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锥-46对伊氏锥虫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锥-46对伊氏锥虫酶系统的影响钟淑梅,沈杰,郑韧坚,王云飞,周勇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周伟澄,张秀平(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锥一46(T-46)是我们研制成的一种抗锥虫新药,经药理、毒理、药效试验表明,其抗伊氏锥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抗锥虫新药锥46的体外致突变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12株中国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体外培养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了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AHB)、广东阳江水牛株(GDB1)、广东水牛株(GDB2)、广东马株(GDH)、广西骡株(GXM)、湖北骡株(HBM)、湖南水牛株(HNB)、江苏高邮水牛株(JSB1)、江苏盱眙水牛株(JSB2)、新疆骆驼株(XJCA)、云南水牛株(YNB)、浙江水牛株(ZJB)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它们的50%生长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114、0.041、0.120、0.1490.752、0.252、0.171、0.127、0.339、0.094、0.106、0.118ng/L。结果显示,不同虫株的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敏感性明显不同,提示中国伊氏锥虫不同虫株存在抗药性差异。在12株伊氏锥虫中,GXM株对苏拉明的抗药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株。小鼠体内治疗试验显示,GXM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无效,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而GDB1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则全部治愈。由此可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治疗结果一致。这一结果提示,多数中国伊氏锥虫株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偏低,少数虫株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蛋白组分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抗锥虫新药—锥-46亚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锥-46以每次4mg/kg剂量对大鼠肌肉注射,连续给药14天,总量达56mg/kg,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组织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每天8mg/kg剂量肌肉注射,连续14天,总量达112mg/kg,试验鼠仍无死亡。两种剂量各自总和已分别超过锥-46的LD_(50)和LD_(100)(大鼠LD_(50)为44.6±2.8mg/kg,LD_(100)为70mg/kg),提示锥-46无明显蓄积毒作用。高剂量(每天10mg/kg)肌注给药连续14天,才可使大鼠的肝、脾、肾发生严重病变,出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以及摄食量、增重率下降等征候,提示锥-46对动物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是肝、脾、肾及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 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了锥虫虫株基因组DNA,伊氏锥虫新疆株、湖北株、云南株、广东株、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均为373bp的片段;马媾疫锥虫为372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与国外AJ009153、AJ223564、D89527株同源性达到99%~100%,与另外11株同源性75%。本研究为锥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锥虫新药——锥-46的致癌性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应用SDS—PAGE和IEF电泳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的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在SDS—PAGE中,伊氏锥虫有21条带.媾疫锥虫有19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分子量40000~90000之间存在差异,尤其表现在表面糖蛋白上,伊氏锥虫为43000,媾疫锥虫为60000.在IEF电泳中,伊氏锥虫出现26条带,媾疫锥虫出现33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等电点4.8~5.6之间相同,而在5.6~7.0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还对马媾疫锥虫的蛋白质进行了双相电泳分析,显示出86个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10.
媾疫锥虫,伊氏锥虫差异抗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用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滋养层系统和无细胞培养系统成功地培养了布氏锥虫马媾疫亚种。开始建立无细胞培养系统培养时,从第6天起每日补种少量滋养层细胞系统培养的虫体,于3周内逐步建立了适应于无细胞培养系统的锥虫群体。长期连续培养两种系统培养物的虫密度均可稳定保持在7—10.O×10~5/ml左右,虫体有规律地呈岛屿状密集分布。培养液内2—ME和马血清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3mM和20%,添加0.1mM次黄嘌呤可使培养物虫密度增加1倍左右,用烛罐可取代CO_2培养箱。体外连续培养120天。锥虫仍保持细长形态,具表面被膜,对小白鼠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2.
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Balbiani,1888)和马媾疫锥虫(T.(T)equiperdum,Doflein,1901)是我国广泛存在的两种对家畜有致病性的锥虫。在分类上,它们均属于原生动物亚界肉足鞭毛亚门动鞭毛纲动基  相似文献   

13.
抗锥虫新药-锥-46,小鼠腹腔注射LD_(50)为9.8±0.7 mg/kg,ED_(50)为0.28±0.03mg/kg,治疗指数为35。大鼠肌肉注射LD_(50)为40±5mg/kg,大鼠肌肉注射适宜剂量为2mg/kg。对大、小鼠治疗剂量均无临床毒副反应出现。初步表明该药对伊氏锥虫病鼠疗效好,毒性小。  相似文献   

14.
抗锥虫新药—锥-46药理毒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唾传锥虫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元 《中国兽医学报》1996,16(2):202-206
唾传锥虫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进展方元(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南京210002)唾传锥虫引起的各种锥虫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依赖抗锥虫药。多年来,一直使用小鼠测定锥虫的药敏性和筛选抗锥虫药[1]。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可感染小鼠的锥虫,并需大量实验动物,观察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将伊氏锥虫单虫克隆,一部分克隆虫通过28只免疫抑制小白鼠,用安锥赛亚治疗剂量治疗,使其产生抗药性,为抗药锥虫;另一部分克隆锥虫也通过28只免疫抑制小白鼠,,但不用药物治疗,为敏感锥虫,即对照,用体外生长抑制法测得抗药和敏感锥虫的IC50分别为43.8和0.16878μg/ml。分别提取它们的总RNA和mRNA,总RNA分离出3条带,即从电泳的阴极到阳棚分别为26s,21s和5s,mRNA主要分布在21sRNA之后。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法,以敏感锥虫的cDNA为试验组(Tester),抗药锥虫的cDNA为驱动组(Driver),共挑选出34个阳性克隆,以cDNA来合成探针,用Southern dot blot鉴定,其中18个片段所在的基因是由于抗药性产生而表达量降低,这18个片段长度为300-700bp。  相似文献   

17.
用小鼠治疗试验和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4个布氏锥虫伊氏亚种虫株在长期体外培养条件下药敏性的稳定性.各虫株的原始群体、连续培养30d和90d的群体对贝尼尔、苏拉灭、安锥赛和硫胂聚氰胺的敏感性基本相同,说明连续培养90d各虫株对上述4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锥—46致畸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动基体DNA酶切电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制性内切酶MboI,DdeI,Hinfi和TaqI对布氏锥虫KDNA进行酶切后,电泳中均显示出多条DNA区带,其总Kb数约等于20kb,而各限制酶对伊氏锥虫KNDA消化后均显示出1至2条区带,总和约1kb明显区别于布氏锥虫。  相似文献   

20.
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克隆伊氏锥虫的安锥赛敏感株 C0 1、C0 3和 5个不同程度抗药株 C1、C2、C4、C6、C7,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它们的己糖激酶 (HK)、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 PDH)、丙氨酸转氨酶 (AL A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AT)同功酶 ,并测定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这 5种酶与伊氏锥虫对安锥赛产生抗药性无关。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和测定这 7个样品的粗蛋白质 ,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 15 790带在抗药株 C1、C2、C4、C6和 C7含量较高 ,这表明它可能与安锥赛抗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为 1976 0带在高抗药株 C4、C6和 C7的含量很高 ,这表明它可能也与抗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