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特征及其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Populus×aldatomen tosaCl.74 1)是以银白杨× (山杨 小叶杨 )为母本 ,毛白杨为父本 ,1994年杂交育成 ,为一优良白杨无性系 ,形态酷似毛白杨。在转双抗虫基因的研究中 ,选出高抗虫、中抗虫无性系。高抗虫无性系杀死昆虫幼虫的总死亡率为 83%~ 90 %。从苗期高生长和形态观察 ,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生长发育正常。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74 1杨营养繁殖技术及基本原理。介绍了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组培微繁技术、容器育苗的移栽和苗圃管理以及采穗圃的建立和经营等 相似文献
4.
转不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 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杨不同株系中稳定存在.转BtCrylAc的2个株系毒蛋白含量分别为0.012 7%和0.009 9%,具高抗虫性的株系pb29的毒蛋白含量高于中等抗虫性的株系pb17.转BtCry3A基因的5个株系毒蛋白含量为0.067 8%~0.152 1%,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BtCry3型的毒蛋白表达量非常高,是BtCry1型的10倍.用对鳞翅目害虫具高抗虫性和中等抗虫性的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 API)741杨株系叶片饲养鞘翅目害虫柳蓝叶甲,幼虫死亡率达到28.4%~42.8%,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基因的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用转BtCry3A基因741杨不同株系叶片饲养柳兰叶甲幼虫,均表现出高抗虫性,死亡率在2天之内均可达到100%;而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为0~42.86%,未表现出明显抗虫性,与未转基因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6.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转双抗虫基因741毛白杨的选择及抗虫性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61
用部分改造BtCryl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 (API)基因构建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 741毛白杨 [PopulusalbaL .× (P .davidianaDode P .simoniiCarr .)×P .tomentosaCarr .]。本文报道了选择转化植株的条件。在含卡那霉素 (Km’)的生根培养基中初步选择到转化植株 ,PCR检测表明 80 %的植株呈现阳性反应。对初步选择的转基因植株用杨扇舟蛾 (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和舞毒蛾 (LymantriadisparLinnacus)幼虫进行饲虫试验。其结果按照死亡率划分了高、中、低和对照 4类昆虫死亡率的植株 ,并对这 4类的定期死亡率、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后效应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选择具有显著抗虫性的植株 (无性系 )提供依据。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证明被选择植株 (无性系 )的基因已转入 ,且生长发育正常 ,占参试饲虫试验植株的 38 1 % 相似文献
9.
10.
以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叶片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部叶片产量和活力均高于其他叶位,在实验的浓度范围之内,Macerozyme R-10(离析酶)、Cellulase Onozuka R-10(纤维素酶)、Driselase (Sigma)(崩溃酶)对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无显著影响.适宜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原生质体游离与纯化的条件为无菌苗上部叶片为材料,0.7 mol/L甘露醇的CPW盐溶液预质壁分离1~1.5 h CPW+0.5% Macerozyme R-10+0.25% CellulaseOnozuka R-10+0.025% Driselase (Sigma)+ 0.5 mol/L甘露醇(pH 5.7),酶解温度27℃,酶解时间10 h,用“过滤-离心-漂浮法”纯化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转基因741杨硬枝扦插难生根的特性,将组织培养及多种扦插繁殖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转基因741杨综合配套育苗体系,提出了适合无性繁殖的“遮阴间歇喷雾扦插”和“移棚不移苗扦插繁殖”育苗方法。转基因741杨组培快繁中,初始启动培养基为MS 6-BA1.0mg/L NAA0.1ms/L,嫩茎增殖培养基为MS 6-BA0.3~1.0mg/L IBA0~0.3mg/L,茎尖生根培养基为1/2MS 0.3IBA 1.5%蔗糖。不同月份嫩枝扦插培养的苗木中,5月份扦插的嫩枝生长较快,但苗木间分化程度较高;8月份扦插的嫩枝生长相对较慢,但苗木的分化程度低,生长整齐。不同月份苗木移栽后,生长节律相同,经过1a生长,不同月份间苗木生长差异不明显,5月份扦插的苗木生长略优于其他月份扦插的苗木。 相似文献
14.
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简称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分别从不同龄期开始连续饲养舞毒蛾Lmantria disparL和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通过幼虫死亡率、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排粪量、蛹重等指标,系统揭示了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各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转基因741杨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的龄期越低,其死亡率越高,对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开始饲养龄期的升高,幼虫的死亡率降低,生长发育受的抑制作用减弱。通过比较分别从1、2、3、4、5龄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各龄幼虫的体重增加速率、发育历期和排粪量表明,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生长至同一龄期的抗性不同,取食转基因741杨的时间越长对舞毒蛾幼虫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杨树由于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我国实施“天保”工程,营造短轮伐期的杨树人工林更受到普遍关注。为提高杨树的栽培水平和利用效率,就杨树的品种鉴别、新品种选用、杨树栽培存在问题、杨树栽培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