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大白菜生产效益,以微灌、滴灌、喷灌3种灌溉方法,对大白菜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用微灌方法进行灌溉,在节水、增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优于滴灌与畦灌。  相似文献   

2.
微灌是指那些润湿部分土壤表面的灌溉方式 ,目前世界上超过 10 %的果树采用微灌技术进行灌溉。据最新统计 ,果树采用微灌的比例比所有灌溉作物采用微灌的比例多出 10倍。与漫灌或喷灌相比 ,微灌可以更好地控制水的利用 ,提高水的利用率 (减少由于深层渗漏、径流或蒸发造成的水的损失 ) ,精确施肥。微灌尤其适用于果树灌溉 ,它可使每排果树间的地面保持干燥 ,在进行喷洒农药、剪枝或采摘果子等果园管理工作时 ,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两种主要的微灌方式滴灌和微喷灌在有些方面是有区别的。1 水的传输方式滴灌系统灌溉时 ,水流出滴头后通过土壤…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水灌溉De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上一般将喷灌、微灌(含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下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统称为压力管道灌溉,大体上就是国内所说的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田间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保证低能耗,为此,低压低能耗的微灌技术将成为未来节水灌溉发展的核心。实验选取了自治区节水灌溉重点县自动化滴灌示范基地中使用较多的两种不同类型滴灌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铺设坡度、铺设长度、入口压力等对滴管带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自动化滴灌示范基地中采用的两种滴灌带均能满足设计的灌水要求,均匀度良好。从试验结果中还发现A型滴灌带在低压条件下进行灌水均匀度良好,综合分析且在耗能上较B型滴灌带低,能够达到低压低能耗微灌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技术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通过对滴灌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和设计方法,指出滴灌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等优点,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滴灌技术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通过对滴灌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和设计方法,指出滴灌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等优点,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是我国节水灌溉重点推广技术。阐述微灌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微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比较滴灌、微喷灌、涌流灌3种微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微灌技术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微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是我国节水灌溉重点推广技术。阐述微灌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微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比较滴灌、微喷灌、涌流灌3种微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微灌技术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不同微灌形式对土壤水肥分布和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地表滴灌、地下滴灌、架上滴灌和涌泉灌等4种微灌形式对枸杞园土壤水分、养分以及枸杞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中宁地区枸杞现代节水微灌形式的选择提供建议和支持。结果表明,相同灌水量条件下,涌泉灌方式下土壤水分横向运移更明显,土壤质量含水率比灌水前增加8.82%,并且整个土体土壤质量含水率最高,达14.49%,且水分分布均匀;而其他三种微灌方式下,灌溉后土壤水分增加幅度、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及平均含水率量均没有显著差异;涌泉灌和架上滴灌养分在根区的淋洗强度大于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而地下滴灌与架上滴灌有造成养分在非根区积累的风险;地表滴灌和涌泉灌方式下,枸杞生长状况和产量均好于地下滴灌和架上滴灌。总体来看,地表滴灌方式下水肥耦合最好,枸杞生长状况和产量最佳。因此,地表滴灌可以作为宁夏中宁地区枸杞灌溉的首选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国,但目前的农业种植和用于农业生产的温室大棚多采用传统的沟畦灌溉方法,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节水灌溉设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严重不足。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高了对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增加投入,各地纷纷建立了设施农业示范点,促进了滴灌和微喷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并引进了以色列等国的部分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温室大棚蔬菜微灌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微灌设备的生产厂家有30多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内镶式滴灌管、薄壁式孔口滴灌带、压力补偿式滴头、过滤器、施肥罐及各种规格的滴、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扬黄灌区玉米节水灌溉存在投入高、效率低和种植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采用浅埋式滴灌、露地滴灌的灌溉方式种植双行靠地膜玉米,测定玉米各生育时期生长指标、土壤含水率,探索降低玉米节水灌溉和种植模式投入新方法。试验表明:膜下滴灌和膜下浅埋式滴灌出苗比露地和露地浅埋式滴灌分别早3d和2d;全生育期内膜下浅埋式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膜下浅埋式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和露地滴灌;同一种植模式下浅埋式滴灌比露地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膜下浅埋式滴灌产量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提高15.8%、8.87%、1.81%;膜下浅埋式滴灌的群体WUE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增加16.1%、9.3%、1.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滴灌带沿程水力性能的变化规律,在射流三通进口流量为0.1~1.2 m3/h的范围内,开展射流三通进口流量与出口水头振幅的水力性能试验,发现射流三通连接脉冲滴灌系统的流量阈值为0.2~0.8 m3/h;在脉冲滴灌系统流量阈值的范围内,开展射流三通连接滴灌带沿程脉冲参数试验,研究射流三通连接60 m滴灌带沿程脉冲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当滴灌带进口水头振幅大于1 m时,沿程水头振幅的衰减速率存在突变点,沿程脉冲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射流三通在整条滴灌带上均能产生脉冲水流的进口流量设计范围是0.5~0.8 m3/h.