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河蟹抖脚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自 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后,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 3月至 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 3克的蟹种至 300多克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损失惨重。因此引…  相似文献   

2.
河蟹养殖所发生的颤抖病从1997年开始时的来势凶猛,发展到近两年已传遍全国各地的养蟹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颤抖病已成为养蟹者的心腹大患,几近谈“抖”色变,成为养蟹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每年给蟹民们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无法统计。笔者在农村从事渔业生产指导工作40年,现对防治此病提出几点见解,供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及蟹农们参考。一、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握力减弱,吃食减少,或者不吃食,最典型症状为螯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倒立。故称颤抖病,也叫环爪病、抖抖病。二、流行、危害情…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1,(8):48-48
当前,水生生物已进入旺盛的生长期,各种水体致病菌大量繁殖,河蟹病害发生越来越多,特别是河蟹颤抖病在各养殖区域已开始大规模暴发,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损失惨重,综合防治河蟹颤抖病已成为蟹农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针对河蟹颤抖病发生的病因,采取一些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一、发病情况该病在水质较肥、污染比较严重的池塘,特别是在水质突然变化(如暴雨、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等)情况下最易发生,主要危害成蟹。该病流行时间长,从3月至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其中…  相似文献   

4.
明晶 《科学养鱼》2006,(8):76-76
一、颤抖病河蟹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自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以来,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苏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  相似文献   

5.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1999,(11):30-30
河蟹"抖科病"(又名"颤抖病"、"环爪病"等)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成蟹养殖,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大面积流行。我市该病发生最严重的是宝应县,养蟹池塘SO%以上发病,网围养蟹、稻田养蟹的发病率已分别达30%、10%;江都、邢江和高邮的养蟹水面也有不同程度发病。全市1998年因该病死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今年该病在我市发病时间提前,市病防中』乙、宝应县病防站的门诊部于4月中旬就曾接诊过该病。现将国内对该病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的防治信息综述如下,供大家参考。l河蟹"抖抖病"的病因1.l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推上海水大及无…  相似文献   

6.
一、颤抖病 河蟹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呼肠孤病毒引起河蟹颤抖病的人工感染与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5年发现河蟹“颤抖病” (或称“抖抖病” )以来,到 1999年止,全国各河蟹养殖主要省区均发生了颤抖病的报道。刚开始发现颤抖病时,以池塘河蟹精养池发病为多,流行季节在 5~ 10月,高发季节在 6~ 9月,主要危害 2龄蟹;至今,除池塘精养池仍发病外,其它不同养殖方式下的养殖河蟹也有发病,只是池塘精养池的发病率最高, 1龄蟹发病现象也很严重,流行季节呈明显延长,从 4月到 11月均有发病,高发季节在 5~ 10月,具明显的暴发特征,疫区损失严重。国外对蟹类病毒已有一定研究,但不涉及中华绒螯蟹〖 1、 2、 3、 4、 5〗,国内…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病害也随之产生,其中颤抖病是较为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种,此病又称"抖抖病""环爪病"。该病1990年在我国出现,1997年后呈大规模流行,1998-1999年为发病高峰期,3-11月为主要发病季节,严重发病地区发病率90%,死亡率70%,对河蟹养殖业危害巨大(陈爱平等,2011)。螺原体对水生甲壳动物有广泛的侵染性,除河蟹外,在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青虾中也相继发现螺原体病原。笔者以泗洪地区河蟹颤抖病发病塘的病蟹及同塘套养的青虾为检测对象,通过对发病样本肝胰腺中的细菌和肌肉中螺原体进行鉴定,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蟹颤抖病是当前河蟹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严重地阻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九九年该病的发生率达50%以上,死亡率达30%以上,甚至个别池塘达到死亡率在8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业者谈“抖”色变。河蟹颤抖病,又叫“宽爪病”或“抖抖病”等,其主要症状为:病蟹的援食减少,活力能力减弱或爬到池岸边或伏于水草之上,反应迟钝,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背部向下很难翻身。病蟹解剖后,蟹体的肉质糊化,甚至步足肌肉萎缩,中空。有些病蟹肝脏病变,肠道发炎,无食或少量食物,有些病蟹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10.
河蟹颤抖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中华绒螫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主要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引起临宏达等,1999)。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螫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图1)。这是由于神经受病毒侵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坏死以至解体的结果。在疾病后期常继发嗜水气单胞菌及拟态弧菌等感染临宏达等,待发表),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腺变性。…  相似文献   

