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1990年,在经历了三年紧张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之后,我告别了母校--熊岳农专.我怀揣着母校的叮嘱与期望,带着一腔青春热血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辽宁省阜新市.  相似文献   

2.
1983年初,刚刚从这里——我的母校——四川农学院毕业半年,在其他三位兄弟的全力支持下,我决定放弃仅仅端了半年的“铁饭碗”,回到了曾经养育我的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在家门口挂出了“育新良种场”的牌子,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3.
1982年我入学的时候,记得宿舍设在农机楼410教室,14个人一个房间。学长讲这已经不错了,还有20多人一个房间的。当年的窘境,已成为趣事!毕业多年,母校情节无法忘怀,每每回到母校,看到新的变化,内心总是有沧桑的感觉,就连看到过去我们亲手栽种的小树参天了、成才了,都会唏嘘不已!母校越来越大、越来越美!我心中的母校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应该具有自由、开放的校风,民主、平等的思想。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我已过不惑之年、年近半百,但也在收获的年华。在离开母校26年后的今天,心里充满温情、感恩和祝福。曾经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让我感到沈农是个美丽而温馨的地方。每有亲朋好友来沈,我都乐而不厌的带到沈农转转,自豪地介绍母校。在炎炎夏日,感受着桑拿般的热浪,祈盼金黄的秋实,想着母校即将迎来60年华诞,更加想念我的老师,感念生命里帮我成长的他们。毋庸置疑,老师能够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1982年,我与那些经  相似文献   

5.
时光荏苒,逝水流年,经过六十年的薪火相传,我的母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迎来她六十华诞。回眸从教三十年,每一天都有难忘的故事,每一时都在谱写动人的篇章,每一刻都有我与母校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这一切都成为我永远的怀念。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变化却似沧海桑田,有痛苦,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的母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华诞,60年风雨沧桑,60载磨砺奋进,母校培养的一茬又一茬毕业生在农业战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骄人的业绩回报着社会,回报着母校。抚今追昔,我深深以母校为骄傲,以母校为自豪。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回顾在校的学习生活、回顾当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我们的母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50岁的生日.能够有幸代表全院万名学子,向母校表达最真挚的祝福,我感到十分激动.我相信,此时此刻,激荡在农职院每一名学子心中的,定会是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是无比的激昂与振奋,更有说不清、道不尽的感恩和祝福.  相似文献   

8.
指导实习教学偕益八五二农场南中蔡斌指导阿城农垦师专实习生,我校由来已久。早在80年代期间,我们就连年零星地接待过由学主自己联系的实习,他们基本上是我校毕业升入师专的学生,回到母校来实习,我们义不容辞地感到有责任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九0年以后,实习生逐...  相似文献   

9.
1952年8月我从母校的农艺学系毕业,分配到沈阳农学院(1985年10月5日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任教。后因参加中央农业部在北京举办的“米丘林农业植物选种及良种繁育讲习班”而晚去报到。由于是全国性的讲习班,母校只分配到4个教师名额(蔡旭、李竞雄、姜秉权和刘及时)。讲习班地点设在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今中国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
1952年8月我从母校农艺学系毕业,分配到原沈阳农学院(1985年10月5日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任教。经母校与东北农业部联系,先未报到,而参加中央农业部在京举办的“米丘林农业植物选种及良种繁育讲习班”(请苏联专家А.П.伊万诺夫主讲)。讲习班于1952年10月开班,1953年2月结束,历时5个月。讲习班结束前夕由国内专家编写了几种主要农作物的《选种各论》,其中《玉米选种》是李竞雄老师主编的。  相似文献   

