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0年代以来,河南棉区红铃虫为害呈加重趋势。据1985—1989年田间试验,早发棉田一代红铃虫平均虫花率1.21%—4.4%,一般棉田为0.6%—2.0%,尚勿须防治;二、三代时,百铃累计卵量每增加100粒,铃害率分别增加7.5%和9.3%,籽棉产量损失分别为0.795%和1.497%。根据防治工本、产量水平和产品价格,估算了经济允许为害水平,计算了亩产皮棉50、75和100kg 棉田的防治指标:按百铃累计卵量取样,二代分别为150、100和76粒,三代分别为94、63和46粒,并经大田生产验证,可以排除由于虫害,品质下降造成的损失,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1982—1984年分别在江苏南通、安徽安庆、湖北荆州、江西彭泽和四川简阳,按照统一试验方案,进行了红铃虫的第一、二、三代危害损失测定。结合各点的多年资料,经协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红铃虫的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问题。(一)首次提出以皮棉产值损失率统一表示红铃虫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等方面造成的经济危害损失。(二)明确了在长江流域棉区第一代红铃虫危害所造成的虫害花对棉株的结铃和三桃比例基本无影响,一船无需防治;建立了测定第二、三代红铃虫危害损失方程式,并确定了使用范围。(三)计算了二、三代红铃虫危害棉花的受害允许密度,提出了全代累计百株卵量或当日百株卵量的长江流域第二、三代红铃虫的分区防治指标。新的防治指标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随生产水平和使用农药的防治效果不同而变化的特点,比现在各地生产上应用的指标尺度要放宽,且准确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红铃虫为害棉铃的损失分析和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田取样调查资料分析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红铃虫对棉铃的为害损失。被害样本的损失表现在铃重减轻和品级下降。样本单铃活虫数与重量损失率具有幂函数回归关系。二代为y=6.65x~(.9763),三代为y=5.42~(.9575)。虫量与品级具直线回归关系,二代为y’(级别)=1.4x(虫量)+1.3,三代为y’=1.2x+1.3(不计小数)。经济阈值(经济允许虫量)和防治指标是按Chiang,H.C.(1979)模式按照幂函数关系修正为由于棉花产量随时间进程渐增,因而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也呈动态交化。设计了微机运算程序以适应在防治方法、防治次数、产量、价格变化时的运算。  相似文献   

4.
红铃虫是我区重点施药对象,常年占棉虫防治费的50左右。探明红铃虫各代为害损失。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是提高棉虫综防水平,扩大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1982年起,我站参加了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主持的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协作研究,按统一方案,经过三年为害损失测定和两年验证试验,取得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省现行的红铃虫防治标准为百株卵量20—30粒,因指标过严,生产实践上无法照办。为改进红铃虫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标准,以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2—1983年在中等生产水平的棉区(皮棉亩产150斤),采取群众性的简易查虫方法(当日百株卵量),进行了红铃虫不同防治标准大田对比试验。结果发明,在防治策略上应改为“一代免  相似文献   

6.
关于红铃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确是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没有作专门的研究,只根据过去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藉此把几个问题简述一下我的看法。一、第一代红铃虫治不治或怎样才治第一代红铃虫为害花、蕾,造成大量脱落,但由于棉株有过量的花蕾,能够对脱落给以补偿,因此有的地区认为可以不防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测算水稻病虫为害总损失、虫害损失、病害损失、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等五组数据的田间试验设计和方法,并以此来评估水稻病虫为害损失情况,同时分析造成为害损失的病虫主次。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全县中稻种植面积1.97万hm^2,我站在小河镇庆丰村进行了中稻病虫草害综合为害损失评估试验,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非防区、杂草防治区,系统分析水稻在各种病虫害并存的状态下,水稻产量综合受害损失情况,总结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为害损失统计标准,科学评估病虫害对水稻的为害以及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为害损失的作用,为准确评测各病虫单一为害损失提供依据。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大流行,尤其是鄂北麦区发病早、为害时间长、为害重、损失大,一般未防治的田块比防治好的要减产50~60%。大面积调查发现,减产因素主要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我们在谷城县定点测定了小麦条锈病为害损失率,明确了不同发病程度对小麦产量损失情况,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了依据.一、测定方法在小麦条锈发病后期(5月中旬),以“鄂恩一号”品种为测定对象,选择肥力长势一致的重病田和轻病田各一块,按八级标准(0.5%、10%、20%、40%、60%、80%、  相似文献   

