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以小鼠为对象,通过抗生素混合液灌胃5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以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研究抗生素相关腹泻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使小鼠血小板数量及平均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小鼠的凝血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 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乳猪腹泻调查了某县级行政区域内存栏产仔母猪10~13671头的养猪场(户)344个,调查发现腹泻死亡率在30%以上的严重乳猪腹泻现象占36.92%,中等程度和轻微乳猪腹泻发生率分别为54.65%、9.30%,流行范围广泛且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发现调查地病情具有与猪场固有条件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特点、一定的季节特点、流行特点和危害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并研究相关文献后对病因进行分析,并概括为环境性因素、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三大类,其中病理性因素又包括病原性(病毒、细菌、寄生虫)、中毒性、免疫抑制性病理性因素。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养防并重、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具体化了野重管理、控环境、免基础、健母猪、护仔猪、快治疗冶的系统防控技术,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健康幼犬和腹泻幼犬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对腹泻的治疗。无菌采取健康幼犬和腹泻幼犬的粪便,通过选用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对其粪便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比较两者菌群的差异,并筛选优势菌株,研究其生长特性以及通过生化试验进行确认。健康幼犬与腹泻幼犬粪便中常见细菌有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其数量的变化比较,腹泻幼犬粪便中肠球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明显,双歧杆菌数量略有下降,肠杆菌的数量有不显著增加的趋势。肠道菌群失调易引起腹泻,临床上应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与其产脂肽类抗生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55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对3个植物病原真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抑菌活性及与其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种类的定性定量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分别测定55株芽孢杆菌活体菌及其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3个真菌的抑菌活性;根据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序列srfA、ituA和fenA对55株芽孢杆菌进行PCR扩增;采用质谱及液相色谱分析55株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的种类、数量。【结果】55株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3个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16.5%菌株脂肽类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比活体菌的强,55.8%菌株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比活体菌的弱,27.7%菌株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55株芽孢杆菌基因组PCR扩增结果表明,89.1%菌株含有srfA,87.3%菌株含有ituA,只有56.4%菌株中含有fenA。55株芽孢杆菌粗提物质谱检测结果表明,53株菌株检测到surfactins,48株检测到iturins,只有菌株Bs916(Bacillus subtilis 916)检测到fengycins,粗提物中没有检测到3种抗生素的菌株其抑菌活性较弱或者没有。同时发现,在检测到iturins的48株菌株中,48株均检测到bacillomycin D,2株检测到bacillomycin L,12株检测到bacillomycin F、iturin A或mycosubtilin。对55株芽孢杆菌粗提物的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53株菌株检测到surfactins;51株检测到iturins;只有菌株Bs-916检测到fengycins;有2株菌株未检测到上述3种抗生素。根据iturins的色谱峰出峰时间及峰型分为4大类,命名为1、2、3和4型,4种类型的iturins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强度顺序为1型>2型>3型>4型。在3株菌株JCC-1、JCC-9和JCC-18中检测到2个未知的脂肽类化合物(命名为Unknowns:Unknown1、2)的质谱峰。【结论】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是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成分,并具有多样性;iturins结构的变化及其分泌量与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芽孢杆菌还产生一些未知的脂肽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从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方面划分,腹泻大致可分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气候突变及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腹泻。介绍了不同病因的腹泻的临床症状特点、预防治疗措施,以期为仔猪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犊牛腹泻的病因,文章对2017—2022年涉及BVDV、BRV、BCo V 3种病原体引起犊牛腹泻的国内调查文献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旨在找出这3种病原体在腹泻犊牛中的流行规律,用以指导犊牛腹泻的临床防治工作。结果表明,(1)犊牛BVD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4.58%,平均阳性率为14.61%;血清学阳性率为18.75%~65.00%,平均阳性率为47.28%;分别累计不同类别样品(粪便或肛拭子、血液)、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免疫牛与非免疫牛的BVDV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测数据,发现上述各组的检测数据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犊牛BR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56.74%,平均阳性率为10.42%;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累计检测数据存在极显著差异;犊牛BRV的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15.15%(5/33);各组犊牛的BRV病原学和血清学累计的检测数据无显著差异。(3)犊牛BCo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3.33%,平均阳性率为12.87%;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9.09%;各组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CoV病原学和血...  相似文献   

8.
