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维生素C新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 2 0世纪 60年代初 ,英国Bangham等发现磷脂分散在分子中能形成多层微囊 ,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 ,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 ,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的微囊称为脂质体 ,由于脂质体具有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减少药物添加剂量等优点 ,近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医药上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来制备饲料中的添加剂和微量元素脂质体 ,本文中被包裹的添加剂是抗坏血酸 [维生素C(VC) ]。1 脂质体膜的化学组成构成脂质体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磷脂、胆固醇和十八胺等。…  相似文献   

2.
脂质体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也有人称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套。其特点是:结构类似生物膜.在机体内能生物降解,具有生物相容性;作为药物载体,选择性高、靶向性强从而能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等。将一些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制成脂质体制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Liposome)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单层或多层单位膜样结构的脂质小囊(LipidVesicles),由一个或多个类似细胞单位膜的类脂双分子层包裹水相介质所组成。脂质体的佐剂兼载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单用游离抗原或其它佐剂能更显著地诱生抗体形成细胞(PEC),增加循环抗体滴度,并能强烈地诱导免疫记忆细  相似文献   

4.
脂质体的作用机理及在兽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是磷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脂质体制备工艺的逐步完善,脂质体的研究方兴未艾。我国兽医上,脂质体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作为抗寄生虫药物的载体:文献报道有吡喹酮、碘醚柳铵、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脂质体的制备、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的研究犤1~3犦。2)作为免疫佐剂:张春杰等报道了免疫用脂质体的不同制备方法以及作为新城疫疫苗的佐剂的研究;刘湘涛等则报道脂质体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单位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3)其它:查红波报道了肿…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60年代初,英国Banham等人发现,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囊泡,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隔开,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的小囊,称为脂质体(Lippsomes)[1].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的目的是保护被包入的药物或大分子在血流中免受破坏.  相似文献   

6.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原理及其研究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也称人工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自动生成闭合的双层膜,从而形成一种囊状物被称为脂质小体,最初人们只是运用脂质体模拟膜的构造及其功能,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最早证明脂质体能把DNA十分有效地引入动物细胞的实验是从鼠/人杂种细胞系(HGPRT^-)中分离出的中期染色体包裹到脂质  相似文献   

7.
脂质体也称人工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自动生成闭合的双层膜,从而形成一种囊状物被称为脂质小体.最初人们只是运用脂质体模拟膜的构造及功能,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最早证明脂质体能把DNA十分有效地引入动物细胞的实验是从鼠/人杂种细胞系(HGPRT-)中分离出的中期染色体包裹到脂质体中,并用以转染HGPRT-的细胞,结果转化率比裸露染色体高十多倍,而且转化子能稳定地表达HGPRT-的活性.脂质体法具有很多优点,操作简便,转化效率比较高,可以用于瞬时转染,也可以用在永久表达系的建立,对细胞类型的运用面广,对转染的核酸类型和分子量有很高的包容性,细胞毒性小,也可以用于体内的基因转染.因此脂质体转染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全身麻醉药全麻药(General anesthetics):一类能可逆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地药物,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及反射消失、骨骼肌松弛等,但仍能保持延髓生命中枢的功能。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的脂质层内,药物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疏水部分相结合,扰乱了双层脂质分子排列,受体或离子通道的活动与功能发生改变,影响神经细胞去极化,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递,造成中枢神  相似文献   

9.
<正>脂质体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类生物膜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在许多药物的有效输送方面有其他给药系统难以比拟的优越性[1]。评价脂质体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包封率,以硫酸梯度法制备CPT-11脂质体时,其处方和工艺中影响包封率的因素主要有药脂质量比、硫酸铵浓度、孵育时间、孵育温度,因脂质体包封率影响因素试验是多因素多水平的,故选择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2]。本试验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结合正交设  相似文献   

