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振动做青对闽南乌龙茶青叶做青物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气流输送方式的环境条件、不同气流输送方式和不同摊叶厚度对青叶叶温、水分和细胞破损率的影响,优化了气流输送方式和摊叶厚度参数,并与传统做青和空调做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振青、晾青均输送0.64 m·s~(-1)微风气流,摊叶厚度为50 mm时,振动做青叶层空气的温度22.07℃、相对湿度66.61%、CO_2含量362.50μL·L~(-1),做青叶的叶温20.44℃,能为闽南乌龙茶振动做青提供适宜的叶层环境条件;振动做青叶的失水量和失水速率显著高于传统做青,细胞破损率及其均匀性显著高于空调做青.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独特的品质主要在做青工艺中形成.综述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做青强度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并对今后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做青工艺是乌龙茶加工工艺,是形成乌龙茶花果香的关键工艺。本试验以茶树品种黄观音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关键工艺制作红茶,研究做青工艺对黄观音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轻做青有利于花香的形成,提高黄观音红茶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4.
参照传统的武夷岩茶和清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设置做青叶的不同晾青环境和造型工艺2个因素,对不同处理的茗科1号清香型武夷岩茶毛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晾青环境不同对条形和卷曲形毛茶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造型工艺不同对空调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对自然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揉捻造型有利于提高毛茶品质,其中以自然环境薄摊晾青后进行揉捻造型的毛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 ,研究做青强度对做青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总量、多酚类总量、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总糖减少 ;做青强度越大 ,水浸出物总量、多酚类总量、儿茶素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减少较多 ;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 ,但强度不同 ,下降幅度有差异 .还讨论了上述生化成分的变化与乌龙茶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气流条件下做青过程青叶的呼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不同气流条件对乌龙茶毛茶品质影响的内在生理机制,以毛蟹品种鲜叶为研究对象,在春季和暑季均分别设计恒温、恒风(处理Ⅰ)、恒温、无风(处理Ⅱ)和自然开放(处理Ⅲ)3种环境做青,观测做青过程中青叶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春茶做青过程中3个处理青叶的呼吸速率在三摇前均呈上升趋势,三摇后开始下降.暑茶做青过程中,处理Ⅰ和处理Ⅱ的青叶呼吸速率均在每次摇前下降,摇后上升,处理Ⅲ则在二摇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春、暑茶做青全过程的平均值来看,均以处理Ⅰ的呼吸速率最大,处理Ⅱ的最小,而暑季各处理青叶的呼吸速率总体上高于春季.处理Ⅰ所制毛茶春茶品质最佳,处理Ⅲ最差,暑茶品质处理Ⅰ最佳,处理Ⅱ最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了解乌龙茶智能化做青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了做青技术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乌龙茶智能化做青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智能化技术在做青工艺上的应用方向.[结论]应用智能化技术开发清洁化、连续化和智能化的做青装备是乌龙茶做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乌龙茶做青工艺及做青环境两方面对乌龙荼做青技术展开综述,包括不同阶段乌龙荼做青工艺及做青环境中温度、湿度、气流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空调做青的发展状况并对乌龙茶做青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周春江 《河南农业》2016,(35):34-35
通过结合乌龙茶做青工艺和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初步探索花香型黄茶加工工艺,加工工艺为摊青→做青→杀青→揉捻→闷黄→烘干,手工做青采取碰青和抖青方式,至叶片背卷,青气散花香显.通过感官审评,得出做青工艺对黄茶有积极影响,能够在保证黄茶品质特点的同时使其滋味鲜醇、花香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器视觉的武夷岩茶做青程度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分析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萎凋叶的颜色变化情况和做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试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得做青过程的茶叶彩色图像,采用RGB和HSI这2种颜色参数模型观察图像颜色变化,结合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不同程度的做青叶进行分类。[结果]140个样本以RGB分量值和HSI分量值表示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类的正确率分别为81.64%、78.6%和76.5%、73.8%,显著性检验概率P<0.05,决定系数R~2最小为0.879,颜色分量和做青程度高度相关。[结论]试验构建的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作为武夷岩茶做青程度的预测模型,也可为今后利用机器视觉来监测乌龙茶做青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简要分析了该机用于乌龙茶萎凋生产时的萎凋质量和品质.该机萎凋温度可调,风量可调,摊叶厚度可调,萎凋时间可调,不仅可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萎凋,还可用于绿茶雨水青的处理.该机可用电、煤或薪柴作为加热热源.经过4a 多来乌龙茶萎凋生产试验,表明用该机萎凋的乌龙茶萎凋质量达到或超过同等条件下利用阳光晒青的萎凋质量.该机为连续化生产,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用于乌龙茶萎凋时,其台时生产率为150—250kg 鲜叶.  相似文献   