对由猪轮状病毒(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仔猪病毒性腹泻在疫苗免疫、临床症状、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从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方面划分,腹泻大致可分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气候突变及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腹泻;腹泻的病因不一样,临床症状特点、治疗预防措施也不相同。而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肠毒血症,也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主要以全身水肿和神经病状为特征,表现为四肢运动障碍、行走无力、瘫痪、眼睑和肛门水肿、体温下降、叫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芽孢杆菌漆酶是否在酱香型高温大曲的褐变中起作用,通过对贵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及保存的芽孢杆菌进行芽孢杆菌漆酶活性测定,分析芽孢生成情况与温度的关系以及酱香模拟曲褐变程度、漆酶活性和模拟发酵物氨基态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漆酶氧化愈创木酚褐变以及小分子化合物介导的酪氨酸氧化褐变途径。结果表明:1)在芽孢杆菌发酵模拟曲褐变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发酵物中芽孢含量随之增加,发酵曲褐变程度也随之加深;2)芽孢杆菌漆酶在60℃时活性最高,与酱香型高温大曲的堆积温度相吻合;3)漆酶活性、发酵产物氨基态氮含量与发酵物褐变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617和0.766,均呈显著相关;4)在酱香曲中存在的愈创木酚能被芽孢杆菌漆酶氧化产生褐色物质,芽孢杆菌漆酶在小分子介体物质存在情况下能够氧化酪氨酸,产生褐色物质。结论:芽孢杆菌漆酶所引起的酶促褐变在酱香型大曲的褐变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RFLP方法对烟台黑猪DQB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对该位点与仔猪腹泻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烟台黑猪DQB基因外显子2上共检测出4种等位基因(A、B、C、D),7种RFLP带型(AA、BB、CC、AB、AC、BC、AD),该位点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卡方适合性检验显示,烟台黑猪的DQB基因外显子2没有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烟台黑猪的性别和DQB外显子2的基因型均对仔猪腹泻无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与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对仔猪腹泻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公猪群体中,AD基因型仔猪腹泻评分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母猪群体中BB、AC、BC、CC基因型仔猪腹泻评分高于其他基因型仔猪(P<0.05)。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阐述仔猪腹泻发生的分子机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MUC13基因参与的仔猪腹泻调控网络图谱,并对其中的基因进行基因功能聚类分析。首先,选择物种为猪,通过STRING 数据库分析发现与MUC13相关联的有 10种蛋白(MUC4,MUC20,LRCH3,FLJ33471,ACK,ZDHHC19,CTPCT,APOD,Msp,CD71);其次,根据筛选到的蛋白,构建了仔猪腹泻调控网络,并从中找到了MUC13基因参与的仔猪腹泻调控网络,该网络包括MUC13,MUC4,MUC1,MUC2,MUC3,TFF3,NOD1,TNFSF10,FGFR1,CDH2等10个基因;最后,采用DAVID数据库对图谱中的这10个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富集相关程度较高的一些基因聚类条目有上皮生长因子(EGF)序列、SEA模块、跨膜结构域、胞质尾区等,因此推测MUC13基因结构的特异性决定了其在仔猪腹泻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功能。文章建立的MUC13基因参与的仔猪腹泻调控网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以用来描述仔猪腹泻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5-羟色胺(5-HT)增多是否通过影响肠黏膜屏障引起断奶仔鼠的腹泻,检测断奶腹泻仔鼠小肠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变化。采用21d刚断奶ICR仔鼠,分为6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第2组为应激腹泻组,番泻叶(0.4kg/L)按体重15mL/kg灌胃同时后肢束缚应激处理,第3组为氢溴酸西肽普兰(CH)对照组,用CH进行腹腔注射处理,第4组CH+腹泻组,CH药物处理4h后进行应激腹泻处理;第5组对氯苯丙氨酸(PCPA)对照组,PCPA腹腔注射;第6组PCPA+应激腹泻组,PCPA药物处理4h后进行应激腹泻处理。