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2例(102耳),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51耳),对照组单纯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以及细胞因子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的ENA-78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ENA-78、HMGB1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ENA-78、HMGB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2周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2周的PV、HCT、EAI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与对照组的1.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趋化因子水平,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填脐疗法配合针刺,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法,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评价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及AIS上均优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药物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方面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是治疗老年性失眠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上扰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监测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次、头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疗程6周后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1水平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一氧化氮水平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疗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治疗有效,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柔肝愈偏饮防治肝郁血虚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柔肝愈偏饮、氟桂利嗪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 中医证侯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与随访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偏头痛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进行比较,每项症状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头痛主证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与3个月的积分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肝愈偏饮防治肝郁血虚型偏头痛临床有效,其治疗1个月疗效与氟桂利嗪相当,随访3个月疗效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耳穴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疗效的比较,同时运用多导睡眠图(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P<0.0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TST(总睡眠时间)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联合治疗组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与单纯针刺组比较,针刺结合耳穴组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较单纯针刺组改善更明显(P<0.05),其中单因子中联合治疗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也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研究健脾补肾膏方治疗脾肾气虚型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检索工具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荆州市中医医院收住符合脾肾气虚型小儿神经性尿频诊断且治疗方案以谷维素、维生素B1为基础用药的患儿84例,对照组42例给予谷维素和维生素B1口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膏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0 d的疗效、用药的安全性及3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频、尿急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频、尿急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3.45%)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健脾补肾膏方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服药方便,安全可靠,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针灸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S分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粘稠度,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单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78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以及治疗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关节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9.74%,对照组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减轻膝关节疼痛并且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吴锋  段金旗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1):1261-1264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就诊的90例CN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单纯药物组、针刺+药物组,每组各30例。单纯针刺组取百会、神庭、内关、神门、心俞、大陵常规针刺为主,单纯药物组给予规律口服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谷维素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针刺+药物组为上述针刺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3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8周后,3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P<0.01);单纯针刺组和单纯药物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和8周后的HAMD、HAMA评分均高于针刺+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和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均低于针刺+药物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单纯针刺和西药治疗CN有一定的效果,两者合用后治疗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可将药物治疗和针刺疗法有机的结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 of lower extremities,VVL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单纯性VV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穿压力弹力袜治疗并普及VVLE的相关健康知识及调护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行针刺和火针治疗,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对患者进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生活质量调查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CIVIQ)评分,并在治疗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较同组治疗前比较,VCSS评分均下降,CIVIQ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之间比较,观察组V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91%优于对照组的8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火针治疗单纯性VVLE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方便,安全价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 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疗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浮针疗法组以膝关节周围患肌为针刺靶点,采用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以局部经穴、阿是穴为主的常规针灸疗法,配合生物灯照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于治疗结束时及1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浮针疗法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WOMAC评分均较常规针刺组减少得更明显(P<0.05);(3)6次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P>0.05),浮针疗法组愈显率为66.7%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26.7%(P<0.01);(4)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浮针疗法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和76.7%,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13.3%和46.7%(P<0.05)。结论 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合募配穴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P物质(SP)、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和降钙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合募配穴针刺对内脏高敏感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合募针刺组和药物组。造模成功后,合募针刺组对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和募穴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药物组给予匹维溴胺灌胃。采用腹部回撤反射(AWR)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并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脊髓L5-S1段PAR-2、TRVP1、SP和CGRP的表达。结果 AWR评分中,治疗前合募针刺组和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合募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IBS内脏高敏感性有效;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AR-2、SP、TRVP1和CGRP的IOD值显著升高(P<0.01);合募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AR-2、SP、TRVP1和CGRP的IOD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合募配穴针刺干预机制可能是通过PAR-2、TRVP1降低SP和CGRP在DRG神经元中的表达来降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布及针刺+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CASCS评分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3%、90.3%、97.1%,针刺+肌内效贴扎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和针刺+传统贴布组(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针刺+传统贴布组。结论 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且有着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结合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手法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输出量(CO)及血液粘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2例因依从性差被剔除,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VRI和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贴敷用于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亚低温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及p-Raf1、p-ERK1/2的影响。方法 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并加以改良,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联合亚低温组,每组10只,针刺及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72 h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凋亡细胞增多,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治疗后,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凋亡细胞及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刺及针刺联合亚低温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调节p-Raf1、p-ERK1/2,减少细胞凋亡,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且联合组的脑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cy、CRP、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疗效确切,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脂、降低炎性水平达到提高脑神经功能水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许万松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373-1377
目的 比较不同用穴方案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PD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为寻求合理的用穴方案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84例在我院消化科确诊并进行针刺治疗的PDS患者,其中29例患者进行基础穴位针刺,55例患者根据症型进行辨证针刺,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疗效指数(FDI)、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并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普通针刺组和辨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FDI分数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NDSI和NDLQI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SF-36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辨证针刺组患者血清中GAS和MTL水平与治疗前和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辨证分析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型,合理选择用穴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内皮抑素(Endostatin,ES)作用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影响,研究ES作用于脑保护的部分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其余30只大鼠参照ZeaLonga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依达拉奉组、针刺组,10只/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仅捆绑,依达拉奉组以3 mg/kg (稀释至1 mL)腹腔注射,针刺组行大椎、人中、百会穴针刺,每12 h行1次治疗,6次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行Western Blot法检测ES表达。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后,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其余3组评分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及针刺组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依达拉奉组及针刺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ES比较:治疗后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及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针刺能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区域海马组织ES的表达,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联合穴位电生理在消化系统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癌痛患者1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穴位电生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耳穴压籽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疼痛持续时间、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的变化,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持续时间、NR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自我照顾能力、焦虑/抑郁、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耳穴压籽法联合穴位电生理刺激治疗能缓解消化系统癌痛患者的疼痛感,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优于单用穴位电生理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