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绒山羊改良本地山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绒山羊在承德纯繁后代中成年产羊平均体重为51.4kg和38.62kg,产绒量达到651.6g和442.5g,达到原产地的品种标准。辽宁杂交一、二、三、代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比本地羊提高9.3%-13.7%,产绒量提高112.2%-253%。杂种二、三代羊主要性能指标已接近父本品种,绒长、绒细度获得明显改善,目前已在二、三代改良羊中进行横交试验,以探索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选择辽×本杂种二、三代绒山羊较优个体,按♂F3×♀F2、♂F3×♀F3、♂F2×♀F2、♂F2×♀F34种组合形式组建横交试验群,通过近3年对横交后代羊产绒量及体重两主要性状的定向选育,鉴定选拔出符合理想的达标后代羊1080只。抽样测定成年公羊体重45.63±4.75kg、产绒量605.02±99.31g,比横交基础代分别提高14%和166%;成年母羊体重3506±402kg、产绒量35518±5097g,同基础代比较分别提高94%和174%;周岁公、母羊体重及产绒量也均有所提高。各对照试验对应平均数间差异极显著(均为P<0.01)。4种组合形式中以♂F3×♀F3组为佳,♂F3×♀F2组次之。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开展了陕北白绒山羊与本地白绒山羊杂交的横交固定及后代选育试验。通过对体重和产绒量的跟踪测定,同时选育后代与基础代及不同组合间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横交选育后代羊只比基础代的羊只更显出优势,陕本杂种二、三代绒山羊横交选育的横交父本以F3总体效果最佳,组合形式以♂F3×♀F3最佳,♂F3×♀F2、次之。  相似文献   

4.
延安绒山羊导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杂交选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较高产绒量的同时降低绒纤维直径是绒山羊选育的难点。延安市自1992年引进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进行杂交试验,后代在6月龄、周岁和成年时体重分别增加21kg、464kg和539kg,体高、体长、胸围等体尺指标有校大提高,绒细度由17μm降到14μm以下,绒长增加,产绒量并未下降,说明导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血液可以解决延安绒山羊选育中出现的绒径变粗、体格变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当地柴达木土种山羊为母本.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采用级进杂交.经F2横交固定,并选择优秀个体培育成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绒山羊新品种。该品种产绒量增加.周岁羯羊和母羊比当地同性别同龄土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66.6%和70.59%;成年羯羊和母羊比当地同性别同龄土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50.00%和42.86%。  相似文献   

