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田生态养鸭就是在水稻生长的季节,把鸭子放养于稻田中,利用水稻和鸭子生长互补的特性,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促进生态循环的一种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田中水和鸭子在水中活动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稻-鸭复合生态互利互补系统,从而促进生态平衡,生产出食用安全的稻米和无污染绿色鸭子。稻田养鸭技术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稻田养鸭有利于增加效益1.1对水稻的好处稻田养鸭可形成水稻和鸭子的种养结合,形成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稻、鸭子双丰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栖是充分利用水稻栽培过程中从秧苗返青到水稻散籽这段时间在稻田中放牧仔鸭的方法。鸭和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鸭以稻田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适当补饲精料,可以减少养鸭的投入。鸭子的活动起到了中耕除草,增加稻田肥力,促使水稻增产的作用。鸭子捕食了稻田害虫,水稻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鸭是在种稻的同时,将鸭子在稻田中野生散养,田内放养绿萍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鸭子的杂食性,消灭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的不间断活动和粪便,产生中耕效果、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刺激水稻生长;同时利用稻田中的虫害和杂草为鸭子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饲料,实现农田的可持续种养,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有机大米和畜禽产品。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20和30只/667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 只/667 m2时,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6.
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鸭稻共作技术"是日本水稻专家古野隆雄等发明的全新的生态型农业新技术.2000年"鸭稻共作"传到中国,2001年开始在广东、江苏、福建、湖南等地区研究推广.其中,江苏省丹阳市和广东省增城市的示范基地规模可能是最大的.所谓"鸭稻共作"技术,是指将小鸭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肉鸭.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7日,在镇江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沈晓昆处长安排下,本刊采访了镇江市丹阳延陵镇“稻鸭共作”的情况。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同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对水稻起增氧和按摩作用,刺激水稻生长,稻和鸭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鸭和水稻。 2000年,丹阳延陵镇稻鸭共作面积2公顷(一个点),首获成功;2001年扩大为300多亩(6个点),走访的两个点中,其中一个由于水稻抽穗,鸭子已经出田,另…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禽》2003,25(22)
水稻鸭是中国水稻所近五年来吸收日本“稻鸭共育技术”的基地上提出的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利用鸭子在稻丛间捕虫、吃(踩)草,耕耘稻田,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鸭粪作为有机肥直接肥田,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稻米和鸭。九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和杭州市农技推广基金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生就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将鸭子放牧饲养在稻田内,形成一种种养结合的饲养模式.娄门鸭是在特定环境中选育出来的江苏省著名地方品种,其属于蛋用和肉用兼用型的优良品种.将稻秧培栽成活后再把娄门雏鸭放养于稻田中,这就形成了稻谷与鸭子共同生长的良好关系.因为娄门鸭在采食稻田害虫和杂草的基础上,排泄出来的粪便类废弃物成为稻子生长的良好肥料,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养鸭成本,还可以促进稻子的生长,在提高鸭子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稻田使用肥料和农药的残留,进而为广大农民增加丰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稻田泥鳅是一种生态型养殖方法,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与水稻生长相互促进,既提高稻田利用价值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文章从稻田选择、田块整理、水稻种植、鳅苗放养、田间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为泥鳅养殖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作是一项卓越的生态农业技术、是亚洲共同的技术。稻鸭共作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稻田养鸭技术,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典范。稻鸭共作中充分利用、挖掘了鸭的生物学特性。鸭子集多项稻田作业于一身,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旋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可谓是巧夺天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鸭的生物学特性就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是对稻田养鸭和现代稻鸭共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北方牧业》2013,(19):11
"今年我养的300多只‘稻田鸭’都已经出栏了,能挣15000多元钱,水稻也被鹤岗客商预订了,大米给我20元钱一斤,现在就等稻子成熟了,今年我是没啥愁事了!"近日,望着收获在即的稻田,萝北县团结镇工农兵村农民亢红军满脸喜悦地说。从去年开始,亢红军在自家的15亩稻田中养起了鸭子,今年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喜获丰收。眼下,每天早晨5时,亢红军都会准时来到自家的稻田地里,观察稻子和鸭子的长势。他说:"只要把握好时机,水稻一灌浆,就将鸭子撵出来,不让鸭子糟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禽》2006,28(16):34-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米东新区羊毛工镇雷家塘村率先引入了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并取得了成功。目前,羊毛工镇准备将这项技术逐步在全镇推广。实行稻鸭共作,鸭子在稻田里来回游动,可以提高水稻根部的温度,有利于壮大稻子根系;同时,鸭子把稻田里的杂草吃掉后,减少了人工拔草的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圈养”过程中,鸭子的粪便更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水稻的养分。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鸭是将雏鸭放入稻田中,实行稻鸭共栖的一项技术。鸭子在稻田里,以水田里浮游生物等天然饲料为营养,鸭粪直接排泄到稻田里,为稻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使水稻增产8%左右。因此,稻田养鸭可以获得稻鸭双丰收。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稻田露宿养鸭是将雏鸭放人稻田中,昼夜露宿饲养,实行稻鸭共栖的一项新技术。鸭子露宿在稻田中以水田里浮游生物等天然饲料为营养,秋季每公顷稻田可收成鸭300~375只;同时,鸭粪直接排泄到稻田里,为稻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使水稻增产5%~8%。因此,稻田养鸭,可以获得稻鸭双丰收。其技术要点是:1.做好放鸭前的准备工作。在准备放鸭的稻田四周围上50~70厘米高的围栏,使鸭子不能跃过跑出田外,田内修建一处高出地面15厘米芹右的事挪作为鹏床,供鸭子栖息。鸭床面积以能容纳全群成鸭趴卧即可。每个围栏面积不宜超过1500平方米。2.…  相似文献   

17.
鸭、稻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十天左右的秧苗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约80d左右)。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秧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鸭、稻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饲养模式。现就鸭、稻共作实用技术介绍如下:1鸭、稻共作基地的设计1.1基地的环境要求用于实施鸭稻共作生产的田块必须远离工业污染,远离村镇,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殖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可收获黄鳝,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途径。现将稻田坑沟生态养鳝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区稻田的特色优势,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与实际生长情况,开展山区稻田鲤养殖技术应用,不但能够获取高品质的鲤,还能将稻田的水土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水稻病虫害情况的发生。既确保了水稻的正常收益,还为农户增加了养鲤的经济收益。为此,本文介绍了山区稻田鲤养殖优势:促进水稻增产、增加水产品供应、推动农民经济收入上涨、优化生态环境;简述了山区稻田鲤养殖技术:设置稻田条件,合理放养鱼种,加强稻田水管理,做好稻田日常管理,加强越冬管理,预防鲤病害。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黄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荫物,田水浓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疏通田泥,捕食害虫,既利于水稻生长,又可减少水稻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