10.
半胱胺脂质体对肉鸡增重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是近年来研究较多一种定向药物载体,是靶向给药物系统的一种新剂型。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结构,易于透过细胞壁而进入血液循环。而且脂质体具有靶向性及缓释效果,没有免疫原性。用于药物可以减少用量,延长药效。在国内外已有用脂质体包被的药物产品投产。本文试用脂质体技术来制备半胱胺脂质体,饲喂肉用仔鸡,探讨不同剂型半胱胺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注入法制备了位径为250±21nm的左旋咪唑大单层脂质体,并获得20%以下的药物包裹率.包裹率受药脂比和脂质组成的影响.制备脂质体的有机相、脂质成分是影响左旋咪唑脂质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综合结果表明,以氯仿为有机相,药脂比定为1:100(W/W),脂质成分比为卵磷脂:胆固醇=5:1时,用100℃煮沸灭菌药物渗漏小于10%,且贮存稳定,是制备左旋咪唑脂质体的适宜条件.灭菌后,脂质体的形态经电镜观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囊状栽体,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因其转染效率高,操作简单而倍受人们重视,本文就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原理及其主要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兽用脂质体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脂质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熔融法、复乳法、超声分散法和冷冻法。从脂质体的稳定性、药物的包封率、脂质体在体内血循环中存留时间短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脂质体应用的因素及其解决办法。介绍了兽用脂质体制剂在抗寄生虫、促生长、抗菌及抗病毒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兽用脂质体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五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细菌分泌的多糖、纤维蛋白、核酸、磷脂、脂质蛋白等含水聚合性基质构成,膜内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试验利用96孔微板法研究苦豆子、金银花、黄连、连翘、夏枯草5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犊牛腹泻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随药物浓度的升高,黄连、苦豆子、金银花和连翘在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也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而夏枯草在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细菌生物膜的生长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福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生物测定法对利福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研究了给药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及分布情况,并将其与游离的利福平作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10mg/kg体重游离的或脂质体利福平后,测定5min及0.5、1.0、1.5、2.0和6.0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肾(游离型)和脾(脂质体型)浓度为最高。与游离的药物相比,利福平脂质体明显提高了在肝、脾、肺、血清中的药物分布,降低了在肾中的分布,表明利福平脂质体具有器官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自由基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其中丙二醛(MDA)就是生物体内自由基作用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能加剧膜的损伤,引起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导致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具有细胞毒性。因此,MDA含量常被作为了解膜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脂质体是一种新型靶向递药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泄露率低、靶向性强、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还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靶向递药系统[1]。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只有对药物的有效包封,才可能较好地发挥临床治疗作用。因此,包封率不仅是评价脂质体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较普通制剂发挥高效、低毒特点的关键所在[2]。包封率(EE)是指包封于脂质体内药物的含量占脂质体混悬液中药物总量的百分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是引发人、畜慢性及难愈性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膜的形成和调控作用,使得膜内细菌能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导致病原扩散,造成感染迁延不愈。因此,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感染机制,寻找能够抑制或破坏生物膜的药物及方法,是目前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和治疗临床慢性感染的有效途径。论文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调控的研究分析,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感染机制,并从药物的评价方法、临床应用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寻找有效防治药物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能形成生物膜的革兰氏阴性菌,作者综述了PA生物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包括菌体黏附、胞外多糖Psl和Pel、藻朊酸盐等参与细菌生物膜成熟的过程及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相关因子表达,从而调控细菌形成生物膜应对不良环境。此外还概括了将生物膜作为靶点开发的药物等生物膜相关的研究进展。生物膜是菌体逃避有害刺激的护盾,研究其结构、形成及致病机理,了解PA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对于通过调节生物膜形成或调控生物膜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优化PA的抗感染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2.5 含脂类物质 (1)脂质体 脂质体是类脂制备的具有复层或单层膜结构的脂质小泡。其组成主要有卵磷脂、胆固醇以及硬脂酰胺、磷脂酸等成分,具有明显的佐剂和载体作用。脂质体作为佐剂有如下特点:生物体内可降解、无毒、具有免疫惰性、容易制备以及组分可调整以获得高效的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