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黄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甘肃黄鸡的育效果及其利用价值,对甘肃黄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甘肃黄鸡体重达2.0kg的日龄平均为87.5d(公鸡77d,母鸡98d),全期饲料转化比为2.93,成活率较高达94.0%,甘肃黄鸡9周龄时体重接近1.5kg,有一定的市场意义,可以考虑及早上市;对甘肃黄鸡体重进行选择时,应同时注意对胫长的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2.
矮小型肉鸡的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部分携带有dw基因鸡群从出壳到10周龄体重及跖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对前后期体重、跖长作相关分析。结果证明:dw基因对雏鸡2周龄前的体重增长及跖长发育无显著影响,4周龄时矮小型鸡与正常型鸡相比体重轻38.38%,跖长短13.28%,差异显著。初生重、跖长与10周龄体重及跖长无显著性相关;4,6,8周龄各周体重与10周龄体重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本研究得出的6条直线回归方程可用来根据早期体重预测10周龄体重。矮小型鸡和正常型鸡一样可根据4周龄体重进行早期选种。4,6,8周龄各周跖长与10周龄跖长间均有极显著相关;对矮小型鸡跖长的选择可提前到4周龄进行,而不必等到10周龄之后,以利于种鸡早期进行限制饲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的优质黄鸡是以“雪山草鸡”为代表的慢速优质型黄鸡,它与中速、快速型黄鸡有一定的差异。一生长性能17周龄时,白羽肉鸡绝对生长率是优质黄鸡的4-5倍。同期体重,白羽肉鸡可达3kg,优质黄鸡仅为O.65kg。生长特点,白羽肉鸡6-7周龄达到生长高峰,而优质黄鸡公鸡在8-9周龄,母鸡在9-10周龄达到高峰,这可能与白羽肉鸡注重早期生长速度,经长期选育有关,而优质黄鸡更注重全程生长速度,选育时间也较短,因此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苏禽黄鸡型商品鸡为材料,试验鸡随机分成2组,0口~3周龄均采用510#颗粒料饲喂,4~7周龄:Ⅰ组用自配粉料饲喂;Ⅱ组用511#颗粒料,测定7周龄体重、料肉比和屠宰性能,比较两组试验鸡饲养效益。结果表明:7周龄Ⅱ组比Ⅰ组体重提高20%,增加276.5g,饲料报酬高0.27:1:Ⅱ组比Ⅰ组鸡的产肉性能和肌肉附着状况明显提高;Ⅱ组比Ⅰ组经济效益提高1.14元/只。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揭示贵州黄鸡慢羽系生长发育规律。选择100只贵州黄鸡慢羽系(公母鸡各50只),于0、2、4、6、8、10、12、14周龄末称重,分别采用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 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贵州黄鸡慢羽系0~14周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Logistic模型在贵州黄鸡慢羽系公鸡、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体重情况,其公鸡拐点体重为1 550.81 g,拐点周龄为10.42,母鸡拐点体重为976.67 g,拐点周龄为9.14。试验结果初步揭示了贵州黄鸡慢羽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为贵州黄鸡慢羽系选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黔黄为母系的三元杂交鸡肉用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黄鸡Ⅰ号、Ⅱ号为母系。分别与R系和W系杂交产生三元杂交鸡R黔Ⅰ、W黔Ⅱ。同一条件下四个组合220只鸡试验,R黔Ⅰ、W黔Ⅱ10周龄体重1512.5和1519.8g,料肉比2.48和2.50。R黔Ⅰ比黔黄Ⅰ号体重高10.09%,料肉比值2低3.63%;W黔Ⅱ比黔黄Ⅱ号体重高19.85%、料肉比值低2.8%。  相似文献   

7.
甘肃黄鸡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肃黄鸡的种质特性和选育水平,从分子水平上估测其遗传纯度和遗传潜力,以SR92黄鸡和浦东鸡作为对照,对甘肃黄鸡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TAPD)的分析研究。RAPD分析结果很好地反映了鸡群的育种历史,甘肃黄鸡种群内的遗传相似系数量子(0.871),说明甘肃黄鸡的群内遗传变异较小,应当考虑引入适当的外来血源。甘肃黄鸡与浦东鸡、SR92黄鸡间的平均百分差异均值(MAPD)(分别为21.67%和21.62%)较大,表明甘肃黄鸡与浦东鸡、SR92黄鸡之间有一定的遗传距离,可初步认为甘肃黄鸡是与SR92黄鸡和浦东鸡不同的新鸡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南海黄鸡父母代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tallanffy非线性数学模型对南海黄鸡父母代1~23周龄体重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南海黄鸡父母代生长曲线,以Betallanffy模型拟合效果最佳,且公鸡的拟合效果比母鸡好;公、母鸡拟合度分别为0.999和0.969,拐点周龄为6.92,5.21周龄,拐点体重为1 004.32,569.30 g,成熟体重为3 389.6,1 921.4 g。  相似文献   

