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牛生活在草原上。无论是吃草的时候,还是走路的时候,他的背上,总停着一两只或三四只小鸟。 相似文献
2.
我们80年后这代人,有一共性:对自己熟悉的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对陌生的人却较为冷漠。记得第一次拜访一位40多岁的经销商,自己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时的情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真可以用一笑话来表述:一日,某君上厕所,正巧碰到领导,一时语塞,实在想不起来说什么,便说了句:“领导,您也亲自上厕所啊!”从2007年进入惠中公司,已经有2年了,在别人看起来,“一刹那”,自己却感觉漫漫“长征路”。2年里,自己从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到现在的自感“成熟老道”,深深的体会到那句话:环境改变一切。 相似文献
3.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相似文献
4.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他们一路上一边乞食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息。因为在行前,他们发了誓愿,要在佛诞日那天赶到圣地。作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诚、不妄语,何况是对佛陀发的誓愿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相似文献
6.
一位睿智的朋友,从丝丝缕缕的蜘蛛网里,看到了自己变化多端的心路历程。十余岁时.在路上一蹦一跳而“巧遇”纵横交错的蜘蛛网,会毫不犹豫地在地上捡起树枝,主动出击。一戳、一挑,看见偌大的一张蜘蛛网在电光石火间灰飞烟灭,变成缠在树枝上的一缕“幽魂”;再看到惊慌失措的蜘蛛方向不辨地狼狈窜逃.便会有一种痛快的刺激感传遍全身。在这个凡事好奇的年龄里,别人的伤痛,是掠过身畔一股无关痛痒的轻风,纵使他人的伤痛是因为自己主动挑衅而导致的.他的心湖也不会起任何涟漪。 相似文献
7.
“闯”出天下
成功人士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素质,他们敢于去做,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他们渴望成功,他们有克服恐惧的力量,敢于冒脸。正是在许多冒险尝试之后,他们才获得了他们原来想要获得的东西,他们果敢地将这样的冒险体验运用于获取财富,成功人士无不是勇敢地面对人们所畏瞑的事物,冒险犯难,把握机会,才做出平常人得不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我的朋友老李最近被单位提拔.当上了经理。老李很得意,专门请几个朋友吃饭,并向我们通报了这个消息。我们不屑一顾,现在到处都是经理.一片树叶落下来也能砸到3个经理。朋友大张说得更坦率:“你家楼下的小吃店里每天早晨卖包子的那位也是经理。”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游戏人间不可取,快乐潇洒是生活应有的原则,潇洒给生活带来快乐,快乐地过生活也是一种潇洒。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与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同出外旅行。三个行经一处山舍时,马沙失足滑落,眼看就要丧命,机灵的吉伯拼上命拉住了他的衣襟,将他救起。为了永远记住这一恩德,动情的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用力镌刻下这样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相似文献
13.
农夫养了一头浑身像黑缎似的大犍牛。在农夫眼里,大黑犍的鼻子、眼睛、耳朵及强健的四肢,无可挑剔,唯有那对像刺刀一样的犄角,让他左看不顺眼,右看也不顺眼。 相似文献
14.
1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节。 相似文献
15.
【阿根廷《妇女》杂志7月16日文章】题:头等舱 相似文献
16.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生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族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做蚂蚁四重奏。 相似文献
17.
陈安之老师总在说一个理论:你要想达成一件事情,你想要执行完成一项工作,别忘了“人永远在追求快乐,永远在逃避痛苦”。而人逃避痛苦的压力与力量,要大于追求快乐的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可以想见,一个不懂得真爱自己的人,又怎能善待好自己的感情。2.情用出去了,就不要考虑收回来。爱不是放高利贷,投了资就能收回利润,这样会轻松许多也会快乐许多。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为了成功,我曾试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见成效。"你相信这句话是真的吗?别说他们没试过上百次,甚至于有没有十次都颇令人怀疑。或许有些人曾试过八次、九次,乃至于十次,但因为不见成效,结果就放弃了再试的念头。 相似文献
20.
读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在酷暑的正午接到录取通知书,满心激动地跑到老师家里报喜讯。那位乡间的教师正在田里施肥,听到消息,仍从容不迫地干完农活,然后洗净双手,泼墨挥毫,写下四个大字“宠辱不惊”。看到这里,眼前不由浮现一个诚惶诚恐的学子和一位淡然睿智的师者。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