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黄单892播期、密度试验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声卫  石明  王国富 《种子》2004,23(9):74-75
通过在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下对兴黄单892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对产量影响最大,黄单892在密度4 000株/667m2,播期在4月5日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种子》2001,(4):56-56
兴黄单 892是黔西南州农科所针对贵州及周边省 (区 )山区自然生态特点和玉米生产现状 ,于 1989年以 5 311为母本 ,苏 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 ,1995年、1998年、1999年分别通过贵州、云南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经多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 ,一般公顷产 6 75 0~ 75 0 0公斤 ,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成功地解决了山区杂交玉米上山难的问题。通过采取点面结合 ,试验示范结合 ,成果有偿转让 ,联合开发 ,政府行为 ,规模推进等措施 ,目前已累计推广 10 3.6万公顷 ,新增粮食总产 110 5 5 6 .1万公斤 ,新增产…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糜子密度、 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研究提高糜子产量的途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两组试验,对施肥对糜子出苗密度、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出苗密度和出苗分蘖后单株密度分别低于不施肥处理7777.5丛/hm2、23888.6株/hm2.在本研究情况下,施肥处理产量小于不施肥产量467.7 kg/hm2,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糜子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受施肥影响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小.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品种施肥处理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与不施肥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茎粗均高于不施肥处理.糜子群体在一定的生存空间范围内,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研究中施肥处理会造成糜子烧苗.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玉米新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玉米的株高、稳住高、空秆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夹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产量性状中,穗粗、穗长、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虚尖长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千粒重和穗行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5.
龙成周 《种子科技》2019,(11):9-9,15
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其需求量也呈上涨趋势。由于种植密度之间的差异会对玉米的产量、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玉米品种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别。为此,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制种土地租金越来越高,制种成本也随之上涨,选择合适的密度增加玉米制种产量已成为制种公司的重要选择。2021年,在甘肃张掖丰乐玉米制种基地进行了制种玉米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密度高低对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影响不一,鲁单818、陕科6号和梦玉908制种密度高于90 900株/hm2时,穗行数下降速度增快,NK718制种密度高于90 900株/hm2时,穗行数下降速度降低,穗长、穗粗和秃尖长度均有类似规律。鲁单818在101 000株/hm2处理下产量最高,陕科6号和梦玉908在90 900株/hm2处理下产量最高,NK718在82 600株/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不同品种的最佳制种密度不同,选择合适的制种密度才能提高制种玉米产量,降低制种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施肥技术,釆用对比试验,进行了4种施肥方法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底早追+穗肥施肥方法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产5.0%以上;"W"施肥方法比重底早追+穗肥增产7.82%,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产13.0%以上,其前期、中期、后期施氮比例为6∶2∶2。说明重底早追+穗肥施肥方法和"W"施肥方法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绥玉29号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绥玉2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绥玉2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6.75万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为7378.2kg/hm2;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联创80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于2014—2015年对联创808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联创808的穗长、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百粒重、出籽率、秃尖长、株高、穗位高、穗粗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的穗长、穗粗、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的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出现下降趋势,群体叶面积指数出现增高趋势;玉米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玉米的产量出现降低。联创808具有较强的耐密性,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实现玉米产量的增加,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宜控制在6万~9万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甜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粤甜16号"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在3200株/667m~2时玉米植株群体和个体能够得到协调发育,综合性状较合理,产量、产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朝天椒不同品种定植密度试验,探讨新疆奎屯垦区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以奎屯垦区主栽的‘艳椒一号’、‘艳椒808’、‘艳椒52’、‘艳椒408’4个品种朝天椒为研究对象,通过6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朝天椒始花期、结果期、始收期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延迟0~6 d,终收期却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0~9 