10.
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常发性害虫,随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贯彻执行,深感现行的防治指标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为此,我们在全国植保总站的直接指导下,进行了红铃虫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并据此结果开展了防治指标验证示范,从而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现将1984—1985年高产水平棉区的红铃虫防治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接种诱发和药剂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造成小区间稻叶瘟病和稻穗瘟的发病梯度系统监测病情,收获期结合病情程度进行单株考上区测产,并分别建立了依据稻叶瘟病,稻穗瘟病和二者综合的损失估计模型。就稻叶瘟病地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精米率的影响作了定量研究。另外,地稻穗瘟病在不同品种,不同侵染发病时间以及不同发病部位的为害影响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稻穗瘟病的为害程度在不同品种上存在一定差异,与侵染发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剪叶模拟试验,测定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为害情况,验证水稻被该虫为害后的自然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当地一般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下,分蘖盛期宜香752品种受害程度≤50%,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在分蘖盛期前受害,水稻自身具有较强的自然补偿能力。孕穗末期受害程度在10%~50%,水稻减产6%~16%,对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水稻进入孕穗末期,叶片受害程度达到10%以上,对水稻产量造成损失。因此,孕穗末期应及时做好稻纵卷叶螟防治,以减少水稻损失。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刮食水稻叶肉,形成白叶和卷叶,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一直有不同看法。笔者通过对单季晚稻在不同生育期作不同剪叶量模拟稻纵卷叶螟为害的试验,最后分小区测产,考证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水稻 品种秀水61,作单季晚?..  相似文献   

14.
中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在病虫害基本控制的常规防治区稻谷单产达611.2 kg/667m2情况下,完全未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损失稻谷245.4 kg/667m2,损失率40.15%.单种病虫不防治区,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未防治的损失率分别为28.88%、27.49%、15.31%和7.3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是减少粮食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棉花铃期是红铃虫危害的主要时期,研究不同日龄的棉铃与成虫产卵及幼虫侵入成活的关系,可以为制定防治指标、招导防治提供依据。所以,从1980—1982年,我们在省农业厅  相似文献   

16.
1982年第二代棉铃虫在山东、河北、河南省棉区大发生,山西、陕西、辽宁省以及江苏、安徽省北部棉区也比往年为害加重。据24个重点植棉县的资料统计,1982年第二代棉铃虫为大发生的占54.2%,中等偏重发生的占12.5%,中发生的占8.3%,中等偏轻发生的占16.7%,轻发生的占8.3%,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经过大量的模拟与标记试验,证明一代红铃虫危害棉花所造成的虫害花脱落率在长江下游棉区比健花脱落市高30—35%,在长江中、上游棉区比健花脱落率高40%左右。但是,在当前的产量构成水平下,未发现对棉株的结铃和三桃比例有影响。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使其尽早在生产上推广和运用,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比  相似文献   

18.
甘蔗螟虫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田间自然条件下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时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情况,给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2—2013年在蔗螟发生严重蔗区,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并调查防治区和不治区螟害枯心苗率、螟害株率及螟害节率和有效茎数,甘蔗成熟期分别收砍称量和测定分析甘蔗产量及糖分,并计算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螟害调查结果表明,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严重,螟害枯心苗率为8.3%~65.8%、螟害株率为26.7%~96.7%、螟害节率为4.4%~27.9%;667 m2有效茎数减少296~1 846条,平均1 111.3条。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结果显示,667m2甘蔗实测产量减少354.7~4 706.7kg,平均1 822.2kg;甘蔗产量损失率为5.3%~44.5%,平均25.9%;甘蔗出汁率减少0.9%~3.8%,平均2.4%;甘蔗糖分降低0.8%~5.6%,平均2.2%;蔗汁锤度降低0.8~6.3°BX,平均2.1°BX;蔗汁重力纯度降低1.1%~12.5%,平均4.1%;而蔗汁还原糖分则增加0.1%~1.6%,平均0.6%。可见,目前云南甘蔗主产区存在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甘蔗减产减糖严重,甘蔗螟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甘蔗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之一,切实加强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减少为害损失,对确保甘蔗生产安全和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沿江棉区棉铃虫生态控制与暴发预报黄言超,陈荣海(安徽省安庆市植保站246001)棉铃虫在沿江棉区属偶发性害虫,常年受到多种生态因素控制,防治工作无需常备不懈,然而它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多达160余种的食料,能占据较多的生态位,一旦生态控制因素被削弱,种...  相似文献   

20.
红铃虫为害棉籽后,造成虫蛀籽,导致棉籽重量减轻,品质下降,棉籽含油率显著降低.棉籽损失也是红铃虫为害损失的一部份,但由于棉籽收购价格低,且棉籽油不常为食用,所以在估量红铃虫损失时,常不计算在内。然而,由于棉籽中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棉籽壳和短绒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是廉价的工业原料,有待于开发和利用。1983年在协作组的安排和县糠醛厂的协助下,我们进行了有关红铃虫为害棉籽的损失测定,测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