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国内首次报道山羊蓝舌病病理学动物蓝舌病是经库蠓传播的一种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他动物的非接触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BTV)对绵羊的致病性研究较多,对山羊的致病性研究得很少,而且结果也不一样。在新疆动物蓝舌病血清学调查时,作者发现,山羊蓝舌病阳性群中,...  相似文献   

2.
蓝舌病研究进展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蓝舌病(Bluetongu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及胃肠道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87),1906年定名蓝舌病[1]。随后在塞...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四川省美姑县的疑似蓝舌绵羊、山羊血清14份,全血13份,进行蓝舌病抗原、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在10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到蓝舌病抗体,在13份全血样品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蓝舌病病毒群、血清型鉴定,分离毒株的血清型为BTV-1型。  相似文献   

4.
蓝舌病     
蓝舌病张峻峰,杜宗沛,林洪强(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哈尔滨·150030)蓝舌病(Bluetongu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由于危害严重,防制困难,...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传染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他反刍类家畜也可能被感染。该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定名为蓝舌病。1949年后,该病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发生。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首次发现蓝舌病,并分离出蓝舌病病毒,从而确定了蓝舌病的存在。随后湖北、四川、安徽、山西也相继报导了该病。该病分布于全球大多数地区,成为世界性危害的虫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正>蓝舌病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是OIE划定为A类,我国列为一类的动物重要疫病。本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正式命名为蓝舌病,1934年发现于牛[1],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省确定了绵羊蓝舌病的存在[2]。目前该病已广泛发生于20多个国家。蓝舌病主要感染绵羊,临床以发热、消瘦,口、鼻和胃  相似文献   

7.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由昆虫库蠓传播.该病能严重引起绵羊发病死亡,水牛、黄牛、山羊易感性低于绵羊.我国自1979年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动物蓝舌病以来,先后已在29个省区检出蓝舌病抗体.楚雄州山羊饲养量位居云南省第一位,因此,了解蓝舌病在本州反刍动物中的感染流行情况,对今后制定该病的防制措施意义十分重大,为此目的,笔者对楚雄、双柏、姚安、元谋4县(市)的牛、羊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蓝舌病病毒(BTV)的分离效率,2015年在师宗县设置监控点,选择蓝舌病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监控动物,5—10月份每周采血1次,每次每头动物分别采集常规全血、EDTA抗凝血和肝素抗凝血各1份,检测蓝舌病抗体、蓝舌病病毒核酸并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可以持续4~5周,蓝舌病抗体阳性可以持续5~6周。BTV核酸开始转为阳性到核酸转阳后的第1周和第2周采集的肝素抗凝血,或者蓝舌病抗体转阳前1周到蓝舌病抗体转阳和蓝舌病抗体转阳后1周采集的肝素抗凝血BTV分离效果最佳。说明通过蓝舌病抗体检测或蓝舌病病毒核酸检测确定分离蓝舌病病毒最佳分离时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用血清11型蓝舌病病毒(BTV-11)接种16头处于繁殖期或妊娠阶段的易感牛。这些牛不含蓝舌病病毒(BTV)和流行性出血热病病毒(EHDV),病毒接种前无BTV抗体。一组4头牛与1头牛可从精液中排BTV-11(CO75B300株)的公牛自然交配。以推测该公牛是否能通过交配使母牛感染BTV-11,继而经胎盘感染胎儿,并持续感染,产出先天性畸胎儿。有4头妊娠牛的两个组,接种昆虫介导的BTV-11(CO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感染蓝舌病病病(BTV)后可产生多种抗病毒性应答,外壳蛋白VP2抗体与病毒中和作用有关,并能抵抗同种血清型BTV的再感染。所有血清型BTV蛋白质表位的抗体是目前血清学论断的基础。细胞介导应答不完全,部分原因是由于BTV在单个淋巴细胞上复制,因而病毒介导性细胞溶解抑制了体外胚细胞样转变,反刍动物对BTV的免疫力于怀孕中期出现,这表明牛的BTV持续性感染发生在子宫感染之后的理论并不成立,并且与  相似文献   

