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4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心籽绞股蓝、海南五针松、水马桑3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在5mg/m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83.68%,76.21%,60.88%;并进一步测定心籽绞股蓝、海南五针松及水马桑对番茄灰霉病的毒力,其EC50分别为1.000mg/mL,3.275mg/mL及5.050mg/mL。心籽绞股蓝表现出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活性成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田帅 《吉林蔬菜》2016,(9):34-35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番茄灰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适温在15~25℃,最适温度为20℃。15~25℃适宜菌丝生长、侵染与扩展,20℃为最适温度。30℃以上病害发展受到抑制。低温有利于病菌产孢,最适温度为15℃。变温研究表明,在一天中,随着30℃以上高温时间的增长,病菌(菌丝)的致病力呈下降趋势,6小时以上高温能够限制病害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蕾 《花卉》2022,(6):4-6
坚持优良蔬菜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引进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进行试验及展示,筛选出适应本地区推广的折耳根品种,构建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模式.对城市市民蔬菜周年稳定安全供应起到了主要作用,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小卫  张波  李莉莉 《北方园艺》2010,(11):171-172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腐霉利和苦参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腐霉利和苦参丙酮提取液以4种配比都对该病原菌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腐霉利和苦参提取液配比是0.4∶0.6时,增效为1.3,盆栽试验中的增效比为1.2,确定配比0.4∶0.6为最佳浓度比例。  相似文献   

5.
林英  曹慧颖  曹冬煦 《北方园艺》2007,(10):199-200
选用15种常见氮源,应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筛选适宜番茄灰霉病菌生长的氮源营养物质.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中,病菌对氮源的利用以蛋白胨为最好,其次为酵母膏.在液体培养中,病菌对氮源的利用以酵母膏为最好,其次为(NH4)2SO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株拮抗细菌B9、R26和1株拮抗真菌TR-8(木霉)对番茄灰霉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株桔抗茵单独作用时发酵液原液的防治效果最好,随着发酵液浓度的降低,防效减弱,其中B9菌株的抑制效果最好,相对防效高达80.19%,细菌R26和木霉TR-8的防效分别为77.92%和76.13%.采用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2种方法测定拮抗茵混合后对番茄灰霉病的联合防效,结果显示桔抗茵间有增效作用,其中三者联合的作用最好,在离体叶片和番茄苗上的防效分别为86.95%和78.17%.  相似文献   

7.
番茄灰霉病近年来为害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保护地轮作困难,灰霉病菌寄主多,加上灰霉病对常用的速克灵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农民防治又偏晚,所以效果不好。为此,笔者经过多年研究,现将灰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 症状识别番茄叶子被害,先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开始呈水渍状浅褐色的大型不规则枯斑,可见到深浅相间的轮纹,以后枯斑表面生有灰霉,最后叶片枯死。果实被害,多从残留的花瓣、花托和残存的柱头侵染,然后向果实蔓延,起初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后来病部出现大量的灰绿色霉层,以第一穗果被害最重。嫩茎被害…  相似文献   

