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扬麦12号、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供试材料,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为4.10 m g.kg-1)上以施磷量为试验因素,研究施磷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调控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施磷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抛物线关系,适量施磷可增加蛋白质含量而改善中、强筋小麦籽粒品质,不同施磷量处理弱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均小于115 m g.g-1,符合国家标准GB/T 17893-1999;施磷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的调控幅度不一,主要增加中、强筋小麦籽粒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以及弱筋小麦籽粒谷蛋白含量。综合考虑施磷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设计的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适宜施磷(P2O5)量为144 kg.hm-2,中、弱筋小麦为108 kg.hm-2。  相似文献   

2.
密肥调控对中、弱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弱筋小麦扬麦9号、中筋小麦扬麦11号为试材,研究了密肥(基本苗、氮肥)调控对中、弱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后期生长过程中,旗叶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本试验条件下,中筋小麦扬麦11号在120万/hm2基本苗的基础上,以240 kg/hm2施氮量、氮肥运筹5∶1∶4处理最能延缓植株的衰老,延长籽粒的灌浆时间,增强旗叶光合能力,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从而取得优质高产;弱筋小麦扬麦9号在240万/hm2基本苗基础上,以180 kg/hm2施氮量、氮肥运筹5∶1∶4处理可以保证其品质达标的同时,增强植株后期旗叶中的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适当延缓植株的早衰,从而较好协调弱筋小麦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为确立张家港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中筋小麦扬麦16和弱筋小麦扬麦13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小麦茎蘖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扬麦16在基本苗270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扬麦13则在基本苗195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张铭  许轲  张洪程  王小军  卢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68-470,549
[目的]为优质高产淮南小麦的精确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筋小麦扬麦1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地力水平上施磷量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低地力田随施磷量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增加,施磷90.0kg/hm2时产量最高,为6763.5kg/hm2。中、高肥力田产量与施磷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均以施磷60.0kg/hm2时产量最高。同一地力的千粒重随施磷量增加逐渐降低,不同地力上千粒重表现为低地力最高(45.1g),高地力最低(42.1g)。低地力田施磷90.0kg/hm2、中高地力田施磷60.0kg/hm2时,扬麦11号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优质标准,符合优质中筋小麦高产优质要求。[结论]在适宜施氮量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有较大影响,对品质影响较小,低地力田施磷90.0kg/hm2、中高地力田施磷60.0kg/hm2时小麦产量较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5.
对部分弱筋小麦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和氮肥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 :在六安市裕安区可扩大种植扬麦 13、扬麦 9号和扬辐麦 2号 ;弱筋小麦氮肥总用量以 180kg/hm2 为宜 ,追肥比例为 0 .7∶0 .15∶0 .15。  相似文献   

6.
弱筋小麦扬麦9号5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光合产量存在着差异,以基本苗240万/hm2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群体LAI变化、群体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群体透光率垂直分布及旗叶、籽粒中合成的蔗糖含量等几个重要光合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其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品质也符合国标弱筋小麦优质水平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高产优质栽培应合理增加基本苗,科学运筹肥水,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后期群体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是实现其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稻茬过晚播小麦不同品种适应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宁麦14、宁麦19、苏麦188、扬麦16、扬麦22、扬辐麦4号、扬麦23和扬麦25)为试验材料,研究过晚播(较适播期推迟30 d以上)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群体结构特性、剑叶光合特性与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扬麦22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发生早,成穗数多,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两年平均产量达7 200.38 kg·hm~(-2),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且稳产性好。扬麦23产量水平仅次于扬麦22,平均产量达7 104.62 kg·hm~(-2),在整个生育时期群体结构协调,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0~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快速灌浆启动早,峰值灌浆速率大,快速完成灌浆,避免高温逼熟。过晚播条件下扬麦16虽具有生育前期繁茂性好、籽粒灌浆速率高、稳产性好、熟期最早等特点,但过晚播后穗数较难提高,限制其产量潜力。综合而言,稻茬过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和扬麦23,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发挥。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密度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优质高产群体质量和株型指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①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基本苗240万株/hm2最能建立合理的优质高产群体结构;②扬麦9号产量>7 500 kg/hm2优质高产株型指标和群体质量指标为:上三叶面积顺序为倒二叶>剑叶>倒三叶,株高为80 cm左右,穗下节间/节间总长为35.5%左右,(穗下节间+穗长)/株高为43.6%左右,株高构成指数0.563,每穗43粒左右,单穗重1.55 g左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4 000~4 500 kg/hm2,高峰苗1 100万/hm2左右,成穗数500万/hm2左右;LAI的动态指标是越冬始期约0.9,拔节期约3.0,孕穗期出现最大值7.0,开花期为4.5~5.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弱筋小麦扬麦15不同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结果表明:在沿江高沙土地区施氮从180kg/hm2增加到24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而磷肥从90kg/hm2增加到150kg/hm2,钾肥从240kg/hm2增加到18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氮、磷、钾三要素用量组合以纯N 240kg/hm2、P2O5 180kg/hm2、K2O 120kg/hm2处理最为适宜,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氮肥试验初步明确扬麦12号优质高产株型指标和群体质量,并研究其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氮肥对中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株型指标与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剑叶宽、倒2叶宽、比叶重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剑叶比叶重、倒2叶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剑叶、倒2叶的长宽比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与株高相关,但不显著;上层根数与单穗重正相关,但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筋小麦扬麦12号在基本苗150万/hm2的基础上,以施氮量240 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3∶1∶3∶3处理利于优质高产群体的建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和5:1: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1: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蛋白质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强筋品种烟农15、郑麦9023、济麦20、中筋品种鲁麦21、弱筋品种扬麦9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240kg/hm2)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各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增加施氮量提高强筋小麦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和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较中、弱筋小麦幅度大。各品质类型小麦的谷/醇比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13.
在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5.94 mg/kg(M-P)和30.44 mg/kg(H-P)的地力条件下,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提高了M-P地的籽粒产量,但对H-P地产量无显著影响。磷肥农学利用率不同处理之间比较,两块地均表现为P2O575kg/hm2处理最高,且M-P地优于H-P地。施磷提高了M-P地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P2O575 kg/hm2处理的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最优。P2O5为45 kg/hm2和75 kg/hm2的处理对H-P地小麦品质无显著影响,施磷量超过75 kg/hm2的处理,小麦籽粒加工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4.
为豫南稻麦轮作区品种选用和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信麦9号(多穗型弱春性品种)和扬麦15(大穗型春性品种)为材料,设置120 kg/hm2(N1)、225 kg/hm2(N2)和33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分析施氮量对2种基因型小麦群体动态、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小麦越冬期至成熟期的群体总茎数随之增加,具体表现为N3>N2>N1,但品种间差异明显,信麦9号越冬期后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高于扬麦15,显示了信麦9号良好的分蘖成穗能力.不同施氮处理下,2种基因型小麦灌浆过程中穗粒干质量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的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N1>N2>N3,其中,扬麦15穗粒质量较信麦9号下降更为明显.各施氮处理中以N3处理的产量最高,具体表现为N3>N2>N1,且N3处理与N2、N1处理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表现为信麦9号各施氮处理穗数均高于扬麦15,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扬麦15.  相似文献   