9.
蛋鸡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三周至产蛋率达65%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龄。这时期,青年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都有所改变,因此,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蛋鸡开产日龄的迟早和以后产蛋量的高低。1转群准备1.1测定体重在15~16周龄时,要测定青年鸡体重,看是否能在以后1~2周,达到该品种上笼时的标准体重。1.2调整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重新组合鸡群;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它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体重过重的鸡,使它们处在饲料控制的状况下。上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藏鸡和彭县黄鸡的早期长发育规律和蛋品质状况,各选取160枚种蛋进行孵化,出雏后分别选择5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生长发育观察和蛋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彭县黄鸡各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藏鸡(P0.05),雏鸡增重高峰期出现在3周龄以前;第2、3、10周龄时,彭县黄鸡日增重显著高于藏鸡(P0.05),第2、3周龄彭县黄鸡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藏鸡(P0.05),4周龄时藏鸡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彭县黄鸡(P0.05),其他周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彭县黄鸡的蛋重、蛋黄颜色、哈氏单位显著高于藏鸡(P0.05),藏鸡壳色、蛋壳强度、蛋黄质量和蛋黄比率显著高于彭县黄鸡(P0.05)。  相似文献   

11.
(一)做好育雏期工作.提高成活率育雏期除提高成话率外,还应注重前期高投入.确保在5周龄体重和胫长达标。(1)大体型麻鸡、黄鸡在雏鸡时喂配合饲料至少到42天,小体型黄鸡至少喂到60天,商品蛋鸡至少喂到8周龄。(2)减少密度,加强通风。(3)投资育雏设备,及时分群饲养。  相似文献   

12.
岭南黄鸡快,慢羽品系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黄鸡快、慢羽新品系雏鸡在出壳后24小时内利用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94.1%,快羽C系和慢羽D系0,4,8,12周龄的平均体重及12周龄的料肉比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12周龄存活率快羽C系为95.03%,明显高于慢羽D系的88.76%。  相似文献   

13.
固始鸡G2系母鸡8、18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50只固始鸡G2系母鸡8周龄、18周龄及开产体重的分析,结果发现:8周龄体重与18周龄体重、8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以及18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之间均存在着中等以上强度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3,0.3916,0.6776。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周龄与体重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固始鸡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宁都黄鸡冠齿数是否能辅助鸡育种,试验以485只宁都黄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16周龄不同鸡冠齿数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16周龄时,冠齿数多的鸡体重与冠齿数少的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4,6,8,10,12,14,16周龄时,冠齿数多的鸡冠高、冠长、冠厚和胫长与冠齿数少的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4,6,8,16周龄时,冠齿数多的鸡胫围与冠齿数少的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0,12,14,16周龄时,冠齿数多的鸡肉垂长和肉垂厚与冠齿数少的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6周龄时,冠齿数多的鸡胸深、龙骨长、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均与冠齿数少的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宁都黄鸡冠齿数与4,6,8,10,12,14,16周龄的冠高、冠长、冠厚和胫长以及0~16周龄的体重关联紧密,说明宁都黄鸡冠齿数能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揭示贵州黄鸡慢羽系生长发育规律。选择100只贵州黄鸡慢羽系(公母鸡各50只),于0、2、4、6、8、10、12、14周龄末称重,分别采用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 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贵州黄鸡慢羽系0~14周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Logistic模型在贵州黄鸡慢羽系公鸡、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体重情况,其公鸡拐点体重为1 550.81 g,拐点周龄为10.42,母鸡拐点体重为976.67 g,拐点周龄为9.14。试验结果初步揭示了贵州黄鸡慢羽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为贵州黄鸡慢羽系选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DNA指纹技术,以EAV(禽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片段)为探针,EcoR Ⅰ为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京海Ⅰ号黄鸡DNA指纹中J带出现的频率以及与6个周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AV指纹图谱中,长度为3.5kb的条带J在京海Ⅰ号黄鸡中出现的频率为54.00%;条带J与鸡群8周龄、12周龄、18周龄、43周龄体重均呈显著负相关,无J带的鸡群平均体重高于有J带的鸡群。J带可作为京海Ⅰ号黄鸡增重的遗传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94~1996年,采用非近亲家系繁育方法对矮小型鸡E1系二世代进行纯繁,建立18个三世代半同胞家系,并对三世代鸡进行选择及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三世代公、母鸡在开产前的留种率分别为22.20%和25.86%;育成率和产蛋期存活率分别为83.35%和89.88%,体重、体尺均比零世代小而均匀度有所提高,从开产到72周龄饲养日产蛋量164.80枚,受精率为85.55%,0~72周龄期间每只母鸡平均耗料为42.38kg,比正常型的岭南黄鸡D系少耗料11.72kg.三世代鸡的羽色基本为黄色,生活力、受精率比零世代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岭南黄鸡公鸡(快速)与湘黄鸡母鸡进行杂交,选取健康、初生重接近的杂交F_1代60羽进行饲养试验,分别在0~12周龄称重。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杂交F_1代各周龄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杂交F_1代体重增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R2达到0.9768,其生长曲线的拐点为9-12周龄;杂交F_1代的初生重、第5周龄体重与12周龄体重的相关性较大,达极显著相关(P﹤0.01)。试验分析结果可以为筛选新的优质鸡商用配套系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蛋鸡生产水平的高低有40%左右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即是先天的;而其余约有60%是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届后大牲的.可见,蛋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其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鸡群生长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加以调控,满足鸡的生理、生长和生产的需要,促使其生产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一、育雏期的调控技术按照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的规律.8周龄以前胚长生长占全期生长的75%,12周龄时胜长生长占全或生长的90%;8周龄时体重生长占全或体重的29%,20周龄时达到75%,36周龄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甘肃黄鸡的选育效果及其利用价值,对甘肃黄鸡蛋用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定。结果:甘肃黄鸡172d开产,300d产蛋量为93.22个,蛋重为54.76g;产蛋期料蛋比为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