8.
木霉菌胞外酶及对番茄灰霉病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霉菌T21及其4种长势好抗逆性较强的REMI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能力,温室防效以及其发酵液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株木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病菌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Ttrm68抑制效果最好,培养一定时间后,木霉可以把番茄灰霉病菌完全覆盖;温室防效也是Ttrm68的效果最好。胞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对番茄灰霉菌抑制效果好的木霉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则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制川乌、钩吻、透骨草和远志4种中药为试材,采用乙醇超声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方法制得提取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各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以期为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制川乌、钩吻、透骨草和远志提取物的EC50分别为2.703 8、3.273 7、8.482 9、12.406 0 mg·m L-1。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制川乌提取物的防治效果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 mg·m L-1时保护防效达到了76.43%,治疗防效达到了66.67%,与药物啶酰菌胺的保护和治疗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从感染番茄灰霉病的病果上分离并纯化得到菌株t08016b,其形态学特征与灰葡萄孢属极其相似.通过扩增菌株t08016b的18S rDNA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该菌的18S rDNA序列与Botr yotiniafuckeliana (EFl10887.1)的同源性为99.94% ITS rDNA序列与Batryotinia fuckeliana (AB444949.1)的同源性为100%,无碱基差别.对菌株t08016b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08016b属于灰葡萄孢属.利用该菌对健康番茄进行侵染,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率可达97%,证明其具有致病力.综合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力分析,表明菌株t08016b是一株具有强致病力的灰葡萄孢菌.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效果,选用3%氨基寡糖素水剂、0.5%几丁聚糖水剂和1%香菇多糖水剂3种常规植物免疫诱抗剂,分别配制高、中、低3个浓度,采用含药培养基的方法开展室内抑菌试验,明确3种植物免疫诱抗剂相应最佳抑菌浓度后,在番茄生育期开展田间诱导抗灰霉病试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均可抑制番茄灰霉菌的生长,其中,1%香菇多糖水剂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香菇多糖水剂20倍液接菌1d后的抑菌率为36.1%,4d后抑菌率为67.43%;3%氨基寡糖素水剂抑菌效果次之,3%氨基寡糖素水剂100倍液接菌1d后抑菌率为22.1%;0.5%几丁聚糖水剂抑菌效果相对较低,抑菌率维持在0.0%~14.3%。田间诱导抗病试验结果表明:0.5%几丁聚糖水剂20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诱抗效果,连续施用4次后,番茄灰霉病防效达61.83%。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植物内源褪黑素与植物抗性的关系,以4叶1心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正常番茄、鱼腥草提取液和灰霉菌侵染后的番茄茎叶中的褪黑素含量。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和茎的褪黑素含量分别为14.53、2.80 ng/g,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叶片的褪黑素含量是茎的5.19倍;经鱼腥草提取液预处理和灰霉菌侵染后,番茄叶片的褪黑素含量显著增加,鱼腥草提取液预处理有助于减轻番茄叶片上的灰霉病发病症状,但并不依赖于叶片内源褪黑素含量的增加。可以检出的番茄茎叶中的褪黑素含量高于2.60 ng/g,就灵敏度而言,ELISA法完全可以用来检测番茄的组织器官的褪黑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分析活性氧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在番茄抗病信号调控机制中的作用,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4叶1心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比较番茄幼苗受灰霉菌侵染后叶片O_2~-·以及抗氧化酶、内源褪黑素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幼苗接种灰霉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上病斑斑点逐渐增多,灰霉菌含量显著增多,叶色逐渐变浅,植株表现明显的发病症状;灰霉病菌侵染后番茄体内O_2~-·活性爆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上升,褪黑素含量增加;上述变化都是番茄幼苗为了抵御灰霉菌的生物胁迫而发生的应激反应。综上,植物在遭受病原菌等生物胁迫时不能简单地推断SOD、CAT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一定升高,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更多地依赖于抗性信号路径中信号物质的激活和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黄瓜的品质和安全,明确3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化学药剂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灰霉病速效性较好,第1次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3.0%和78.6%,生物药剂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第3次施药后14 d防效为65.2%。建议黄瓜灰霉病发生初期可优先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田间危害严重时使用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同时轮换使用其他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王向阳  吕丽  施青红  项链 《北方园艺》2011,(15):185-188
以红提葡萄为试验材料,分离出葡萄灰霉病菌种,选择酒精、桂醛、戊二醛、稳定态二氧化氯、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酸性电位水、臭氧等方法进行处理.食品添加剂均在国家允许的最大浓度范围内使用,研究其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效果,以获取采后安全、有效的葡萄保鲜方法.结果表明:3 μL/L的桂醛对培养基中和菌液中的葡萄灰霉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茵率分别为99.09%和99.10%;其次是臭氧,抑茵率分别为72.73%和97.91%.桂醛处理最佳时间为15 min以上,臭氧杀菌最佳时间为10 min以上.与对照相比,2种处理在新鲜葡萄上使用均能有效抑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直径.其中臭氧抑菌效果好于桂醛.  相似文献   

