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标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慢性盆腔炎靶标基因;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获取靶标基因相互作用关系;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活性成分-作用靶标-通路”网络。结果 当归芍药散的核心活性成分有山柰酚、β-谷甾醇等,核心作用靶标有PTGS2、TNF、JUN等;GO生物学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的基因功能主要表现在药物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凋亡过程的负调节、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 KEGG结果表明当归芍药散主要作用与TNF、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山柰酚、β-谷甾醇等可能通过TNF、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作用于PTGS2、TNF-α、JUN、IL-6等关键靶标基因进而发挥其临床功效,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夏枯草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挖掘其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和TCMID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出夏枯草的潜在活性成分,在TCMSP数据库中查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在HPO和DisGeNET数据库中检索乳腺癌相关基因;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乳腺癌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重复项(即活性抗乳腺癌的可能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潜蛋白互作网络(PPI);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夏枯草潜在活性成分-靶点-乳腺癌网络,并根据度值、介数和紧密度筛选出关键靶点;应用Metascape数据库分析关键靶点的KEGG信号通路并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结果 夏枯草中有19种活性成分,作用于253个靶点;夏枯草有17种成分可作用于乳腺癌相关的29个靶点,其中有7个关键靶点,7种主要活性成分,9条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夏枯草可通过雌激素受体、细胞特异性周期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及相关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研究神经递质参与柴胡龙骨牡蛎汤(CLMD)抗癫痫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预测、筛选CLMD可能的生物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利用药物靶点数据库挖掘癫痫相关靶点,构建CLMD药效分子-靶点网络及CLMD药效分子-癫痫靶点网络,采用ClueGo分析CLMD治疗癫痫可能的分子机制,使用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进行相关机制验证。结果 从TCMSP中获得CLMD中活性成分42个及110个药效分子靶点基因。利用数据库获得213个癫痫靶点。CLMD生物活性成分-癫痫靶点网络构建分析,最终得到CLMD治疗癫痫的169个关键基因,包括共同靶点11个,分别为:CHRNA2、CYP1A2、CYP3A4等。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重要靶点能够富集到在癫痫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通路上,如GABA-A受体、多巴胺能、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受体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验证,CLMD能提高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GABA水平,降低DA水平,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结论 CLMD治疗癫痫具有多系统、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特别是调整神经递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两面针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抗肿瘤靶点-抗肿瘤通路”等网络关系,预测其抗肿瘤的作用靶点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口服利用度(OB)及类药性(DL)为限制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两面针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在Pharmmapper服务器上筛选和建立两面针靶点数据库。通过OMIM及其他数据库进行抗肿瘤相关基因及蛋白靶点筛选。使用R4.2.1软件做出两面针活性成分、靶点基因和肿瘤。靶点基因相交情况筛选两面针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Merge及Union功能,建立了两面针“有效成分-肿瘤靶点”的可视化交互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抗肿瘤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蛋白进行KEGG通路注释分析,富集出生物通路,构建出“活性成分-抗肿瘤靶点-抗肿瘤通路”网络。选择其中一个关联度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作为配体、KEGG富集结果中较为显著的信号通路所涉及靶点作为受体,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两面针活性成分21个,抗肿瘤靶点14个,包括EGFR、ES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具食疗保健作用的有效成分和保健作用机制,为余甘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分别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或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余甘子拉丁名“Phyllanthi fructus”为关键词,在中药化学数据库、传统中药化学成分及靶标数据库和台湾传统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中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口服利用度≥20%的有效成分,进而通过STRING数据库、BioGRID数据库、STITCH数据库和CTD数据库对有效成分的蛋白靶标进行筛选,最后通过靶标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和疾病本体论(disease ontology,DO)的富集分析,阐明余甘子保健功效成分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对余甘子化学成分初步的检索与核定发现,其含有亚油酸、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诃子次酸、诃子酸等10种具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经口服利用度筛选后,确定油酸、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和诃子酸是余甘子中具潜在保健功效的有效成分;进一步的药物 靶标互作分析发现,这些功效成分可作用于前列腺素G/H合酶、维甲酸类受体、内源激素类受体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学过程中,余甘子有效成分的靶标在甾体类激素响应、谷胱甘肽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等条目下富集;分子功能中,余甘子有效成分的靶标在氧化还原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条目下显著富集。基于KEGG代谢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功效成分靶标与多重肿瘤生物学途径及动脉粥样硬化、抗病毒、乙型肝炎和丙性肝炎等通路相关。DO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活性成分靶点与前列腺癌、腺体癌、头颈部肿瘤、神经胶质瘤等恶性肿瘤存在重要联系。【结论】余甘子的功效成分可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前列腺素G/H合酶等途径发挥抗肿瘤耐药性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是研发具有抗炎、抗衰老、降血脂和免疫调节疗效保健食品的重要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马齿苋与枳椇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异同.挖掘TCMSP和ETCM数据库化学成分与靶点,以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糖尿病基因.利用软件Cytoscape3.7.0构建共有及特有蛋白网络,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马齿苋...  相似文献   

