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对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文中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其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表现为下降趋势 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有机质提高的幅度以中龄林阶段最高,近熟林阶段次之,在幼龄林阶段最小;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的CEC值与非根际土壤相近,而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均小于非根际土壤;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的程度最高,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程度逐渐下降;在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全N、速效N、速效K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速效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随林龄增长,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百分比下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根际土壤中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2.
以10、25、45年生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因子(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及其与酶活性(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酶活性均呈现增加趋势,而pH值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根际效应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二者均与蔗糖酶活性显著相关,根际土壤惰性有机碳比例大于非根际;全氮和速效氮的根际效应25 a最大,与脲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造成45年生杉木根际对土壤氮的富集效应减弱;全磷和速效磷的根际效应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但全磷的根际效应远大于速效磷,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根际效应显著相关.因此,在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应考虑外源磷的添加,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缓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磷限制.  相似文献   

3.
以10、25、45年生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因子(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及其与酶活性(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酶活性均呈现增加趋势,而pH值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根际效应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二者均与蔗糖酶活性显著相关,根际土壤惰性有机碳比例大于非根际;全氮和速效氮的根际效应25 a最大,与脲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造成45年生杉木根际对土壤氮的富集效应减弱;全磷和速效磷的根际效应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但全磷的根际效应远大于速效磷,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根际效应显著相关.因此,在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应考虑外源磷的添加,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缓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磷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辽西北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为该地区的樟子松林培育、经营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辽西北章古台地区选取6个林龄(10、20、30、40、50和60 a)的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林龄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结果  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贫瘠,根际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系对养分的富集与平衡维持作用明显。林龄、根际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主要受到土壤全氮的影响,土壤C∶P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壤N∶P受土壤全氮的影响大于全磷。各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氮限制,其中60 a过熟林氮限制更为强烈。樟子松人工林根际土壤氮、磷限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  结论  各林龄樟子松生长均受到氮限制,相较于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氮更为缺乏。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差异性,建议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施用氮肥、引入固氮植物以解除氮限制,并注意根系磷肥的补充。图1表5参28   相似文献   

5.
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研究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成熟林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而蔗糖酶活性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各林龄中均为冬、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脲酶活性为秋季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夏季秋季春、冬季,春季与冬季差异不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为秋季显著低于冬、夏、春季。(4)土壤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初步研究了红壤幼龄果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含水量大于非根际土壤,且果园生草区根际土壤含水量最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套种绿肥区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25.5 g@kg-1),处理间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速效氮、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绿肥套种区和清耕区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有很大差异,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个处理中变化都比较大,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浙江省临安市郊马尾松根行和非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分析表明,马尾松根际土壤的酸度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还含有更丰富的有机碳和氮化合物,但根际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所占比例较低,因而腐殖质品质不佳。  相似文献   

