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信 《养猪》2020,(1):111-112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劳森氏菌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在肠黏膜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寄生与繁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从而引起节段性回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道等病变。  相似文献   

2.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所引起的回肠、盲肠、结肠增生、肥厚并可能伴随肠黏膜出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肠道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型、亚临床型与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又称猪增生性回肠炎,主要影响猪只的生长性能,而临床症状不典型。急性型又名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可引起生长肥育猪及后备母猪出血性下痢、贫血,甚至突然死亡。2011年4月份以来笔者接诊过几起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的案例,现将其中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或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所引致的以回肠黏膜呈现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疾病。回肠炎广泛的发生于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大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我国,从6周龄的保育猪到接近上市的育肥猪均存在感染。12-15周龄为感染高峰。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肠病(PPE)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在文献中描述相似疾病的名称还有:增生性肠炎(PPE)、坏死性肠炎(NE)、增生性和出血性肠炎(PHE)、局限性肠炎(RE)、回肠末端炎(TI)、猪肠腺瘤病(PIA)、猪回肠炎(PI)、猪增生性肠道病(PBD)、猪增生性和出血性肠炎(PHE)、猪肺腺肿症候群.  相似文献   

5.
一.病原 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可感染猪群及其它动物(人除外)。1931年首次发现胞内劳森氏菌,而直到1993年才分离培养成功。因该病原易传播,通常在猪群中呈高比率感染状态。该病不仅能导致生长育肥猪腹泻、出血性下痢甚至猝死,而且严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表现,从而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或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所引致的以回肠黏膜呈现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疾病。回肠炎广泛的发生于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大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我国,从6周龄的保育猪到接近上市的育肥猪均存在感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肠病(PPE),又被称作猪增生性肠炎、猪回肠炎、猪增生性肠道病、猪肠腺瘤病、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等,这一名称是对所有发病猪的基本病变的准确描述。1993年发现胞内劳森菌是所有临床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炎的唯一致病菌后,这一命名更为确立(McOrist等,1993)。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病(PPE),又被称作猪增生性肠炎、猪回肠炎、猪增生性肠道病、猪肠腺瘤病、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等,这一名称是对所有发病猪的基本病变的准确描述。1993年发现胞内劳森菌是所有临床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炎的唯一致病菌后,这一命名更为确立(McOrist等,1993)。  相似文献   

9.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回肠炎、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是由一种生存于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细胞内劳森菌所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应激因素是本病的诱因. 1 病原 PPE的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格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在猪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13周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 10周.  相似文献   

10.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所引起的回肠、盲肠、结肠增生、肥厚并可能伴随肠黏膜出血的非常重要的肠道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型、亚临床型与急性型。  相似文献   

11.
曲向阳 《猪业科学》2012,29(10):84-86
猪回肠炎又名增生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所致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重要猪肠道疾病。该病易感染生长育肥猪、后备母猪,严重影响猪只饲料效率与生长速度,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严重[1]。据Jensen报道,在美国每头回肠炎感染猪的经济损失至少1.531美元[2]。依据临床症状差异,本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急性型多发于后备母猪及17周龄以上的育  相似文献   

12.
正引起回肠炎的病原是专性胞内寄生菌——劳森氏菌,此菌最容易在肠陷窝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生长。劳森氏胞内菌是一种弯曲或直的弧状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碘剂敏感。回肠炎的发生是因为大量的劳氏胞内菌定居在未成熟的回肠上皮细胞中,引起急性过敏反应,或越来越严重的炎症和增生。1症状急性出血性回肠炎的显著症状就  相似文献   

13.
任静雷 《猪业科学》2020,37(8):52-56
正猪回肠炎也叫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容易传播,低剂量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都会影响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指标。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率很高,会引起生长育肥猪腹泻、出血性下痢甚至猝死,严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给猪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王怀山  相似文献   

14.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小肠黏膜增厚;上皮细胞增生,杯状细胞缺乏;微小的、弯曲的胞内菌游离在增生细胞的胞浆顶端。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型回肠炎(PIA)  相似文献   

15.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肠病、增生性出血性肠病、猪肠腺瘤等,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用药需有针对性)。该菌主要感染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偶见保育猪和成年公、母猪,侵害其回肠黏膜,使回肠内层黏膜增厚。1症状与诊断(1)该病常见慢性型,病猪精神低迷,食欲下降,消瘦,被毛粗乱,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皮肤苍白,  相似文献   

16.
刘国信 《猪业科学》2019,36(11):70-72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小肠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7.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又称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roliferative haemorrhage enteritis,PHE)或猪回肠炎(porcine ileitis,PI),是由专性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在生长育肥猪,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根瘤样增生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1病原导致猪急性和慢性回肠炎的病原是胞内劳森菌,1973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首次发现,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内寄生。2临床表现回肠炎的发病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小肠腺体、淋巴增生;坏死性回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增生性、  相似文献   

19.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I)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急性出血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慢性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20.
胞内劳森菌为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无芽孢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主要感染3~20周龄猪而引起"猪增生性肠炎",临床表现慢性间歇性下痢或急性出血性下痢,排焦油样黑色粪便或血便。病理变化为小肠后段和结肠前段肠黏膜层增厚隆起,形成特征性分枝状皱折,肠腺上皮剧烈增生,形成畸形排列的分枝状肠腺。本病可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原学、病理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并需要与猪痢疾、猪梭菌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等病进行临床鉴别。本病的防控,应从猪群管理、引种、消毒、药物预防等方面考虑,接种疫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