7.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平胃散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收集平胃散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物作用靶点;基于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 TTD以及OMIM综合筛选疾病靶点;比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筛选共同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 Cytoscape软件构建平胃散治疗UC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筛出核心节点;同时将药物和疾病的共同潜在靶点与筛选后的平胃散中活性成分通过Cytoscape_v3.2.1软件生成体现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节点;利用STRING在线分析药物与疾病共同潜在靶点的GO生物富集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情况,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通过AutoDock_Vina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平胃散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有40个活性成分、 35条KEGG通路以及16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个活性成分与蛋白靶点MMP9,CAT,PTGS2,MAPK3,MAPK8,AKT1,MAPK14的最低结合能小于-7 kJ/mol,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活血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OP)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查找活血健骨方有效成分,并借助有关数据库筛选活血健骨方与OP共同靶点,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LEDOCK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活血健骨方有效成分61个,...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黄芪葛根丹参中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潜在机制。采用TCMSP平台筛选黄芪葛根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DR相关靶点,以及在UniProt数据库查询成分和疾病靶点对应的基因名。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标并绘制网络互作图,再利用Metascape平台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最后使用Discovery Studio和AutoDock Vina软件对其重要化合物与DR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上述方法共筛选得到中药有效成分89个及靶点基因247个,DR相关基因共4 231个,其中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45个,涉及有效成分76个;GO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1 864条(P <0.05);KEGG富集分析通路共205条(P <0.05),主要有AGE-RAGE、P13K-Akt、TNF和HIF-1信号通路等;关键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余甘子治疗糖尿病(DM)、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足(DF)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及潜在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PubChem数据库筛选出余甘子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及GeneCards获取与DM、DN、DF相关的靶点基因;将余甘子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疾病的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共同的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插件ClueGo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信号通路(KEGG)分析,筛选出潜在的信号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通过筛选得到余甘子的有效活性成分有7个,余甘子作用于DM、DN、DF的靶点分别为116、76、34个,余甘子可同时治疗3种疾病的共同靶点有32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交集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到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蛋白质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正向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湿地植物在不同浓度污水条件下的净化效果,通过模拟生活污水实验分析了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的污水净化能力.实验设置自来水对照组(CK)以及4个污水梯度(分别为模拟生活污水试剂用量的25%、50%、100%和150%,标记为T1、T2、T3和T4),通过分析石菖蒲生物量变化以及对污水中TP、TN和NH4+-N的去除率,研究石菖蒲对不同浓度模拟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 表明:(1)石菖蒲在5组处理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T4下效果最佳.石菖蒲的根长增加CK (9.87±0.16) cm>T3 (8.74±0.27) cm>T1(7.91±0.45) cm>T4 (7.26±0.11) cm>T2 (7.11±0.07) cm,(2)石菖蒲在模拟生活污水TP的去除率,随着种植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为T1 (99.20%) >T2 (98.39%) >T3 (91.36%) >T4 (87.26%);TN和NH4+-N具有较高一致性,TN去除率为T1 (99.13%) >T2 (98.76%) >T3 (95.97%) >T4 (95.67%);(3)实验期间有少量NO3-N和NO2-N的产生,总体是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石菖蒲治理生活污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羊踯躅联合石菖蒲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16例,治疗组运用羊踯躅联合石菖蒲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胶剂外敷治疗,治疗10天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羊踯躅联合石菖蒲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是景天科植物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显示,Sal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亨丁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中的氧化和抗氧化系统起到双向调节作用。此外,Sal在PD和AD中可通过维持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生成和增加抗凋亡蛋白和凋亡蛋白的比例以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神经元存活。