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森锰锌是杨梅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在杨梅采收前预防杨梅褐斑病和赤衣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低检出浓度0.05mg/kg、回收率86%的实验条件下,于杨梅果实生长期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施药后5d、12d、19d、26d、33d杨梅果实中的代森锰锌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表明杨梅果实中的代森锰锌最终残留量均〈0.05mg/kg,符合“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小粒水果类代森锰锌最大残留限量≤5mg/kg和“NY1500.56.8—2009《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香蕉的代森锰锌最大残留限量≤1mg/kg的要求。因此,生产上推荐于杨梅果实采收前10d停止施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百菌清是杨梅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在杨梅采收前预防杨梅褐斑病和赤衣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生长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施药后5d、12d、19d、26d、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茵清最终残留量分别为6.353、1.658、1.102、0.503、0.236mg/kg,其中施药后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菌清最终残留量符合《DB33/372.3—2008〈无公害杨梅〉(浙江省地方标准)》百茵清的最大残留限量≤0.5mg/kg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和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75%代森锰锌WP的杂质及代谢物乙撑硫脲在人参和土壤中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当75%代森锰锌WP的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的2倍(6 250 g/hm2)时,其杂质及代谢物乙撑硫脲在人参和土壤中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25和0.032 mg/kg,半衰期分别为18.1和14.2 d。当使用75%代森锰锌WP施药1次,测得人参中乙撑硫脲残留量均低于欧洲规定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值(0.05mg/kg),按照推荐剂量3 125 g/hm2处理,建议我国乙撑硫脲在人参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可暂定为0.02~0.04 mg/kg,施药次数为1次。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准确地评价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在水稻上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其科学合理使用,借助GC-NPD检测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异丙威和毒死蜱在稻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2010年和2011年在贵阳、长沙和天津3地进行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按推荐用药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喷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末次用药33 d后,异丙威在稻米中的残留量≤0.049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20 mg/kg,土壤中未检测到异丙威残留;毒死蜱在稻米中的残留量≤0.038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0.054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10 mg/kg。建议采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时,有效成分最高用量0.27 g/m2,最多施药4次,安全间隔期为33 d。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氟虫腈、毒死蜱、噻嗪酮、吡虫啉4种农药在稻米上的残留规律及其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噻嗪酮、吡虫啉在植株上的半衰期分别是2.59、4.89、2.76、3.49 d.按推荐剂量施药3次,收获间隔期为14 d,氟虫腈、噻嗪酮、吡虫啉在稻谷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而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终残留量为O.68 mg/kg,高于最大残留限量.氟虫腈按2倍推荐剂量施药3次,收获间隔期14 d,氟虫腈在稻谷中的最终残留量为O.024 mg/kg,高于最大残留限量.因此建议氟虫腈按推荐量施药并延长毒死蜱的收获间隔期,确保稻米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苎麻和土壤中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这4种农药在苎麻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乙腈提取,PSA、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5、0.5和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4种农药在苎麻中平均回收率为86.5%~108.3%,相对标准偏差≤5.4%,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在0.002、0.02和0.2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4种农药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9.0%~106.7%,相对标准偏差≤5.9%,最低检测浓度为0.002 mg/kg。消解动态试验表明:4种农药在苎麻和土壤中的消解行为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苎麻中半衰期在10.6~15.1 d之间,土壤中在11.0~23.2 d之间。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15~112.5 g/hm~2施药水平下,施药1~2次,施药间隔期5 d,收获期距末次施药间隔5、10、15、20 d时,4种农药在苎麻中的残留量在0.281~4.628 mg/kg之间,土壤中残留量在0.002~0.196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多菌灵在新疆葡萄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多菌灵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添加浓度在0.05~1.0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70.14%~92.38%,RSD≤6.2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按照低剂量和高剂量各施药3次和4次,28 d后残留量均降至0.17 mg/kg以下,低于多菌灵在葡萄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3.0 mg/kg。  相似文献   

8.