连续处理5日后处死小鼠,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测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由HE染色结果发现,应激腹泻组、CH+应激腹泻组和PCPA+应激腹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绒毛顶端出现充血,绒毛变短,裸露固有层等病理现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性腹泻组小鼠肠绒毛高度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别降低14.80%(P0.01),6.89%(P0.01)和19.31%(P0.01),隐窝深度分别升高14.09%(P0.01)、4.85%(P0.05)、11.53%(P0.01),故VH和CD的比值(V/C)降低:CH处理组与应激腹泻组小鼠变化趋势相同;而PCPA处理组则无明显变化。与应激腹泻小鼠相比,CH+应激腹泻组小鼠肠绒毛高度降低,尤其空肠显著降低11.18%(P0.01),隐窝深度升高,尤其十二指肠显著升高4.86%(P0.05),故V/C值也降低,而PCPA+应激腹泻组小鼠绒毛高度升高,分别为4.83%(P0.05),4.15%(P0.01),10.60%(P0.01),隐窝深度降低,分别为27.46%(P0.01)、19.21%(P0.01)、16.74%(P0.01),故V/C值升高。断奶腹泻仔鼠小肠黏膜机械屏障遭到破坏,而肠道内5-HT含量的升高也会使断奶仔鼠出现腹泻现象,同时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因此5-HT升高可能通过损伤断奶仔鼠小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从而引发腹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中药马齿苋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动物腹泻的预防作用,以马齿苋、益生菌为试验对象,将144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9组,包括不同剂量马齿苋(1.0、2.5、5.0 g·kg-1feed)组、不同剂量马齿苋(1.0、2.5、5.0 g·kg-1 feed)+益生菌组(2×106 cfu·g-1BW·d-1)、益生菌组(2×106 cfu·g-1BW·d-1)、模型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喂饲普通饲料,空白组不造模;其他各组小鼠或喂饲含药饲料或/和灌胃益生菌10 d后,采用灌服干姜水提液结合腹腔注射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的方法构建小鼠腹泻模型。攻菌后密切观察小鼠腹泻发生情况;试验结束时,采集小鼠血液进行生化检查,采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NF-αIL-1βIL-6、IL-10、TGF-β1、IFN-γ等炎症因子表达检测。结果表明:(1)模型组小鼠在攻菌后24 h的腹泻率高达87.5%,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的腹泻率仅为12.5%;(2)模型组肠道组织中TNF-αIL-1βIL-10、IL-6、TGF-β1、IFN-γ mRNA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3)模型组小鼠小肠绒毛断裂、部分坏死脱落,肠腺变形明显,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肠绒毛基本完整、肠道组织结构趋于正常;(4)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l-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Ca2+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C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可见,高剂量马齿苋与益生菌联用能有效预防造模小鼠腹泻的发生,其机制是,通过下调肠道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肠道炎症反应,调节血液Cl-、Ca2+含量恢复其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5.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犊牛腹泻(calfdiarrhea)是危害犊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着奶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犊牛腹泻的发病病因及机理,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白猪BCL10基因和Nramp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寻找与大白仔猪断奶前腹泻相关的分子标记,构建490头大白仔猪群体,对仔猪断奶前腹泻情况进行统计,利用PCR-RFLP法检测BCL10基因3′端1149T/C位点和Nramp1基因第六内含子Nde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同时与腹泻频率、腹泻指数和部分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大白仔猪断奶前腹泻率为32.0%,重度腹泻个体的21日龄平均断奶重比正常个体低13.0%,日增重低16.2%,而且大白仔猪在7~11日龄和17~21日龄存在2个断奶前腹泻小高峰.