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具体机制,如Sal通过哪种机制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稳定以及Sal在疾病模型中的体内代谢分布改变等,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本文仅就Sal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石菖蒲对动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中药植物石菖蒲茎和叶甲醇提取物对13种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石菖蒲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石菖蒲茎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9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5、2.5、3.5、2.0、1.5、2.5、2.5、3.5、2.5g/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病原菌在样品浓度为10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差,在浓度为10g/L时,对痢疾志贺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72h有抑菌活性,对其余供试菌无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结果与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基本一致,但抑菌圈较小。用1.0g/L的各萃取物样品处理供试病原菌72h,正丁醇萃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植物石菖蒲对多种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茎的抑菌活性高于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明不同地理种源野生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品质差异,揭示影响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夏枯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10个分布在全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夏枯草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的含量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多糖和黄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法筛选高品质地理种源。结果 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多糖质量分数为70.45~120.39 mg·g-1,黄酮质量分数为34.40~59.04 mg·g-1,其中湖北宜昌种源多糖含量最高,广西桂林种源黄酮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20.39和59.04 mg·g-1。夏枯草中的多糖含量与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夏枯草多糖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纬度和海拔,影响黄酮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度、海拔、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长和年降水量。聚类分析将10个地理种源分为3类。广西桂林种源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品质最优。结论 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环境因子对主要药用成分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的品质较佳地理种源及不同地理种源排名可为夏枯草种质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活力、大小一致的菖蒲小植株为试材,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中,研究中药废水胁迫对菖蒲(Acorus calamus)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其在水体环境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药废水胁迫下,菖蒲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根系活力先增后降;同时,菖蒲的SOD和CAT活性在中药废水胁迫下显著下降,而POD活性在高质量浓度胁迫下成倍增长。因而,菖蒲通过调节各种生理生化特性以增强对废水胁迫的抗逆力和耐受力,可作为人工湿地处理中药废水的备选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研究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经验的郁病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郁病诊治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及IBM SPSS Modeler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辨治用药方面:古籍文献用药更为丰富,重视肝、脾,心、肾脏腑辨证等;因子分析发现,古籍文献更多采用越鞠丸类方、二陈汤类方、归脾丸类方等,而名老中医则更多采用自拟方、经验方。(2)郁病常见兼证配伍药味方面,古籍文献多配伍清热活血,化痰行气之品;名老中医经验则常配伍清热凉血,舒肝养心之品。(3)核心用药及常用药物配伍方面:古籍文献以川芎、香附、茯苓、半夏、陈皮为核心用药,药物配伍有:白芷配桔梗、远志配酸枣仁、沉香配石菖蒲、大黄、郁金、槟榔等;名老中医经验则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香附最多,常用药物配伍如:槟榔配佛手、大枣配百合、穿山甲配路路通、皂角刺等。结论 对于郁病的诊治,古今用药虽有差别,但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价值,不过来源于古籍的用药理论基础可能更为丰富,值得临床进一步挖掘学习。  相似文献   

18.
苦豆子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苦豆子的生物碱、黄酮等几类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描述了其活性成分的医药药理活性和杀虫、杀菌作用等农用活性等多方面的研究应用概况;简要讨论了苦豆子农用杀菌活性研究中存在的成分分离和机理研究等问题,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对量子农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猪LPAR3基因完整mRNA及基因结构,研究其启动子活性;探究LPAR3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转录调控及可能影响母猪产仔的机制。【方法】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获取LPAR3基因完整mRNA序列;预测5'调控区潜在的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CpG岛,构建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载体,与pRL-TK质粒共同转染至猪子宫内膜细胞,检测启动子活性;应用RT-qPCR比较LPAR3基因在妊娠第12天的二花脸猪和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相对表达量;应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后测序比较LPAR3基因在妊娠第12天的二花脸猪和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猪LPAR3 mRNA全长为2 127 bp,其中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202和860 bp,CDS区为1 065 bp。克隆获得包括LPAR3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 080 bp (–2 430/+650bp)的5'调控序列,分析预测显示该调控区不存在TATA box,存在GC元件、CPBP及糖皮质激素受体IR3等调控因子结合位点,且在–190/–84和–44/+651 bp处存在2个潜在CpG岛。成功构建9个不同长度的5'缺失报告重组载体并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启动子P4(+454/+80 bp)的转录活性最高,其次是P6(–123/+80 bp)。RT-qPCR结果显示,妊娠第12天二花脸猪LPAR3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量高于在其他组织的表达量,且极显著高于在妊娠第12天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表达量,LPAR3在2个猪种子宫内膜均处于低甲基化状态且差异不显著。【结论】猪LPAR3 mRNA全长为2 127 bp,妊娠第12天LAPR3基因在二花脸猪子宫内膜表达高于其在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表达,显示LPAR3可能参与了猪早期妊娠并影响产仔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