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芒和五节芒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禾本科芒属(Miscanthus Anderss.)2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为:2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均为38,芒(M.sinensis)的核型为:2n=38=28 m 10 sm;五节芒(M.floridulus)的核型为:2n=38=24 m 14 sm。2个种均无随体染色体出现,核型都属于2B类型。芒和五节芒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半边莲属(Lobelia Linn.)2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半边莲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8,其中江南山梗菜的核型为2n=28=18m+8sm+2s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42%,核型类型为2B;线萼山梗菜的核型为2n=28=22m+6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65%,核型类型为2A.这2种山梗菜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黄芪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均为二倍体,2n=2x=16,第8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膜荚黄芪核型为2n=2x=8m(1SAT) 8sm,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为2n=2x=6m 10sm(1SAT);核型对称性分别为2A和2B型.该结果支持<中国植物志>关于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补充蝇子草属的染色体数据,并为蝇子草属的系统分类以及探讨多倍化现象、多倍化物种形成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植物细胞学常规压片法对3种蝇子草属(Silene sp.)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以及核型进行了首次研究报道。【结果】3种蝇子草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12,中期染色体数目、核型公式及核型分别为:喜马拉雅蝇子草(S. himalay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4x=48m,核型为1A;喇嘛蝇子草(S. lamarum)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19m+5sm,核型为2A;墨脱蝇子草(S. namla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72,核型公式为2n=6x=72m,核型为1A。【结论】中国西南地区的蝇子草种间存在倍性变化,具有多倍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对内蒙古境内分布的5种葱属(Allium L.)根茎组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根茎组植物的染色体以8为基数,属大型染色体,绝大多数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并常带随体。其中野韭(A.ramosum L.)的核型公式为2n=4x=32=30m(2SAT) 2sm,细叶葱(A.tenuissimum L.)为2n=4x=32=28m 2st 2sm,黄花葱(A.condensatum Turcz.)为2n=2x=16m,矮葱(A.anisopodum Ledeb.)为2n=2x=16m,山葱(A.senescens L.) 为2n=2x=16m,多数属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差异.[方法]应用改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结果]天山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30,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14对,在第5,6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30=16m+14sm(4SAT).硬叶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2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6对,在第2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28=22m(2SAT)+6sm.[结论]两种蓝刺头染色体数目不同,随体存在与否及数目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翠芦莉与大花芦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爵床科芦莉草属2种植物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 leonard)和大花芦莉(Ruellia elegans Poir.)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翠芦莉与大花芦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为二倍体;翠芦莉和大花芦莉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6m+8sm+2T和2n=2x=28m+6sm+2T,核型均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8.
对蓼科(Polygonaceae)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K(2n)=22=20 m+2 sm,核型为"1A"型,少数细胞中发现有随体存在.  相似文献   

9.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风毛菊属的球花雪莲(S aussurea g lobosa Chen.)、钝苞雪莲(S.n ig rescensM ax im.)、羽裂风毛菊(S.p inna tid enta ta L ipsch.)和林生风毛菊(S.sy lva tica M ax im)4个优势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花雪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32=14m+18sm,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8%;钝苞雪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32=10m+22sm,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6.1%;羽裂风毛菊核型公式为2n=2x=28=24m+4sm,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6%;林生风毛菊的核型公式为2n=2x=34=10m+24sm,属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6%。钝苞雪莲较其他3种风毛菊属植物进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常规根尖压片方法,研究了2种短命植物染色体数目、形态和核型。毛穗旱麦草(Eremopyrum distans)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6m 22sm(2SAF)。第13对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长度0.80μm,核型为3A,属对称性核型。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14sm(2SAT)14st(2SAT)。第1和第3对染色体的臂上有随体,长度均为1.00μm。核型为4A,属对称性核型。两种旱麦草均属4倍体植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薏苡属薏苡与川谷杂交,研究了获得杂种的方式,并对杂种F1及其双亲进行了植物学、农艺学性状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反交较正交易获得杂种;川谷的抗性、粒重等特性在F1中得到表达,杂种F1在形态性状、生长势、生物产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杂种F1代表现一定程度的不育,结实率为30—50%。本文对薏苡属居群演化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云南薏苡种质资源形态和经济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11份薏苡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薏苡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在150~170d之间,株高在205~282cm之间, 茎粗在0.3~0.8cm之间,实果率为74.6%~91.6%,百果重为12.5~21.5g;株型主要以紧凑型为主;叶色均为浅绿色,果色有灰白色和灰黑色两种。初步评价得出:薏苡3号和8号的综合性状较好,潜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薏苡的生物学特性,简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形势及将来的前景,并提出了促进该州薏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薏苡属种间杂种形态的观察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薏苡属(Coix)栽培种(C.lacryma-jobi L.)和野生种(C.agrestis lour.)远缘杂交 F_1和 F_3形态观察和比较,确证出现性状的疯狂分离和超亲变异,符合远缘杂交的特征,从形态上证明远缘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厌氧胁迫下薏苡和玉米中代谢物质和酶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胁迫下薏苡(Coix lacryma jobiL.)和玉米(zea mayL.)几种代谢物质和酶类的变化。厌氧胁迫后二者根系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丙酮酸含量都表现为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都表现为上升,薏苡游离氨基酸增幅高于玉米;玉米的ADH和LDH变化幅度较大。结果表明,在厌氧耐受过程中关键的代谢物质可能是游离氨基酸而不是可溶性糖;ADH和LDH受到厌氧诱导,其厌氧胁迫前的活性高低可能是耐涝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红花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长红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semperrubrum)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两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2 4。按Levan和我国植物染色体的分类标准 ,红花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4m + 8Sm + 2St;长红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2m+ 10Sm + 2St。根据Stebbins划分的核型对称性的标准 ,两者都属“2A”型  相似文献   

17.
薏苡是喜肥和耐肥的作物,又是一个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品种,通过使用接种泡囊-丛枝菌根剂这种生物手段,可以使植物获得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强薏苡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提高产量和质量。在薏苡播种时,接种泡囊—丛枝菌根剂,观察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薏苡对泡囊—丛枝菌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自然侵染率约为20 0%,接种菌根剂后增加了根系周围土壤中具有侵染能力的繁殖体数量,侵染率提高至36 36%。(2)接种菌根剂能够促进植株长高和分蘖数的增加,结合施入适量的复合肥效果更加明显,株高比对照平均增加了6 74cm,每株分蘖数平均比对照增加了1 58个。(3)接种菌根剂能够提高百粒重和单产量,同时施入适量的复合肥效果更加明显,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0 6g和58 3g/m2。通过接种菌根剂,可以提高薏苡的产量和质量,并增强了薏苡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薏苡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洋  杨阳  冯佰利 《农学学报》2019,9(4):74-78
薏苡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栽培历史约有6000多年,其种仁具有解热、镇静、抗肿瘤、降压降脂、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近10年薏苡生产的播种技术、施肥技术和黑穗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归纳了不同产地薏苡的形态特征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并对薏苡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薏苡属植物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根尖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制片和核型分析,研究了中国薏苡属植物川谷和薏苡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川谷和薏苡具有统一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20=18m(2SAT)+2sm,但二者在某些染色体编排顺序、随体大小上有差异。根据这一结果,从染色体水平上讨论了川谷和薏苡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联合利用色谱聚焦和离子交换色谱对薏苡种子抗真菌蛋白进行了快速分离分析,首次发现一种新的薏苡抗真菌蛋白。该蛋白经SDS-PAGE检测相对分子质量在38左右,利用胶内酶切和MALDI-TOF-MS完成了肽谱分析,并进行了数据库搜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