d,株高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分枝数、开展度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本试验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朝天椒品种单株结果个数、椒果纵径、椒果横径、单果鲜质量、单果干质量、单株干椒质量均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万~6.5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品种朝天椒均在定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艳椒一号’最佳定植密度为4.87万株/hm2,最佳产量为9304.74 kg/hm2;‘艳椒808’最佳定植密度为4.9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冀谷39适合本地区最优种植密度,以冀谷39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密度处理水平,分别为37.5万株/hm2、45万株/hm2、52.5万株/hm2、60万株/hm2,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冀谷3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水平的增加,籽粒产量先增大再减小且呈抛物线分布,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种植密度在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6 167.4 kg/hm2。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兴黄单892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国富  姜紫勤  石明  王勋 《种子》2001,(4):56-57
兴黄单892是黔西南州农科所根据贵州及周边省(区)山区生态特点,以地方种质晴隆五穗白选系5311为母本,以泰国引进群改种苏湾1号选系苏11为本组配而成的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玉米单交种。该组合1999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累计推广103.6万公顷,累计新增粮食总产110556.1万公斤,新增产值93008.5万元,新增纯收益72235.08万元,年经济效益12039.18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滑986是河南省滑县种子公司育成的一个强优势、早熟、高产、优质杂交种。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竖叶、中早熟玉米新品种滑986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滑986的高产栽培、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新品种创玉198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共设置5.25万株/hm2、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8.25万株/hm2和9万株/hm26个处理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创玉198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等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倒伏、倒折、空秆及主要病虫害发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渐趋严重,穗部主要农艺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愈趋降低;其最佳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超过7.5万株/hm2要获得高产将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和密度是影响棉花生育最主要的农艺措施。1987年试验表明,氮是慈溪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首要限制因子;1988到年得到相同结果,氮和密度是杭州湾南岸棉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最主要因子,明确了氮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和单株结铃数有显著作用,但对单铃重和衣分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还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亩总铃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要提高棉花生产力,不仅要提高单株结铃数,还要有一定的群体密度,以达到高产所需的亩总铃数。通过两年试验,初步得到,正常年份,杭州湾南岸棉区亩产皮棉大于100公斤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0公斤、3公斤和5公斤左右;中_(12)的密度以4000株/亩左右较为适宜。为提高棉花的生产力,必须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肥,同时配之以适当的密度,只有肥料和密度等主要生产措施相互配套,符合棉花群体生育的需要时,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棉花产量的形成是肥料、密度等因子与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氮磷钾和密度对产量的作用又可追踪到它们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经1987年氮磷钾饱和设计试验,初步明确影响慈溪棉区产量的主要因子为氮。1988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因子,进一步探讨杭州湾南岸棉区氮磷钾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作用大小,以及高产所需氮磷钾和密度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8.
石明  姜紫勤  王国富  王勋 《种子》2001,(4):62-63
兴黄单 892系我所选育的丰产、优质、广适性杂交玉米种 ,1995年审定后即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年应用面积最高年达 31.43万公顷 ,在云南年应用面积突破 6 .7万公顷 ,目前已成为贵州、云南、广西等省 (区 )山区玉米当家品种。为了探索兴黄单 892应用前景 ,我们按中国农科院和四川省农科院农经所提出的“农业科技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对兴黄单 8 92选育及应用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1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兴黄单 892是我所从 1989年起历时 6年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 ,1995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棉花群体结构中的小气候环境状况,确定棉花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设计6个不同密度测定农艺性状,选择棉花郁闭度最大的开花盛期,测定不同棉花密度群体田间小气候要素.结果表明,密度不同棉花的农业性状发生很大变化,群体间光、温、湿度等气候因子有较大的改变.随着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与株...  相似文献   

20.
采用裂区设计,以4.5万株/hm~2和5.7万株/hm~2 2个密度为主处理,以平展型至半紧凑型和紧凑型2种类型7个玉米品种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5.7万株/hm~2的产量较4.5万株/hm~2产量明显提高,其中冠玉568在5.7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较4.5万株/hm~2增产25.7%,差异极显著;冠玉1129在5.7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较4.5万株/hm~2高18.4%,差异极显著。冠玉568和冠玉1129这2个品种在西南地区既可以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也可以5.7万株/hm~2的密度栽培,冠玉164只适宜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