青菜及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测定的LC-MS方法,并用于青菜及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动态研究.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石墨化碳去除色素后,用LC-MS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5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样本添加浓度0.01 mg/kg、0.05 mg/kg、0.50 mg/kg,回收率为71.4%~93.2%,变异系数1.58%~8.98%.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青菜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1.3 d和2.0 d,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 d和1.2 d.在以1%甲维盐337.5 g/hm2、5%甲维盐162.0 g/hm2高剂量施药处理的青菜、甘蓝中,最终残留低于最大残留限量(0.05 mg/kg).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嘧菌酯在山东、安徽和陕西3地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采用10%嘧菌酯悬浮剂在有效成分150 mg/kg施药剂量下对苹果植株和土壤分别喷雾施药一次,嘧菌酯在苹果中的半衰期(t1/2)为2.97~4.3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t1/2)为2.80~4.73 d;而在150 mg/kg施药剂量下施药4次,第4次施药后14 d,嘧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0.01 mg/kg),远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大白菜和土壤中虫螨腈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虫螨腈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1、0.1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虫螨腈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2%,最小检出量为1.0×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采用20%虫螨腈悬浮剂按450 g/667m2的剂量施药,虫螨腈在大白菜中的半衰期为6.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03 d,药后7 d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1.572 mg/kg,低于我国的最大残留限量值2.0 mg/kg。建议在大白菜上使用20%虫螨腈悬浮剂时,施药制剂量为20~30 g/667m2(折合有效剂量60~90 g/hm2),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园中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建立了杨梅和土壤中乙基多杀菌素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在浙江和福建2地进行了为期2年的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果实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研究。植物样品采用乙腈作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和无水硫酸镁作为分散净化剂;土壤样品用水和乙腈作为提取剂,用N-丙基乙二胺进行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通过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在0.001~0.5 mg/L范围内的质量浓度和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果实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40%~101.85%,相对标准偏差为3.63%~7.25%;其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09%~102.66%,相对标准偏差为3.05%~3.61%;在杨梅果实和土壤中其定量限均为5.0×10~(-3)mg/kg,检测限均为5.2×10~(-5)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按1.5倍的最高推荐剂量(60 mg/L)于杨梅刚开始转色时喷施1次,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果实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分别为4.4~5.2和1.2~1.9 d,属于易降解性农药。田间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7 d后,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量为0.073~0.353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低于定量限~0.094 mg/kg。综上所述,采用该方法能够实现杨梅和土壤中乙基多杀菌素的残留检测,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按照田间试验推荐的使用浓度和次数后,乙基多杀菌素的降解半衰期短,其最终残留量远低于国标规定的在杨梅中的最大临时限量标准(1 mg/kg),说明乙基多杀菌素在安全间隔期内用于杨梅树上害虫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型啶虫脒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分析大田和盆栽条件下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为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和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0.01、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鲜烟叶、干烟叶、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4%~96.9%,相对标准偏差为3.86%~6.74%,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啶虫脒乳油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1.92~2.88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54~5.44 d,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3.26~5.2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4~4.47 d,二者在烟叶和土壤中降解均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60、540 g/hm2和有效成分60、90 g/hm2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4 d烟叶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最高为0.54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最高为0.027 mg/kg,远低于啶虫脒在烟草中的指导性限量(2.5 mg/kg),表明该农药残留风险低,建议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芒果果实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芒果不同喷药时间多菌灵的残留量,外标法定量。[结果]多菌灵农药残留较高,且基本上呈施药后间隔期越短,农药残留越高的趋势。采前7 d多菌灵农药残留达到1.20 mg/kg,间隔期7~30 d多菌灵残留介于0.09~1.20 mg/kg,采前35 d多菌灵残留量为未检出。