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南喀斯特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特征与植被适应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南喀斯特区域是特殊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带。论文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生态系统不同退化/恢复阶段物质循环与植被恢复响应为主线,研究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和养分过程,包括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分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揭示了"地下过程为主、地表过程为辅"的水土物质迁移规律与峰丛坡地土壤水分养分状况高于洼地的趋势;通过不同演替阶段、石漠化程度植被生态系统监测,初步揭示植被生态适应性与植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提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构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替代型喀斯特区域生态重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森林是指在森林气候条件背景下,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的一种脆弱的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导致喀斯特森林的大面积退化。主要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定义、引起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因素、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原则、理论、恢复过程、恢复评价及恢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当前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石漠化治理、土地利用方式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喀斯特小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人为干扰因素。在前人对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生态恢复动态过程为出发点,分析并探讨人为干扰对于植被、土壤、凋落物、土壤生物结构、功能和多样性的扰动。提出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应注意对生态系统要素的维持和丰富,并加强对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生态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邵技新 《现代农业科技》2011,(9):194-195,198
按照≥10℃活动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并结合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地形地貌,将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为5个景观大类(南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中亚带喀斯特景观、北亚带喀斯特景观、暖温带喀斯特景观和中温带喀斯特景观)和28个景观亚类。同时,结合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逆向退化特征,将两者有机结合,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的退化生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5.
重庆岩溶山地土地类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为准确地确定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程度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选择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典型岩溶山地生态系统,利用分层聚类分析确定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的生态退化恢复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岩溶山地土地生态系统按土壤属性与植被条件的退化恢复程度可分为4种类型,次生林地的生态状况都有所恢复,而大面积存在的石灰岩荒草坡与重庆石灰岩山地的顶极植被相比,其退化程度是严重的。为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现代林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该文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多年在林场的生产管理经验,介绍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有效举措,以期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万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地貌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是我国滇东喀斯特山地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滇东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本文在对保护区内现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感染力、面积适宜性、潜在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认为保护区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保护喀斯特地区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云阳县喀斯特地区的地貌类型和生态环境特点,分析该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针对该地区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提出生态重建与发展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南地区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动态、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种子库这三大特征,综合梳理了学者们关于西南高山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大致研究情况。然后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安学  彭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95-11997,12037
对贵州喀斯特森林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林地土壤持水、延缓地表径流和减沙效应以及喀斯特地区主要树种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析表明,喀斯特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对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石漠化防治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喀斯特森林水文生态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茂兰原生性林区和乌江流域;研究方法多采用定点定位观测,获取资料以统计分析为主;大尺度上建立定量研究模型并对喀斯特森林水文生态功能进行评价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滇西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化土壤的恢复是目前生态重建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岩溶地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云南西部岩溶地区洱源县炼铁山区土壤退化现状和土壤特性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已引起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不论是次生林或人工林,还是坡耕地、果园和桉树林,与人为干扰较小的阔叶林相比,都呈现明显的退化现象;而坡耕地和桉树林的退化尤为严重.在分析云南西部岩溶山区土壤退化状况及退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喀斯特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灌草丛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土壤pH由中性偏向微碱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明显下降,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下降、而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与原生林地相比,灌丛草地的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60%、38%、4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微节肢动物121只,隶属2纲3目9科,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其中隐气门亚目螨、捕食性螨在不同的恢复阶段处于优势群落的地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铵态氮、易氧化碳对土壤微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除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土壤微节肢动物微食物网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黑龙江五营林区为主要对象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类型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的分析 ,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和可持续经营措施 .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地区最典型和最稳定的植被类型 ,但其面积和蓄积都在迅速减少 ,显著的特性是通过优势树种红松的世代更替及其与阔叶树种的相互更替 ,维持群落的周期性波动和稳定结构 ,经营上应采取保护措施 .硬阔叶林是阔叶红松林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林 ,在一些地区成为杨桦林向阔叶红松林恢复的中间途径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次生硬阔叶林稳定性小 ,尤其是那些由硬阔叶树形成的纯林更是生长速度慢 ,更新不良 ,结构不合理 ,必须采取有效的恢复途径 ,减缓退化 ,实现可持续经营 .杨桦林是最典型的次生软阔叶林 ,具有十分广泛的分布 .杨树和桦树都是生长速度快的强阳性树种 ,阔叶红松林一经破坏 ,它们首先占据采伐和火烧迹地 ,迅速成林 .然而 ,这些树种材质不良 ,群落结构单一 ,生产力低下 ,极易被其它树种所代替 ,所以要迅速调整杨桦林结构 ,采取恢复和重建措施 ,发展阔叶红松林 .至于非地带性植被云冷杉林和落叶松林等采取维持措施 ,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相似文献   

15.
张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89-11292
[目的]建立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网络,分析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对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方法]以县级行政单元为样本,气象、土壤、岩组、森林组成、坡耕地结构和石漠化的特征指标进行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分区;广义归纳法构建,Delphi法改进,形成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概念性指标体系。[结果]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3区、10亚区、16小区,90个自然保护区、印个森林公园、6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县、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22个珠江防护林工程县、5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县归入其中;提出了包括4级指标层的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的概念性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的环境立省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适时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样地调查为基础,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表明,不同耐荫性的树种占据不同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各树种的优势度随林隙大小和年龄梯度的变化而具有较大差异。不同大小级林隙内的树种以窄生态位树种居多,多数常绿和落叶树种对林隙时间生态资源利用较充分。茂兰喀斯特森林树种的分布重现性低,多数树种以低密度种群的状态存在,表明喀斯特森林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不同树种在利用林隙生态资源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林隙是茂兰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恢复生态学与广东省复合农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恢复生态学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广东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和过度利用,加上人口压力,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干扰,退化生态系统大面积增加,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长期的恢复生态学定点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整治,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丘陵山区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践中所构建的“林-果-草-(牧)-鱼”复合  相似文献   

18.
植被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保持水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凋落物的水分涵养能力,作者对桂西北典型石漠化地区的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调查样地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持水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等相关项目的分析测试及数据整理,得到不同植被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排序.其中,凋落物现存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单性木兰>枫香>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桉树>青檀>吊丝竹>檀木>杉木林>任豆>黄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单性木兰>枫香>青檀>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吊丝竹>湿地松>桉树>檀木>杉木林>任豆>黄荆:凋落物最大持水率的排序为:黄荆>杉木、任豆>青檀>枫香、单性木兰、吊丝竹>檀木>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桉树>湿地松;土壤含水量的排序:任豆>吊丝竹>黄荆>青冈栎>青檀>杂木林>湿地松>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框木>单性木兰>枫香>按树>杉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气候地理等因素,作者提出了提高土壤水分涵养能力的优化植被恢复模式,为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作者认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 ,它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 .就森林植被而言 ,它主要研究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恢复可行性评价、恢复技术、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以及恢复理论 .其具体理论包括 :植被的发生与气候及气候的变迁耦合或生物的发生与环境耦合理论、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理论、生态演替理论和作为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理论等 .从国内大量的生态恢复重建实践来看 ,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注重探讨森林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注意研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重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大尺度的森林植被恢复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