11.
<正>苏州市吴中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是河蟹养殖老区,蟹农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令广大养殖户担心的是河蟹颤抖病似有卷土重来之势。2018年8月至11月,吴中区临湖镇现代渔业示范园、东山镇俞家厍、车坊镇澄湖养殖场共16个蟹塘先后发生程度不一的河蟹颤抖病病例。我们对疑似颤抖病的病蟹进行细菌学检测,同时送样到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中华绒螯蟹螺原体PCR检测方法(SC/T 7220-2015)检测是否存在螺原体。本文报道2018年吴中区河蟹颤抖病发病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病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上获得新突破。该中心承担的江苏省应用基础计划项目“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目前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随着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迅猛发展,仅江苏省中华绒螯蟹养殖面积已超过200万亩,产量59万吨,但中华绒螯蟹的病害一直困扰着广大养蟹户。特别是死亡率高、危害大的暴发流行“颤抖病”。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在苏州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和无锡轻工大学等有关单位协作下,经过三年努力,研究了危害成蟹养殖阶段的主要细菌性疾病———黑鳃和甲壳溃疡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水产》2001,26(6):28-29
中华绒螯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的病害问题日显突出,其中“颤抖病”最为常见,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1 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摄食量减少以至不摄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心脏、腹神经节肿大,心跳乏力,肝胰腺呈淡黄色、严重时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所…  相似文献   

14.
二、试验结果1.病害发生情况试验池在养殖全程中未发生细菌性疾病流行。试1池5月15日发生河蟹颤抖病,日死蟹20~30只,6月3日开始拌喂低分子量壳聚糖及10日首次泼洒0.5毫升/米3低分子量壳聚糖后,死蟹数量明显减少,一周后渐止。8月份颤抖病复发,但日死蟹数较少,持续时间短,至9月上旬停止死亡;试6池8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河蟹颤抖病及黑鳃病,日死蟹20~50只;试2~试5池往年多发甲壳溃疡病,本试验过程中未有发生。同时,混养的鲢鳙、银鲫、团头鲂等鱼类也未曾发生暴发性出血病及其它病害。对照池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5月上旬直到9月份,其间死蟹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 据苏州大学基因工程实验室魏育红等人研究证明,河蟹颤抖病是由呼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研究还证明该病的发生与温度有密切关系,32℃时病势明显加速,这同生产上7~9月颤抖病流行暴发的气象条件一致;该病毒的愿染途径可以通过食物、创伤传染也可以从体表渗入,一般规格较小的蟹病程发展更  相似文献   

16.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颤抖病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  相似文献   

17.
颤抖病是因河蟹发病后身体颤抖、痉挛而得名 ,又因发病症状而俗称环腿病、抖抖病等。初发病河蟹与正常河蟹无异 ,随着病程发展而表现食欲下降 ,行动缓慢 ,反应不敏捷 ,最典型的就是步足环缩 ,身体撑起时无力 ,腹部朝上时就无力翻身复原。该病是近年来危害河蟹最严重的疾病 ,一旦发病如不采取强有力的防治措施 ,就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染、扩散。发病率、死亡率一般均在40 %以上 ,高的可达90 %以上 ,甚至整塘绝收。从几年来养殖实践、病害防治情况进行对比来看 ,做好下列几点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 杜绝传染病原 :用生石灰带水…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已经被国际上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河蟹“抖抖病”是对二龄蟹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该病正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养蟹地流行并逐步蔓延。据调查,在流行区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10%~100%;流行季节4~10月,其中8~9月是流行高峰期。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不良,病原体以弧菌为主,不排除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温季节是河蟹养殖的关键阶段,此时对蟹池的管理主要包括病害管理和水质管理,水质的变化和疾病的发生与气温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针对高温期间河蟹池塘易发疾病及常见水质问题,现提出相应的防治办法和改良意见。一、高温期河蟹池塘常见病害1.颤抖病也叫环爪病,病原为无囊膜的、球状的RNA病毒,是典型的受高温影响而产生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发生在水层较浅、水草少、水质差、苗种携病率高、池水老化的池塘,目前主要预防方法为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