16.
钙素对SA诱导番茄幼苗抗灰霉病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钙对水杨酸(SA)诱导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幼苗抗灰霉病的作用,采用‘L402’番茄品种,通过分别喷施8 mmol • L-1 CaCl2和5 mmol • L-1 EGTA后再喷施2 mmol • L-1 SA,3 d后接种灰霉病菌孢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番茄幼苗灰霉病病情指数、活性氧积累、主要防御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灰霉病菌孢子5 d后,SA处理的番茄幼苗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37.27%,Ca + SA处理较SA处理进一步降低18%;接种1 d和2 d后,叶片中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出现应激高峰,且处理间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Ca + SA处理分别提高33.05%和29.31%,EGTA + SA处理分别降低32.62%和46.34%;叶片中抗病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在接种病菌后也出现应激高峰,其中Ca + SA处理显著提高了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EGTA处理及EGTA + SA处理显著降低了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Ca2+在S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中具有正调控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番茄茉莉酸缺失突变体灰霉菌侵染响应miRNA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miRNA对番茄灰霉菌胁迫的响应机制,以番茄茉莉酸(JA)缺失突变体def1、spr2及其野生型(CM)为试验材料,构建了3个材料接种灰霉菌前后(0 h、48 h)2个时期的miRNA文库,并采用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合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目的 miRNA及其预测的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灰霉菌侵染番茄后,JA缺失突变体def1和spr2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CM,H2O2含量低于CM。高通量测序鉴定了130个已知miRNA和811个新miRNA。进一步筛选出8个保守miRNA(Sly-miR156e-3p、Sly-miR166c-5p、Sly-miR171f、Sly-miR172b、Sly-miR319a、Sly-miR390b-5p、Sly-miR399b、Sly-miR482d-5p),其在6个样本中表达模式各异。预测差异miRNA靶基因122个,结合qRT-PCR技术分析了8个miRNA和8个靶基因的表达情况,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推测Sly-miR156e-3p、Sly-miR390b-5p、Sl...  相似文献   

18.
张娜  田淑芬 《北方园艺》2010,(13):184-186
研究了依天得、依天得Ⅰ号、依天得Ⅱ号、依天得Ⅲ号、多抗霉素B、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多抗霉素B 800~2 000倍液、依天得和依天得Ⅲ1 000~2 000倍液、依天得Ⅰ号1 000倍液、依天得Ⅱ号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均能完全抑制灰霉菌的生长;依天得、依天得Ⅰ号和依天得Ⅲ号,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对灰霉病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多菌灵和依天得Ⅱ号,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对灰霉病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广西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259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对多菌灵(carbendazim)、腐霉利(procymidone)和乙霉威(diethofencarb)的抗性检测,结果分为6种抗性类型:单抗多菌灵的类型(B~RN~SD~S)占36.3%,单抗乙霉威的类型(B~SN~RD~S)占24.7%,抗多菌灵和腐霉利的类型(B~RN~SD~R)占20.1%,抗多菌灵和乙霉威的类型(B~RN~RD~S)占6.9%,抗腐霉利和乙霉威的类型(B~SN~RD~R)占5.8%,同时抗3种药剂的类型(B~RN~RD~R)占6.2%。各地双抗或多抗菌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田阳73.9%,田东61.9%,武鸣30.1%,南宁8.7%,柳州2.6%。大多数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很高(EC_(50)>1000 mg·L~(-1)),大多数腐霉利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10 mg·L~(-1)),而乙霉威抗性菌株中,双抗或多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5 mg·L~(-1));单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高(25.1884 mg·L~(-1)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50值在 0.001 3~0.073 1 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 7±0.014 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50平均值(0.022 7±0.014 5) 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 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