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药物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抗生素得到了大量的广泛应用和滥用;细菌迫于生存压力不断变异,以适应大量抗生素应用的环境。现在细菌的耐药性愈被人们关注,大量的抗生素疗效愈来愈差,给疾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新的药物增强剂一溶血性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的出现给抗生素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不仅使老药重新获得了生命力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且使用量减少,同时溶血性磷脂酸此项功能的发现也给兽药领域带来了巨大商机,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严重性迫切要求人们加强人类医药和兽药的管理,健全各类药物的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细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耐药性是细菌在有药物存在的不良生存环境下产生的本能生理反应,是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特性。因而不管研制什么样的新一代药物都不可能完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国外研究表明.某些天然植物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且与合成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可以增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还可以抑制或者消除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黄颖然  叶欣晴  刘娟  于洋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0):3316-3325
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ance)是指细菌耐药性进化过程中,对单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也会对结构或作用机理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现象。附属敏感性(collateral sensitivity)则指细菌对某一药物敏感性下降时,反而对其他药物敏感性提高的现象。在抗菌药物的持续压力下,细菌会选择性地发生交叉耐药性或附属敏感性两种不同的进化路径。在后抗生素来临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治疗思路:借用细菌对药物的附属敏感性特征进行治疗方案的设计或优化。然而,细菌附属敏感性进化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其发生概率不稳定且规律性不强。为更好地认知细菌附属敏感性的进化规律及应用前景,本文对影响细菌附属敏感性的关键因素及附属敏感性的产生规律进行综述,并以此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 ,由于 β -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在临床上出现了许多产生 β -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为了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和防止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在 80年代就开发出了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 ,在临床应用上和β -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如 90年代上市的他唑西林 (tazocillin)、阿莫维酸钾胶囊等制剂就是β -内酰胺类药物和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克拉维酸 (clavulanicacid) ,又名棒酸 ,是由克拉维链霉菌分离到的一种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本身的抑菌作用非常微弱 ,临床上主要用作…  相似文献   

5.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谱,通过阻止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具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实、性质稳定、不易变质等优点.临床上应用仅次于抗生素,但也有抗菌作用较弱,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用量偏大等缺陷.甲氧苄氨嘧啶(磺胺抗菌增效剂)的出现使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力增强应用较前增多.在此时磺胺类物药物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猪的抗菌促长剂应用较多的有金霉素、土霉素、喹乙醇、杆菌肽锌等。尤其是喹乙醇为“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抗菌促长剂,它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抑制和杀灭细菌等作用。然而长期应用这类抗生素,不仅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性的细菌通过耐药因子转移,使耐药性得以扩散,从而降低了其他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常需多种抗菌素轮换使用。赛乐兴作为猪的生长促进剂在欧共体各国已广泛应用。其有效成分为盐霉素钠,属典型的离子载体抗生素,有杀灭细菌(尤其是引  相似文献   

7.
正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虽然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一定效果[1-2],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使疾病预防和治疗更加困难[3]。细菌耐药性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而产生,问题日趋严重和复杂,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并非细菌基因突变引起,而是由耐药性质粒介导引起的。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等方式在细菌水平上传播,因  相似文献   

8.
<正>抗菌药物在人类和动物疾病临床治疗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使得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变得日益耐受,产生细菌耐药性,以致于有些细菌性疾病几乎找不到有效药物治疗。所以,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分析细菌耐药性发生原因与机制、制定遏制耐药性发生的策略非常必要。本文着重分析畜禽养殖中细菌耐药性诱发因素、对畜牧业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以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  相似文献   

9.
<正>动物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已导致细菌耐药性广泛传播,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且无残留、不易造成细菌耐药性等优点,备受药物研发人员青睐。黄连素(berberine)又名盐酸小檗碱,分子式为C_(20)H_(18)ClNO_4,属异喹啉类生物碱类物质,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如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衰老、抗癌等生物学功能,广泛应用于人医临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现状、国内医学及动物医学领域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及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动物生产中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代替化学抗菌药物添加剂是解决细菌耐药性、动物源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问题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动物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性往往伴随抗性代价(fitness cost)的出现,包括生长速率减缓和毒力下降等现象。在无抗菌药物或者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较低的环境中,抗性代价可致敏感菌株的数量超过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致抗性代价影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即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耐药菌株在环境中的比例,进而减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且产生的速度和程度依然没有减缓的迹象。论文对影响细菌抗性代价的因素进行综述,为如何利用耐药性所致的抗性代价来减缓或阻止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组成和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其过程控制,包括采样、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耐药性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等,并介绍了我国取得的成就,如建立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平台和耐药性细菌资源库、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数据库、摸清了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状况等。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规范我国兽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动物处方药的管理并建立治疗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畜禽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等。  相似文献   

13.
正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养殖业领域已经毫无悬念。"耐药性"防控,成为养殖业生产管理的重要问题和紧迫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和耐药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养殖领域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监  相似文献   

14.
耐药性系指病原体(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分遗传性耐药性和非遗传性耐药性。遗传性耐药性是先天的,一般是不会改变的,主要受染色体内DNA或染色体外DNA的控制。非遗传性耐药性是后天获得的。常常是由于药物剂量不足,或长期应用,致使病原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甚至能抵抗药物而不被抑制或杀灭。因此,非遗传性耐药性是病原体对不利环境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11):120-123
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杆菌肽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广泛用于细菌所致疾病的治疗,然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药物对细菌选择性压力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尽管细菌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会对细菌的毒力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细菌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杆菌肽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后对毒力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兽医临床上 ,常使用抗菌素来控制和治疗动物疾病。但在少数情况下 ,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它原因容易出现细菌耐药现象 ,即产生耐药细菌 ,对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细菌产生耐药性不仅失去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 ,使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而且细菌对某些抗菌药还具有交叉耐药性。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不正确应用抗菌素而引起的 ,所以要想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必须从正确使用抗菌素着手。1 对症下药 抗菌素是预防和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最好药物 ,但应用时却不可乱用 ,要根据引起畜禽疫病的致病菌的种类来选择。如若是革兰阳性菌引…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介绍了具有颉颃细菌耐药性作用的物质的研究应用进展情况,包括灭活酶抑制剂、药物渗透促进剂、外输泵抑制剂、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抗菌药物增强剂、耐药质粒消除剂等。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耐药性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细菌已经进化出多种机制得以在诸多抗生素中存活。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药物研发途径,理想的药物靶标与代谢和压力相关,而由信号核苷酸(p)pp Gpp调节的严谨反应是有效的靶标之一,抑制该途径会降低致病细菌存活率。最近设计的(p)pp Gpp小分子类似物,在抑制细菌生长和生物膜产生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外,抗菌肽、小RNA和核糖开关以及抗生素佐剂等在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目前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进展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用混悬剂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莫西林(Amoxycillin,AMO)为兽医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为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特点,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菌药物之一。但AMO不耐酶,细菌对其易产生耐药性,细菌对AMO的耐药机理最主要的是产生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20.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特点与分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分布广,毒性低,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趋势为:增强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光敏度和提高安全性;探索改善和解决耐药性问题。1.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萘啶酸、吡咯酸。本类药物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弱,只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有作用,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由于作用较弱,体内代谢容易失活,生物利用度低,并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现已不用。2.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