11.
制备针对蓝舌病病毒最大的非结构蛋白NS;抗体。此抗体在绵羊感染蓝舌病病毒10天后即可检出,而接种蓝舌病灭活疫苗的绵羊体内检测不到此抗体,说明NS;的产生与病毒在动物体内繁殖有关。研究同时证明抗蓝舌病NS;的单克隆抗体不与其他环状病毒(如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的NS;抗体竞争,表明本方法具有群特异性。本方法除可检测灭活疫苗是否完全灭活外,还可检测免疫动物感染强毒后病毒的体内繁殖情况,评价疫苗的保护性能。如果广泛应用灭活BTV疫苗,本方法还可用于区S临疫动物和自然跷染动物。用抗蓝舌病非结构蛋白NS_1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进口蓝舌病病毒(BTV)抗体阳性动物的感染状态,分析其带毒风险,对从国外进口的9批19714头动物,无菌采集全血分离血清,采用竞争ELISA方法检测BTV抗体。对BTV抗体检测阳性的动物,采集抗凝血,采用OIE推荐的套式RT-PCR和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将样品送往蓝舌病参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确定动物的蓝舌病感染状态。结果 9批动物中检出28头BTV抗体阳性动物,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的结果均表明这些BTV抗体阳性动物并不携带有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病毒粒子。结合9个批次的进口动物并无明显临床表现,且进口动物来源地也无蓝舌病(BT)的疫情发生,据此根据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条款,判定这些抗体阳性动物为带毒阴性。本研究通过对BTV抗体阳性动物的带毒分析,并结合OIE确定BTV感染的要求,对BTV口岸隔离检疫流程提出建议,以指导动物检疫工作,阻止病原经口岸传入。  相似文献   

13.
<正>蓝舌病(Bluetongue, BT)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引起,经库蠓、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感染反刍动物的烈性非接触性传染病。1876年首次在南非被发现[1],1906年Theiler正式命名为"蓝舌病",将引起该病的病毒命名为蓝舌病病毒[2]。20世纪初,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BT随后传入美洲、亚洲、欧洲等地,中国1979年首次发现该病的存在。BTV主要引起绵羊发病和死亡,牛和山羊常为隐性感染,反刍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9):136-137
<正>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由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平均为29%。19世纪后期南非就有蓝舌病发生,但直到1905年,Spreull经过系统研究确定蓝舌病这个病名。1943年前,该病仅发生于南非。此后,世界各地都有蓝舌病的报道。自1979年我国云南首次发现绵羊蓝舌病以来,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相继报道该病。  相似文献   

15.
<正>蓝舌病最早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主要存在于南纬40°至北纬53°之间的地区,包括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我国自1979年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以来,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8)、山西(1993)、广西(1985)等省份分别报道发现了蓝舌病,此后蓝舌病普查中有29个省(市、地区)发现该病〔1〕。2006~2008年蓝舌病相继出现在荷兰、卢森堡、丹麦、瑞士、捷克以及英国,同年受到感染的  相似文献   

16.
用蓝舌病病毒云南株强毒攻击绵羊,对其颊部进行了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颊粘膜棘细胞层严重损伤,表现为棘细胞核浓缩,崩解,线粒体肿胀变圆,乃至破裂,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间桥断裂,形成大量空泡;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翘起,脱离基膜,内皮细胞内也可见大量空泡;在攻毒后期,固有层有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原纤维增多且排列紊乱。上述病理学变化说明,蓝舌病病毒云南株主要危害绵羊颊棘细胞层和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其损伤,从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可能是在绵羊颊棘细胞和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的,颇棘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是蓝舌病病毒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7.
动物蓝舌病监控系统的建立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绵羊蓝舌病自然发病区蓝舌病的传播规律及病毒血清型的分布,为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1995年7月起,在师宗县建立了动物蓝舌病监控动物群,经3年的观测,对19头牛监控,共采血667份,分离获得蓝舌病病毒10株,经血清学鉴定为3、4、5、15型血清型,该3个血清型均为首次分离到的国内新毒株。  相似文献   

18.
1979年我国在云南省首先发现羊蓝舌病。据资料记载,本病在我国有临床症状的仅局限于长江以南的四川、安徽、云南、湖南四省区。但是,位于黄河以北的山西省阳城县继山西省1991年交城县首次发生本病后,于1993年发生羊蓝舌病,1996年又呈大面积流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导如下:1病原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反刍兽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环状病毒后,为一种双股RNA病毒。存在于病畜血液和脏器中,在康复的动物体内存在达4~5个月之久。抵抗力很强,在室温条件下50%甘油中可存活多年。全…  相似文献   

19.
广西牛羊蓝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舌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特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粘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山羊、牛等也能感染本病。蓝舌病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属。本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现已扩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已...  相似文献   

20.
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从对蓝舌病血清学调查中发现不少地区都存在蓝舌病阳性山羊、绵羊、牛.有些地区山羊的检出率达45%.为了弄清蓝舌病与山羊流产的关系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