8.
连作对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连作对烤烟烟田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烤烟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根际土壤速效钾、全钾和全磷含量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②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根际土壤pH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连作导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比发生变化,相对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言,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亏缺,而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累积。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盐池县3种典型土壤灰钙土、红黏土和风沙土为对象,研究柠条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颗粒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的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灰钙土中粉粒含量最高为45.95%,红黏土、风沙土依次递减,风沙土中细砂含量最高为61%,红黏土、灰钙土依次递减;土壤pH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差异不显著(P>0.05),红黏土根际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灰钙土和风沙土高1.29、2.12g·kg-1,灰钙土中全氮含量分别比红黏土、风沙土高0.07、0.19g·kg-1,差异显著(P<0.05),柠条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率不同,风沙土中有机碳、全氮的富集率分别是红黏土的6.82、1.00倍,红黏土中速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钙土和风沙土的2.69、10.38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与黏、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柠条根际养分的富集率,风沙土中能够富集更多的养分,红黏土对速效养分的富集作用更强,土壤中的粉粒、细砂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养分现存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林龄木麻黄人工林活细根中的养分现存量高于相应林龄的死细根,受环境条件和木麻黄生长特性的影响,各养分现存量一般在1、7和11月较高;随着林龄的增大,活细根中的养分现存量先升高,达到一定阶段后开始下降,N、P、K和C在30林龄林分中最高,而Ca和Mg则在18林龄中最高,死细根中的养分现存量随林龄的增大始终呈升高的趋势;因此,养分的吸收随着季节和林分林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种不同水分供应状况下的比较,研究了表土干旱对白三叶根系分布和根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的根冠比增加,但不同品种的根系分布和根活力却存在显著差异。当表土干旱而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时,‘海发’能够通过深根增生并提高深层根系的活力,增强了对深层水分的吸收能力,从而避免了干旱危害,而‘瑞文德’因这种能力较差,所以受到了干旱危害。因此,‘海发’的抗旱能力超过‘瑞文德’。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红松和白松特征相似,容易被冒充的现象,提出了采用光纤液滴分析技术对两者进行树种识别的方法。采用高压反应釜对白松和红松木屑进行了液化,由光纤液滴分析仪实验装置得到了相应的光纤液滴指纹图。比较了两者指纹图的形状,提取了液滴总周期、光纤信号的平均值、光纤信号的波谷值、光纤信号的波峰值等9个特征,结果表明:二者的指纹图在形状上有明显的差异,9个特征值中,3个特征值的相对差异小于10%,1个特征值的相对差异超过了10%,5个特征值的相对差异超过了50%。运用方差分析对两个树种的特征值差异性进行了检验,得出两个树种的特征值差异性显著(P值为0.002 887)。说明光纤液滴分析技术具备识别红松和白松树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壤学常规实验研究了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时空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各项指标整体上表现为9月份最高,表层土壤(0h≤5 cm)高于下层土壤(5 cmh≤20 cm),且差异显著。原始红松林土壤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人工红松林,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土壤脲酶活性却相反;土壤理化性质各项指标以原始红松林较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红松林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阶段红松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水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大于天然次生林;水解氮质量分数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上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与水解氮不同,速效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则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红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锌和有效锰的质量分数均大于红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非根际土壤的质量分数。综合各因素和已有研究结论,最终得出混交林这种经营方式更适合研究区域内红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土壤游离氨基酸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与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质量分数及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都在7、8、9月呈现"V"型变化趋势;在同一月份中,TFAA、NH4+—N、NO3-—N之间具有相同的差异性关系,不同月份差异性不同。对土壤A层各形态氮素的质量分数及土壤基本性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与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及含水率之间均不相关。对土壤A0及A层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以及含水率均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有机质质量分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林分类型中,节肢动物在个体数和类群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而类群数差异不显著;节肢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并具有明显的袁聚性;在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因素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和类群数的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药对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原始红松林喷施百菌清为试验组,以未喷农药为对照,通过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分析研究喷施农药前后土壤微生物特征变化过程.[结果]在表层和O~ 10 cm土壤层中,喷施百菌清土壤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值只有在夏季高于未喷施百菌清土壤;在10~20 cm土壤层中,喷施百菌清土壤的AWCD值在春、夏季要高于未喷施百菌清土壤,在秋、冬季则低于未喷施过百菌清土壤.在表层土壤中,喷施百菌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SW指数、SP指数、McIntosh指数均高于未喷施百菌清土壤;在0~10 cm土壤层中,喷施百菌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SW指数较未喷施百菌清土壤要低,SP指数、McIntosh指数较未喷施百菌清土壤要高;在10~20 cm土壤层中,喷施百菌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SW指数值和McIntosh指数值均较未喷施百菌清土壤要高,而SP指数值较未喷施百菌清土壤要低.[结论]试验结果为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原始红松林的保护及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2释放通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土壤CO2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一年中温度最高的7~8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值最大,可达770.29mg·m-2·h-1,而在最冷的1~2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最小,其通量仅为33.23 mg·m-2·h-1.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大气、土壤表层、地下5 cm处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O2释放通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函数上升;地下5 cm处温度与土壤CO2通量的相关性最显著(R=0.80,P<0.001,n=61);CO2释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通过对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土壤剖面进行有机碳含量实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20~14.36 g/kg;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碳含量随土壤层的增深而逐渐减少,除33 a胶林0~60cm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同一林龄橡胶人工林不同土壤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在同一土壤层间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集中于0~30 cm土壤层;5、10、19和33 a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76.85、74.48、81.74和85.31 t/hm2。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凋落物量累积与分解、林龄大小和胶林经营管理是影响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蓄积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0.
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渭北旱塬地区的苹果园根区土壤不同深度、不同水平距离的微生物分布与酶活性研究,并采用空间趋势面模型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和酶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并随深度增加有不同幅度的减少或降低;但在水平方向上差异很大,从树基处到果树行间,细菌数量呈增加趋势,而真菌数量逐渐减少,放线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大而提高,过氧化氢酶在空间上的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细菌对脲酶和蔗糖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连作使根基区土壤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力的"真菌型"转变,而果树行区土壤的这种转变较小,受前茬的影响较小。建议果树再植时可以在树行进行换穴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