仔猪腹泻粪便病原检测结果表明,22.5%的样本检出为沙门氏菌感染,17.5%的样本检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CL10基因多态性与初生重相关联(P<0.05),TT型个体初生重大于TC型个体,差异显著(P<0.05);BCL10基因多态性与腹泻频率、腹泻指数相关联,差异极显著(P<0.01),个体腹泻频率、腹泻指数均表现为TT>TC>CC,CC与TC之间差异显著(P<0.05),CC与TT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Nramp1基因多态性与腹泻频率、腹泻指数相关联,差异极显著(P<0.01),个体腹泻频率、腹泻指数均为AA、AB型大于BB型,且AA型与BB型差异显著(P<0.05),AB型与BB型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BCL10基因和Nramp1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大白仔猪断奶前腹泻有显著影响,Nramp1基因与猪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有关, BCL10基因3′端1149T/C位点和Nramp1基因第六内含子NdeⅠ酶切位点可以作为大白仔猪断奶前抗腹泻育种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8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5)。两组患者均给予鼻饲瑞先肠内营养液,试验组加用鼻饲微生态调节剂1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和菌群失调发生率、粪便中分泌型IgA(S-lgA)水平、肠内营养液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结果试验组腹泻和菌群失调发生率、肠内营养液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鼻饲第8天粪便中S-Ig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713±0.241)vs(1.567±0.193)g/L,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可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腹泻发生,利于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单克隆抗体(MAb),本试验将Vero细胞中增殖的PEDV超速离心纯化,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雌性小鼠,采用常规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和PEDV重组S蛋白为基础的间接ELISA方法,制备并筛选能稳定分泌PEDV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采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对单克隆抗体的亚型、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获得了1株稳定分泌PEDV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C3。MAb亚类鉴定为IgM,轻链为k型。杂交瘤细胞连续传至20代,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分别稳定在1∶600和1∶10 000。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MAb不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2)发生交叉反应。western-blot结果显示,MAb能特异性识别PEDV的重组S蛋白。IFA试验结果表明,MAb能与PEDV感染的vero细胞产生特异性荧光。说明本试验获得的MAb能特异性识别重组及天然的PEDV S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新型化学益生剂甘露聚糖 -寡糖 (mannanoligosaccharides,MOS)对家畜肠道致病菌的去粘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进行了初生仔猪的饲养试验以及致病性大肠肝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与猪红细胞的凝集试验 .初生仔猪的饲养试验选用了三元杂交初生仔猪 6 0只 ,随机分成 2组 ,处理组口服 MOS的商品制剂(Bio- MOS) ,对照组则口服同体积的蒸馏水 ,试验期 2 8d.结果表明 ,初生仔猪添加 Bio- MOS,可明显提高仔猪的日增重 (P<0 .0 5) ,降低腹泻发生率 (P<0 .0 5) ,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与猪红细胞发生凝集 ,而此凝集反应可被甘露糖、果糖和 Bio- MOS所抑制 .由此可见 ,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于肠上皮的作用可被这些糖类所阻断 ,因而可以预防仔猪的大肠杆菌性腹泻 .  相似文献   

20.
探讨连梅止痢中药制剂对大肠埃希菌K88感染的仔猪腹泻的疗效。72头21日龄初始体质量平均为(4.41 ±0.01) kg的仔猪被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发病组、低剂量(0.5 mL·kg-1 BW)、中剂量(1.0 mL·kg-1 BW)、高剂量组(1.5 mL·kg-1 BW)及抗生素组(0.2%恩诺沙星2 mL·头-1)。给断奶仔猪灌服一定数量的大肠埃希菌K88建立腹泻模型,利用乌梅、黄连、诃子以及秦皮原料制备的连梅止痢中药制剂(含生药1 g·mL-1)对发病猪进行治疗,观察该中药制剂对腹泻病的疗效。结果表明,该中药制剂对仔猪大肠埃希菌腹泻的治愈率为80%。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用药的整个阶段中剂量组仔猪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K88平均数量与发病组相比显著减少 (P<0.05),其他剂量组与发病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仔猪肠道形态上观察,抗生素组和中剂量组仔猪肠道组织结构基本完整。经过生存分析发现,中剂量中药制剂与发病组相比能显著提高仔猪生存率(P<0.05)。发病组生存曲线相比其他组的陡峭,而中剂量组的曲线最平缓,中药制剂能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