6.
辽宁绒山羊推广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绒山羊的特点是产绒产量高,居全国首位。已推广到国内17个省(区),数量8.25万只,各地区引进的绒山羊的均保持了产绒量高的优良特性。与当地羊杂交普遍由到明显的改良效果,杂种羊的产绒量比当地羊提高75%-237%,体重提高30%,毛长提高2cm,改良二代白羊速率达92%,杂种羊羊绒细度稍有变粗趋势,但是均未超过15μm,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辽宁绒山羊的推广到全国绒山羊基地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绒山羊改良木里山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辽宁绒山羊为父本与木里山进行级进杂交,改良无绒山羊为有绒山羊。杂一代周风羊产绒量87.93克,成年着产绒量174.9克;杂二代周岁羊产绒量121克,绒毛细度13.83~14.18微米,杂产羊生长速度、产肉性能明显提高,试验表明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柴达木山羊为母本,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采用级进杂交,经杂二代(F2)横交固定,并选择优秀个体培育成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绒山羊新品种。新品种绒山羊产绒量增加,周岁羯山羊和母羊产绒量分别比当地同龄同性别山羊提高66.67%和70.59%;成年羯山羊和母羊产绒量分别比当地同龄同性别山羊提高33.33%和42.86%。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辽宁绒山羊绒直径的影响、绒直径的遗传特点及其群体绒直径的分布情况。羊绒自根部至尖部逐渐变粗,尖部与根部绒直径相差3.31μm;体躯绒直径最小部位与最大部位差异为2.09μm;3周岁时绒直径最大,公羊平均绒直径比母羊高1.0μm;同一公羊雄性后代的绒直径比雌性后代平均高0.51μm;公羊年龄对后代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绒直径的遗传力为0.421,与产绒量、体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58和0.112。部分公羊的后代具有产绒量高、体重大而绒直径小的理想组合。在整个群体中26.40%的母羊和53.51%的公羊生产14.5μm以下的羊绒,9.6%的3周岁母羊和5.9%的3周岁公羊生产14.5μm以下的羊绒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量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半同胞相关法估计了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周岁羊产绒量和成年羊平均产绒量的遗传力和二者间的遗传相关,得到结果为:①周岁产绒量遗传力为0.44,属较高遗传力;②成年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属中等水平;③二者间遗传相关系数为0.34,属中等偏高正向遗传相关。研究得出结论:依据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周岁产绒量进行个体选择,可以达到提高羊群周岁产绒量的目的,而且也能够通过早期选种提高成年羊产绒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9):38-41
针对西藏绒山羊种质下降、个体明显变小、产绒量相对较低等突出问题,选择产绒量高和体重大的西藏绒山羊公羊对第一核心群和第二核心群进行本品种选育,测量核心群的生长性状和绒品质指标来检验其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选育后代在羊绒品质保持优质的情况下,对第一核心群选育后,周岁及2岁公母羊的产绒量极显著提高(P<0.01),增长率从11.88%18.00%;对第二核心群选育后,体高、体长、胸围、体重等重要体尺指标均高于选育前,而日土县2岁公羊选育后体重增长尤其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2.
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83只柴达木绒山羊(互交羊)周岁母羊的胸围、抓绒前体重、绒层厚度、粗毛量四个性状与产绒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这4项性状与产绒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用这4项性状估测产绒量的回归方程:^y=114.7689-3.3302X1+5.6125X2+0.1935X3+1.1142X4。经F检验得该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对柴达木绒山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F2羊横交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繁殖能力、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绒毛品质方面各代互交羊与F2羊基本一致产绒量和绒层厚度,各代互交羊均比F2代羊高,而且产绒量随着横交代数的增高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说明通过横交,有效地稳定了性状的遗传性,达到了柴达木绒山羊培育中横交固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绒山羊适应性观察及与藏山羊杂交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川、道孚两县引进辽宁绒山羊在海拔2100、2800、3100、3500m4个点作适应性观察测定,根据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产绒性能、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显示,在海拔2100m地区适应性最好,其纯繁后代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产绒性能均超过引进羊,生理生化指标较之引进羊更接近于当地藏羊。辽宁绒山羊与藏山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一代杂种公羊产绒量为172.15g、母羊为128.65g分别比藏山羊平均提高3.5~4.47倍,二代羊较之一代又有进一步提高。羊绒品质有所改善:伸直长度长1.51cm,强度高0.7g,使藏山羊不具商品价值的产绒性能具有了生产价值。羊绒细度12.43μm,周岁体重增加4.14~3.54kg,成年体重增加4.31~5.18kg,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有所提高,生理生化指标较之纯种羊更接近于藏山羊。  相似文献   

15.
晋岚绒山羊是以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山西吕梁黑山羊为母本,采用杂交育种方式,经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选育提高三个阶段,培育形成的遗传稳定、产绒量高、绒细度好、适应性强的新羊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绒山羊改良循化县山羊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化县孟达、楞和查汗都斯3乡引入辽宁绒山羊对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取得良好的成效。截至96年底,已育成杂种山羊0.46万只,杂种羊适应良好,生长发育正常,F2周岁羯羊、母羊产绒量都比本地羊高70g,互交周岁羯羊、母羊产绒量比本地羊分别高75g和61g;F已成年羯羊、母羊产绒量比本地羊分别高85g和82g,互交成年羯羊、母羊产绒量比本地羊分别高74g和79g,绒毛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育成后,经过几年的选育提高,白绒山羊良种羊数量、体重、产羔率、产绒量、绒自然长度均有提高,绒细度保持稳定。产绒量、绒细度、长度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83只柴达木绒山羊周岁母羊的胸围,抓绒前体重,绒层厚度,粗毛量四个性状与产绒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这4项性状与北基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用这4项性状估测产绒量的回归方程;y=114.7689-3.3302X1+5.6125X2+0.1935X3+1.1142X4。经F检验得该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对博新(新疆博格达白绒山羊和新疆土种山羊)杂种F,周岁山羊和土种周岁山羊的产绒量、绒自然长度和抓绒后体重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结果表明,F1周岁公羊和母羊的平均产绒量、绒自然长度与抓绒后的体重与土种公羊和母羊产绒量、绒自然长度和抓绒后的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绒山羊选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选育后成年基础母羊和精选群母羊生产性能及产绒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其基础群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458.62、309.53g,比同龄同性别组群前分别提高12.59%和17.22%,差异均显著(P〈0.05);精选群公母羊分别产绒525g和444.91g,比同龄同性别羊选育前提高28.88%和68.32%,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