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王运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59,(3)
土化系师生下放天門九真人民公社和农民一道种了早稻試驗田。試驗田使用南特号品种,土地一般深耕7—8寸到1尺2寸,也有淺到5—6寸的。結合深耕,施足基肥,一般猪牛栏粪1—2万斤。于3月下旬播种,4月底5月初插秧,适当追肥,看苗灌溉、排水和晒田,适时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2.
皖南丘陵地区冷浸田、烂泥田由于水温、土温低,土壤中空气含量不足,还原性毒害物质较多,养分不平衡,缺乏团粒结构,导致早稻移栽后前期僵苗不发,后期贪青晚熟,让茬迟,产量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学通报》2020,(13)
以常规早籼稻浙辐203为供试品种,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设置新型配方肥料一次性基施、常规肥料高产施肥和不施肥对照3个处理,通过对各施肥处理生育特征、群体消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等综合考察,探究新型配方肥料在庐江县南部丘陵地区早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8%配方肥(26-10-12)处理全生育期较本地高产施肥处理短1d,产量达到8139.15kg/hm~2,较本地高产施肥处理显著增产13.77%,增产主要来源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提升;同时,通过肥料一次性基施,配方肥处理较本地高产施肥处理减少2次施肥,实现施肥操作轻简化。因此,新型48%配方肥(26-10-12)一次性基施轻简化施肥模式可应用于庐江及其相似生态区域早稻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在湘东丘陵区域的非双季稻区探索"早稻+再生稻+甘蓝型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开展了"早稻+再生稻"栽培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陵两优268和陆两优996具有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该湘东区域推广"油-稻"模式的优选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75,(3)
汉川县池口公社地处沉湖。全社六个大队一万一千三百多人,耕地面积一万七千五百市,其中旱地八千六百亩,水田八千九百亩,是粮棉兼作区。1974年早稻的生产形势虽比往年好,但早发田也只有一千五百亩,占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二;长势一般的田三千亩,占百分之四十三;迟发田二千四百亩,仍占百分之三十五,迟发早稻严重影响争多穗、夺高产。对这种田块当地群众前几年形容它是“远看一片青,近看二、三根,费了很大的劲,收得百把 相似文献
6.
天門县历年棉田面积达七十万亩左右,是湖北省最大的产棉县,一向以大面积平衡增产著称全国,农民在棉花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貴經驗。解放后在党的正確领导下,該县棉花产量逐年递增,如平均单产1949年为皮棉12.0斤,52年为45.4斤,57年为72.8斤,58年为81.0斤,58年比49年增加了5.7倍。今年遭到80天不下雨的严重旱災, 相似文献
7.
刘鹏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4):75-114
一、前言中共中央在1959年8月29日关于深耕及改良土壤的指示中:指明了深耕及改良土壤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在1958年农业大跃进中,生产实践上充分证明了合理深耕及改良土壤在衣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深耕是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中心,“水肥土种密”,中心是土,就是深耕。深耕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园地,力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养分水分的最大 相似文献
8.
我县棉田分布在宁镇丘陵和茅山西侧丘陵地区.由于温光资源较好,春季气温回升快,棉花具有较明显的早发优势.但容易早衰,限制了棉花产量的提高,常年单产一直徘徊在70~80斤左右,最高年份单产也未超过百斤.为了探讨本地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两年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树(指意杨、欧美杨及各种杂交杨)这一世界著名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以前一般认为只适宜在平原湖区栽培.但广大农民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已经成功地将其引种扩大栽培到丘陵山区.实践已经证明,丘陵山区也可以栽培杨树.但同时发现,其生长速度、生长质量却不尽人意,实现应有的速生丰产指标者少,生长中庸或缓慢者多.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西北、陕北、宁南及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地区,辖62县、市,总土地面积15.46万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占52%,林业用地占6.5%,牧业用地占19.6%。该区林牧业薄弱,是全国低产区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土地利用极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经济结构失调,不仅使这一地区的资源遭到很大破坏和浪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且严重危胁着黄河下游亿万人民的安全。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战略方案,对本区的经济发展、根治黄河下游水患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树(指意杨、欧美杨及各种杂交杨)这一世界著名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以前一般认为只适宜在平原湖区栽培。但广大农民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已经成功地将其引种扩大栽培到丘陵山区。实践已经证明,丘陵山区也可以栽培杨树。但同时发现,其生长速度、生长质量却不尽人意,实现应有的速生丰产指标者少,生长中庸或缓慢者多。 相似文献
12.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14.
一九七五年春,天门县文化馆文物小组,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附近,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出土了泥塑动物三十六件,同年八月,文物普查时,又收集到泥塑动物二十七件,这些红陶泥塑动物品种多样,造型朴素,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原始造型艺术的光辉! 在这些泥塑艺术中,可分人、禽、兽三大类: 一、红陶人三件、均残:一件仅存头部与上驱,双手抱物于胸前(长7.5、宽4.5厘米); 相似文献
15.
16.
喷灌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农业推广技术,是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有压水送至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洒到田间的一种灌溉技术.该项技术具有科学性、推广性、局限性.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大面积使用喷灌技术,然而,丘陵地区正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现就关于喷灌技术在丘陵地区运用及存在问题做浅析. 相似文献
17.
18.
桐城县徐河公社是全国五十二个大寨式的粮食高产典型之一,粮食年亩产连续五年超“纲要”,在突破1964年千斤关的基础上,1965年更上一层楼,实现粮食亩产一千二百二十三斤。这个公社粮食生产之所以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主要经验是这里广大干部羣众,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不断地认识、掌握和运用当地的自然规律、生产规律,积极创造生产条件,坚持正确的生产改革,大力发展了双季稻。在年无霜期只有二百三十天左右的江淮地区,种好双季稻,主要关鍵是季节问题。他们在近十年的发展双羣稻的过程中,通过与自然作斗争,在“种”字上做文章,在“管”字上下功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一个“早”字,而早稻早育秧又是“早”字当中的当先一马。五年来,他们的早稻育秧比周围社队一般要早播、早插三、五天,而且烂秧很少。这里就介绍他们五年来的“四掌握、四决定”的早稻早育秧经验。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科所肥料调查组 《江苏农业科学》1975,(4)
今年五、六月份,我们就双三熟制大发展以后,早稻能否大面积养萍的问题,与江阴、吴县、吴江、无锡等县的部分干群进行了座谈讨论和调查了部分社队.他们一致认为:在双三熟制大发展的地区,早稻养萍是进一步促进养地与用地,大量增加有机肥源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是发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建立肥料基地,巩固和发展改制成果,夺取农业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单位以阶级斗争为纲,积极开辟肥源,由绿萍在单季稻中大面积放养利用,发展到在双三熟制的早稻和后季稻秧田放养利用,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养萍已成为他们在复种指数大提高的新情况下,解决肥料问题不可缺少的一着. 相似文献
20.
1964年2月中旬到3月上旬,由于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我区,阴雨天气偏多,温度偏低,故早稻的播种期一般推迟了。就五塘实验区来说,3月上旬末气温始稳定在10—12℃,8日才正式开始播种,大批播种则在3月中旬,至3月下旬初才播种结束。由于播种较迟,秧苗生长缓慢,到了春分时节,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