12.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分析测定不同茶类抗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变的效果.结果表明,各茶类茶叶都具有明显降低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发细胞微核率的作用,抗诱变效果为绿茶、乌龙茶明显优于白茶、红茶,而绿茶与乌龙茶及白茶与红茶之间差异不大;各茶类1∶50 茶水比抗诱变能力强于1∶100 茶水比;抗诱变效果与茶叶中儿茶素含量高低呈正相关.由此提示饮茶可能是吸烟与被动吸烟者抗烟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能达CT310色差计测定了金萱、翠玉、黄棪、白叶单枞茶4个品种闽南工艺传统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色差变化.结果表明,原料经晒青、晾青后,L值(明亮度)和b值(黄蓝色度)增加,a值(红绿色度)减少(即绿度增加),其可能与茶青经摊放后"回水返阳"有关;做青使L值和b值降低,a值增加,白叶单枞茶表现尤为明显,这与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有关;随着工序进程的不断深入,L值、b值继续下降,a值不断增加,4个品种趋势相同,仅在量上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摇青不同机械力对青叶理化变化及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摇青的机械运动力和机械摩擦力进行不同组合试验,探明摇青不同机械力对青叶理化变化及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做功使叶温升高,机械运动力的功高于机械摩擦力的功.机械运动力增强叶梢组织的输导机能,协调茶汤呈味物质,具有内在效应;机械摩擦力造成叶细胞损伤,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诱发香气,具有外在效应;运动力与摩擦力二者应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乌龙茶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质.  相似文献   

16.
桃源一号,二号茶树良种是从当地群体品种中经单株选育发展起来的。桃源一号系灌木型大叶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势旺、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和制茶品质好的特点。与国家认定的茶树良种槠叶齐比较,产量高1O%,儿茶素总量高9%,适合加工红茶。桃源二号系灌木型中叶种,发芽中生偏早,产量接近槠叶齐,而品质优于槠叶齐。春季芽叶茸毛多,重量适中,氨基酸含量高,是加工高级绿茶的好原料;夏、秋季鲜叶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17.
分层进风方式的进出口热风温度差一般比底层进风的高7~9℃.分层进风的平均热效率为28.14%,而底层进风的为31.76%。分层进风的生产率一般比底层进风的低5~7kg·h~1。将分层进风的6CH—12型烘干机改为底层进风后,热效率提高了3.5%,每小时可节省薪材7~9Kg。分层进风的乌龙茶坯不易包揉成形,茶条松散,条形比底层进风的差,碎茶较多。两种进风方式对绿茶的品质没有明显影响.本文还分析了两种进风方式对热效率和茶叶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探究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影响晒青茶品质形成的标志性代谢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路径,为了解云南晒青茶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制作‘云抗10号’晒青茶过程中,取‘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晒青叶各3组。样品经预处理后,运用LC-MS检测3组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定性。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3组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PLS-DA方法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结果】建立了‘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和晒青叶的代谢物谱的LC/MS分析方法,将代谢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将3组样品聚类区分。并用LC-MS技术对‘云抗10号’晒青茶及在制茶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在鲜叶、揉捻叶、晒青叶之间发现差异代谢物701种,揉捻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16种...  相似文献   

19.
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叶面肥喷施茶树,研究生物叶面肥对茶树产量因子与品质因子及其鲜叶加工成名忧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能够缩短萌发时间,增加芽头密度,提高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内含成分含量,提高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其中以活性氨基酸叶面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探讨克螨特在不同茶类品种上茶叶残留量与半衰期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后15d365~1 460mg.L-1浓度处理的绿茶与乌龙茶降解率分别为94.92%~98.43%和63.73%~87.97%,说明克螨特在绿茶比在乌龙茶茶梢上半衰期更短、降解速率更快、残留量更低;在不同区域乌龙茶中的残留也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茶树品种生长速率不同有关;克螨特的使用安全间隔期,绿茶品种为15d,与国家原定的标准相符,而乌龙茶安全间隔期应大于1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