在射流三通进口流量的设计范围内,开展稳压滴灌和脉冲滴灌的同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射流三通连接滴灌带内的水头损失比普通三通连接滴灌带内的降低62.5%~83.3%,灌水均匀系数提高了0.6%~0.9%,流量偏差率降低了1.2%~4.1%;进口流量为0.7 m3/h时,射流三通连接滴灌带灌水均匀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滴灌技术应用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了目前滴灌应用的3种主要类型:室内滴灌、果园滴灌和大田滴灌;阐述了滴灌技术推广的4大优势:突出的节水效果、优质的灌溉质量、崭新的生产环境和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列举了滴灌推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包括投资、种植管理模式、抗堵塞性能、行距调整困难、技术指导薄弱和维修管理不足。介绍了国内滴灌器材生产能力并对未来市场需求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今后推广滴灌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深度滴灌对苹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节水灌溉的一种重要模式。以一年生‘红盖露’苹果幼苗为试材,设表层滴灌、中层滴灌(7cm)、深层滴灌(14cm)3种灌水处理,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深度滴灌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周期内,深层滴灌与表面滴灌相比苹果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活力降低,而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升高;中层滴灌与表面滴灌相比苹果幼苗的光合特性升高,根系活力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总之,三种滴灌深度中层滴灌植株生理状态良好灌水利用效率高,是比较理想的埋管深度。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第一师沙区骏枣为试验材料,考虑滴灌方式、灌水量和灌水次数3个因素,设置9个不同的滴灌灌水处理和1个漫灌对照处理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滴灌灌水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南疆沙区成龄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点源滴灌方式和线源滴灌方式在果形指数、可食率和总糖含量方面规律性一致,中水滴灌可以降低果形指数,低水滴灌可食率均显著低于中高水滴灌处理,总糖含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灌溉定额1 050mm条件下,滴灌灌水次数18次相比14次、10次分别增加产量8.2%、11.4%,但会相对降低果实品质。所有滴灌处理中灌溉定额1 050mm、灌水次数10次和灌溉定额1 050mm、灌水次数18次处理的产量和品质综合效果较优,比漫灌节约灌溉水量30%。  相似文献   

16.
伍霞  陈娟 《湖南农机》2011,38(9):69+71
就地面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对地面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做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温室滴灌、果园滴灌、大田滴灌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滴灌节水技术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系统配套设备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苜蓿田间地下滴灌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鲜草出草率高;滴灌带埋深35cm比埋深10cm的苜蓿长势好,鲜草产量高,并初步拟定了苜蓿地下滴灌的灌溉制度。因此,苜蓿田实施地下滴灌是可行的,在新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田土壤长期节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0~60 cm土壤剖面中,滴灌、渗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组成中均以中等活性有机磷为主,其次为活性有机磷。滴灌和渗灌处理耕层(0~20 cm)土壤中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高于传统沟灌处理。在10~30 cm土层范围内,渗灌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高于滴灌,而滴灌又高于沟灌。而0~60 cm土壤剖面中,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均是滴灌大于沟灌大于渗灌。在0~40 cm土层内中稳性有机磷含量渗灌明显大于沟灌大于滴灌。40 cm以下则是沟灌大于渗灌和滴灌。0~20 cm土层土壤高稳性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沟灌大于渗灌大于滴灌。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克新1号’品种的脱毒原种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各时期阶段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以块茎膨大期最大,其次是块茎形成期、苗期、淀粉积累期;除淀粉积累期外,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平均耗水强度及各生育时期的阶段耗水量和耗水强度均极显著高于覆膜不滴灌;膜下滴灌马铃薯耗水层主要集中在0~40cm,而覆膜不滴灌为0~60cm;膜下滴灌马铃薯的产量为55 596kg/hm2,与覆膜不滴灌差异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为11.36kg/mm,与覆膜不滴灌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与运移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相同规格的滴灌带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不同滴灌方式和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灌水,研究水分在土壤中的下渗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单管滴灌条件下,水分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湿润体均呈坛状;双管滴灌条件下,水分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湿润体依灌水量大小而异,灌水量较小时呈并放双碗状,随灌水量增大,湿润体逐渐呈坛状。不同滴灌方式下灌水,满足植物根系需要的灌水量不同,单双管滴灌灌水量分别为300 m3/hm2和450 m3/hm2时即可满足植物根系对水分的需求。单双滴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表层湿润半径大小变化因土壤含水量不同而不同,土壤垂直湿润深度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加;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滴灌方式和初始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水分湿润圈大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