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佚名 《农家顾问》2011,(4):18-18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在各地渐成雨后春笋之势。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但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作风不实、融入不够.出现“下不去”问题;有的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出现“用不上”问题:有的工作不注重方法、锻炼不够扎实,出现“长不快”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大学生村官要学会“眼观四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在各地渐成雨后春笋之势。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但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作风不实、融入不够,出现“下不去”问题;有的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出现“用不上”问题;有的工作不注重方法、锻炼不够扎实.  相似文献   

3.
助学贷款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争取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重要举措,自2000年全面推行以来,受到全社会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客观条件制约,在执行中存在手续繁杂、银行“惜贷”、发展不平衡、学生违约现象严重等问题。随着首期还款高峰的到来,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具有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需要大学生“回嵌”乡土。然而,当前大学生“回嵌”乡土面临主客观双重困境:其中,客观困境主要是城市对乡村的“虹吸效应”导致大学生大多“弃农就城”,高等教育与乡土社会脱节导致大学生大多“学农不爱农”;主观困境是大学生个体在“回嵌”乡土问题上主要面临着“有心无力”“有力无心”两种实践张力。针对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三方面对策:政府层面,系统总结大学生服务于基层的有效经验,将推进乡村振兴与大学生成长结合起来;高校层面,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根乡土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个人层面,大学生要自觉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对标先进典型,积极主动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5.
赵慧芬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72-3375
“大学生村官”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自2011年开始,“大学生村官”3年的任职期陆续届满,“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性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了现任“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思想状况、乡村干部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村官”现状、遇到问题的基础上,考虑“大学生村官”对期满离岗后的规划和愿望,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大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的实践观,也为国家建立了良性发展的优秀人才储备。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实现脱贫,但贫困地区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 间仍存在差距。农村人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新一代年轻人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亟待 解决。实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对于现代农村建设以及大学生自身培养,都具显著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本文 依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试图厘清大学生“三下乡”在改善农村人才流失中起到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给大学生谋就业,为新农村找人才的“双赢”之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调查走访雅安市芦山县各乡镇(大川镇除寸)所有大学生村官及其周围部分干部群众,了解大学生村官们的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当地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希望能提出有实质性的意见,以便使“大学生村官计划”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分子,肩负着服务“三农”事业的重担。文章基于对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生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较为愿意从事“三农”工作,但选择工作地在农村的意愿极低。此外,文化水平、专业、父母是否务农、户籍、去农村的频率、认为农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愿意在农村生活以及认为农村生活是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途经对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有积极影响;大学生越认为农业不适合投资,则未来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越弱。因此,提升大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的关键在于高校教育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概括、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的基础上,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体系构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着眼于发展性原则,定位于预防,从“自助体系”和“他助体系”的路径选择思路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对在校1~4年级本科生采用“国际防痨和呼吸病联盟烟草与健康委员会”设计的调查表为基础,根据甘肃农业大学的生源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自填式问题调查表进行调查,共调查565人,对553份有效答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吸烟率为63.8 %,其中每日吸烟者占18.8 %,偶尔吸烟者占45.0 %;烟卷种类有普通型和过滤嘴型,其中以过滤嘴烟卷为主,占74.2 %;每日吸烟10支以上占53.8 %;大学生对控制全社会吸烟的态度较积极。不吸烟的原因,60.6 % 的学生认为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30.4 % 的学生是“为了不使周围人感到讨厌”;34.5 % 的学生不吸烟是为了“省钱”。大学生对吸烟危害认识不清,不吸烟并不是源于自身健康的要求,而是屈从于外界条件,控制大学生吸烟需要全社会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