多菌灵的检出限为0.02mg/kg,平均回收率在85%~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绿色农产品的监管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凝胶气相质谱法测定青菜中虫螨腈的残留量,研究10%虫螨腈在青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凝胶气相质谱法测定青菜中虫螨腈的平均回收率为96.9%~97.1%,相对标准偏差为4.6%~6.2%,最小检出限为0.03ng,方法的重现性较好,其准确度、精密度及检出限均可满足该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虫螨腈在青菜中的半衰期为4.3d,10%虫螨腈悬浮剂在施药浓度为40mL/667m2时,施药后14d,青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31mg/kg,低于我国最大残留限量(10.0mg/kg)。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元胡中的嘧霉胺残留量及安全性,确保元胡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5%嘧霉胺可湿性粉剂在元胡植株和元胡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PSA固净化后以液相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源,以质谱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嘧霉胺在元胡植株和元胡中的回收率为83.6%~106.6%,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7.69%。施药剂量为3375g/hm2(以制剂量计)时,嘧霉胺在元胡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0~4.9d。施药剂量为2250~3375g/hm2(以制剂量计)时,施药后14d嘧霉胺在元胡鲜样和干样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164 mg/kg,远低于欧盟规定在中草药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3.0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了噻螨酮在桃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噻螨酮的最低检出量为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在桃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4%~97.5%,相对标准偏差为3.00%~5.97%,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噻螨酮在桃中的半衰期为6.8 d,按高浓度药液施药7 d后桃中最高残留量为0.79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对水稻及稻田中的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该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5~3.48 d、3.16~6.36 d和2.05~2.98 d。毒死蜱在稻田土壤、糙米、谷壳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随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采样时间延长而降低。按推荐剂量1 8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 700 g/hm~2各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距末次施药33 d,土壤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4 7 mg/kg和0.081 2 mg/kg,植株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7 9 mg/kg和0.063 2 mg/kg,收获的糙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 4 mg/kg和0.076 5 mg/kg,谷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84 3 mg/kg和0.093 6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谷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霜霉威在花椰菜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评价其在花椰菜上使用的安全性,为霜霉威在花椰菜上的科学合理使用及限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测定花椰菜中霜霉威残留量的色谱-质谱法;按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于2013和2014年在河北保定、陕西西安、四川广元进行霜霉威在花椰菜上残留的田间试验,采集样品并经乙酸乙酯匀浆提取和液-液萃取净化,减压浓缩定容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霜霉威残留量检测。【结果】霜霉威在花椰菜植株及可食用部分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5.9%~104.5%,87.5%~101.5%,其在花椰菜植株及可食用部分中的最低检出含量均为0.05mg/kg,最低检出量均为0.25ng。2013和2014年,霜霉威在花椰菜植株中的原始残留量分别为4.68和1.36mg/kg,半衰期分别为6.0和5.3d,属于易降解农药。2013和2014年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于最后一次施药后的5,7和10d,霜霉威在花椰菜可食用部分中的最终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0.94和0.76,0.62和0.55,0.52和0.36mg/kg。【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农产品中残留的霜霉威的液相色谱-质谱法;霜霉威在花椰菜上的最大残留量均低于欧盟的标准,属于易降解农药,在花椰菜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及监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凝胶气相质谱法测定青菜中虫螨腈的残留量,研究10%虫螨腈在青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凝胶气相质谱法测定青菜中虫螨腈的平均回收率为96.9%~97.1%,相对标准偏差为4.6%~6.2%,最小检出限为0.03ng,方法的重现性较好,其准确度、精密度及检出限均可满足该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虫螨腈在青菜中的半衰期为4.3d,10%虫螨腈悬浮剂在施药浓度为40mL/667m~2时,施药后14d,青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31mg/kg,低于我国最大残留限量(10.0mg/kg)。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腈提取水稻植株、土壤、田水、稻米中的吡虫啉和噻嗪酮,经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和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分别采用反相HPLC-DAD和GC-μECD检测。结果表明,样本中吡虫啉和噻嗪酮添加回收率均在89.2%~106.4%,变异系数为1.7%~13.2%,吡虫啉最小检出量为5×10-10g,噻嗪酮最小检出量为2×10-11g。吡虫啉在植株、土壤和田水的半衰期分别为1.7~2.2、2.3~2.8和1.3~2.0 d;噻嗪酮在植株、土壤和田水的半衰期分别为2.3~2.9、9.4~12.7和1.8~2.3 d。16%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按照推荐施用剂量,最多施药两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14 d,收获稻米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1,噻嗪酮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3mg.kg-1。两种农药的最终残留量均未超过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