11.
“母校”,一个简单而又普通的词语,一个挥笔即可写出的词语,一个意义看似浅显的词语。可就是因为有你,才有了我五彩斑斓的大学回忆;因为有你,才有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校友;因为有你,才有了我走向创业成功路上的基石。母校恩-恩重如山我毕业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农场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与母校同庆     
忘不了天柱山南麓挺拔的青松,忘不了浑河北畔浓绿的实验场!27年过去了,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我常在梦中重返母校,"工"字型主楼,宁静的克威园,碧波荡漾的眼镜湖。2012年9月23日,是我50岁生日,恰逢母校建校6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我会重游故园,重温青春岁月,感受母校校庆的隆重和巨变。教学楼整洁明亮,林荫道宁静通畅,图书馆、体育馆拔地而起,崭新的校门迎  相似文献   

13.
毕业十五年了。看世间百态,历商海沉浮,岁月涤荡了我朦胧的激情与年少的仿徨,如今庆幸扎根“禾丰”沃土,顺利成长。值母校六十年华诞之际,献诗一首,祝母校事业辉煌!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我收到母校苏州大学邮来的一本《董蔡时学术论文选集》。该文集印刷精美,总计49.6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谓煌煌大著。这本非同寻常的论文选集,是董先生的学生为完成“先生生前的宿愿”,加班加点,在先生逝世周年之前辛勤忙碌的结果,它深深寄托着“大家对他的(指董先生──作者)缅怀与哀思”。同时“为了缅怀先师在做人、治学、教书育人等方面的事绩”,母校准备再出版一本《董蔡时纪念文集》,希望我能围绕交谊、印象、逸事、珍闻等写一篇纪念性文章。作为董先生的学生,我义不容辞。 我首先翻查先生的来信,仅找到他1…  相似文献   

15.
吴姗 《农业考古》2003,(4):30-31
11月的法兰西,四处弥漫着中国茶的芳香。在法国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里昂市专门举办了“中国茶文化节”。我们南昌女职茶艺大专班同学受母校和家乡嘱托,作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使者,来到了浪漫之国法兰西。  相似文献   

16.
高俊松 《新农业》2012,(11):46-47
经过两年的高中冲刺,1981年我作为全国27万"天之骄子"中的一员,成了高考的胜利者,走进了我的母校——沈阳农学院,即现在的沈阳农业大学。这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呢?那时不仅没有互联网,甚至连计算机也远未普及,所以我是带着疑问走进校园的。"到了!",在接站的大巴上,高年级同学大声地告诉我们。不一会儿,我站在农机楼下,端详着我们的宿舍和教学楼,怎么也找不到大学的感觉,没有院墙,食堂和教室在哪呀?辅导员闻桂芝  相似文献   

17.
每当有闲暇时间,我便会走进沈农校园,看看熟悉的宿舍、教学楼、花草树木,看看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看看操场上飞奔的矫健身影,心中便充满亲切和温暖,可以忘掉工作的辛劳,让心灵得到一次洗涤,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母校是我成长的摇篮和驿站,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积蓄力量,奔向远方。  相似文献   

18.
江城武汉,高等学府林立。南湖之滨的狮子山,全国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雄踞于此。这里,山青水秀,四季风景如画;这里,书卷浩帙,莘莘学子勤耕苦读;这里,人才辈出,学术成果蜚声中外…… 这里是记者的母校,十五六年前,我们从这里走向社会,今天重回母校,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金卫东 《新农业》2012,(11):38-39
从18岁上大学至28岁离开沈阳农大,我在沈农学习工作整整10年。从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成长为信心十足的男人。沈农的教育为我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沈农的经历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强的性格基础;沈农的校友为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脉基础。离校20年后我与几名校友共同创立的禾丰牧业现在已经是销售额过百亿的大型现代企业,禾丰的成功我们由衷地感到知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归根结底是母校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江城武汉,高等学府林立。南湖之滨的狮子山,全国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雄踞于此。这里,山青水秀,四季风景如画;这里,书卷浩帙,莘莘学子勤耕苦读;这里,人才辈出,学术成果蜚声中外…… 这里是记者的母校,十五六年前,我们从这里走向社会,今天重回母校,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的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鳞次栉比,记者只能从记忆深处去找寻以前的一切。 现任校长张端品老师是我国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学生的回访让他倍感高兴,他十分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之路及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