15.
2005-2007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对弱筋小麦扬麦15茎蘖动态、物质生产、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50 kg/hm2的基础上,磷、钾等量施用即N、P2O5、K2O配比为1:0.4:0.4和1:0.6:0.6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该氮、磷、钾配比增加了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和剑叶SPAD值,从而增加了光合生产量,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了穗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在灌浆最快时期(花后19~21 d)、温度(25℃、30℃、35℃、40℃)、大气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对中筋小麦扬麦12 SOD、CAT活性的伤害大于弱筋小麦扬麦9号,对扬麦9号POD活性的伤害大于扬麦12,扬麦12 MDA积累速率大于扬麦9号。高温胁迫导致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早熟糯稻新品种三峡糯一号的配套栽培技术及高产机理。【方法】应用三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栽插密度、施氮量、移栽叶龄与三峡糯一号根系活力、剑叶光合速率、基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基部叶片POD酶活性等主要生理指标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寻优出优化栽培措施方案。【结果】施氮量是影响三峡糯一号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增大施氮量(137.55~172.50kg/hm2)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基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剑叶光合速率高,但施氮量少(34.96~86.25kg/hm2)能促进POD酶活性,过大的施氮量(超过137.55kg/hm2)又会抑制POD酶活性;低密度(15.00~18.75万穴/hm2)可促进水稻根系活力的增加、剑叶光合速率高、加速光合物的转化,而高密度(28.13~37.50万穴/hm2)抑制水稻根系活力的增加、剑叶光合速率低、光合物转化减慢、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小苗秧(3.0~5.0叶)叶片叶绿素合成速度快,大苗秧(7.0~8.5叶)叶片叶绿素合成速度减慢;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在低水平(-1.682~0)水平区间,其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原因在于二者对POD酶活性、根系活力的促进及加速光合物转化。【结论】三峡糯一号高产组合方案为:栽插密度22.53~24.45万穴/hm2、施氮量131.23~136.11kg/hm2、栽插叶龄为5.07~6.17叶。在这样的栽培措施下,三峡糯一号有95%的把握可达到根系活力大于27.31μg/(gFW·h)、剑叶光合速率大于3.43CO2mg/(dm2·h)、基部叶片叶绿素高于23.88mg/g、基部叶片POD酶含量高于23.88POD470/(g·min)的高产生理指标和产量在8 362.87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辐麦4号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小麦具有高产、稳产性能,属穗粒重兼顾型品种。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运筹为5∶1∶2∶2处理时,籽粒产量最高,可达7 543.5 kg/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密度试验,初步明确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号优质高产的群体与个体品质指标,并比较密度对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①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较高密度的基本苗(240万/hm)可建立合理的优质高产群体结构及个体株型指标,协调群体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中筋小麦扬麦12号以较低密度的基本苗(150万hm)可建立优质高产群体结构及个体株型指标。②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较高密度建立的优质高产群体及个体株型指标中,孕穗后各时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量总积累量、成穗数、株高构成指数、穗下节间/节间总长、(穗下节间+穗长)/株高均低于中筋小麦扬麦12号以较低密度建立的优质高产群体;但其高峰苗、花后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却明显大于优质高产中筋小麦扬麦12号的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选用泰州市姜堰地区主推的6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小麦产量进行方程拟合,得出扬麦13号、扬麦16号、扬辐麦4号、宁麦13号、镇麦9号、生选6号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18.73、213.47、251.43、219.77、240.30、248.49 kg/hm2。小麦品种间对氮肥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施肥时应根据小麦品种的特点来制定施肥量,以实现合理施肥,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