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首先,参照矿物柴油介绍了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然后,分析研究了生物柴油在基本不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可大大降低HC,CO及微粒的排放,但NOx排放略有上升;最后,展望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推广建议.这将大大促进生物柴油的进一步发展,适当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非道路国三柴油机电控系统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排除方法。对于配套的电控单体泵发动机和高压共轨发动机常见复杂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讲述了排查过程。  相似文献   

4.
黎少阳 《南方农机》2021,(17):43-45,70
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其中,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90%以上的碳烟颗粒由柴油机机动车产生.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我国目前柴油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监管,是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的依据支撑,是缓解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的应用及研究是有效控制非道路移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乙醇、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物化性质的互补性,配制了乙醇-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的多组分燃料(简称BED燃料),在0℃、10℃、15℃、20℃环境下研究了BED燃料相溶性和稳定性,试验研究了6组不同比例BED燃料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对柴油机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燃用BED燃料后在中间转速大负荷工况下动力下降较大,下降幅度随乙醇和生物柴油组分的增加而升高,最大降幅达到10.2%;当量燃油消耗率低于纯柴油,在低负荷时,不同比例BED燃料的当量燃油消耗率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在高负荷时,当量燃油消耗率随BED燃料含氧量增加而降低,最大下降9.2%;CO排放量在高负荷时明显下降,最大下降70.1%;NOx排放量随BED燃料中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而上升,随乙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标定工况下最大上升29%;THC排放量随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而下降,随乙醇比例的增加而上升,其中标定工况下最大下降32.6%.  相似文献   

6.
郑军武 《湖南农机》2011,38(9):94+96
近年来,生物能源以其燃烧质量高、排放清洁的特性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文章主要就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排放特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非道路柴油机NO_x排放的危害和生成机理,然后从机内和机外两种情况剖析了非道路柴油机降低NO_x排放的各种技术措施。最后分析了各种措施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目前比较实用的EGR系统和SCR后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李来永 《南方农机》2021,(2):124-125
控制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是实现非道路用柴油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非道路用柴油机尾气排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喷油孔直径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非道路用柴油机尾气排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喷油孔直径对非道路用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影响,旨在为非道路用柴油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为典型代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和排放量巨大,消耗大量柴油等化石能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战略、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宏观背景下,结合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管控实际需求,运用“北斗+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应用”的关键技术路线,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应用研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人防”到“技防”如何转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用F-T柴油燃烧过程和排放性能的影响,配制F-T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10F-T、B20F-T、B30F-T),在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逐渐增加。与F-T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比分别为10%、20%、30%时,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分别增加1.9%、5.1%、6.9%,对应的时刻轻微滞后,且放热始点后移,放热率峰值增大。生物柴油掺混比由0增加到30%,燃烧过程滞燃期延长1 ℃A,燃烧始点后移,燃烧持续期略微升高,由35.4 ℃A增加到36.1 ℃A,燃烧重心由4.8 ℃A后移到5.9 ℃A,缸内最大燃烧温度由1 872 K升高到1 951 K。在中高负荷时,碳烟排放随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而明显降低。在F-T柴油中掺混生物柴油可以有效地降低HC和CO排放,HC和CO排放随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几乎呈线性下降趋势。随着负荷继续增加,混合燃料的HC和CO排放均逐渐下降,在75%负荷时,与燃用F-T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比分别为10%、20%、30%时,CO排放分别降低2.9%、7.8%、12.1%。在不同负荷工况下,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NOX排放均呈上升的趋势,且在高负荷工况下NOX排放上升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某小型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分别为18、19、20、21°CA。喷油压力分别为19、20、21、22MPa时。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变化情况,为确定供油提前角及喷油压力的调整范围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NOx排放值随供油提前角的减小而显著下降,烟度值随着供油提前角的减小而恶化;发动机排气的烟度值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大而明显改善。NOx排放值随喷油压力的增大而增加。证明减小喷油提前角与增大喷油压力是降低柴油机NOx与颗粒排放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为改善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论述了各类型柴油机燃用生物燃料的研究结果及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动向,讨论了柴油机燃用生物燃料的可行性和前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生物燃料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含氧燃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综述了传统的柴油机含氧燃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柴油机含氧燃料植物油及其甲酯,生物质热解燃料,醇类燃料和醚类燃料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可以看出,含氧燃料能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微粒排放,但植物油的不稳定性和燃烧时结焦限制了它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甲醇和乙醇与柴油互溶性较差,需要寻找适合的添加剂来解决,生物质热解燃料需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燃料的构成以满足柴油机对燃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款应用在柴油机上的电控EGR系统,并进行了不同EGR率对柴油机经济性的影响研究和稳态十三工况下的排放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控EGR技术后,试验柴油机比油耗在不同工况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在高负荷区域内;NOx排放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微粒有一定程度的升高,HC排放总体上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在Ford Mondeo ZETEC 2.0 L,16 V发动机上使用欧洲标准柴油与标准柴油和10%菜籽油混合生物燃油进行排放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菜籽油的黏度大,使得其排放性能比标准柴油差,所以,如果将混有10%菜籽油的柴油用于柴油机时,应对柴油机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生物柴油来源于动、植物等生物资源,具有较好的燃料性能和可再生性,是一种优良的发动机替代能源.为此,针对国内外生物柴油研究出现的一些新对象和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生物柴油含量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高速摄影研究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内窥镜高速摄影研究生物柴油的燃烧过程、生物柴油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物质的特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柴油的非常规排放污染物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并联式布置文丘里管实现非道路用柴油机废气再循环(EGR),从而降低NOx的排放,并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喷油提前角和文丘里管系统的旁通阀开闭情况对柴油机放热率和NOx排放的影响。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在非道路用柴油机上以并联式布置文丘里管后,其排放值能满足欧ⅢA标准;在大负荷开启文丘里管系统的旁通阀时,进气量有所增加,缸压增加,而NOx排放变化不大;在中小负荷开启文丘里管系统的旁通阀时,缸压增加但NOx排放也增加,此时适当推迟喷油能得到缸压和NOx排放的双重改善。  相似文献   

18.
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一台4102QB型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了柴油与不同添加比例甲醇相混合的燃料对柴油机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参数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燃料中随着甲醇添加比例的增加,柴油机的动力性有所下降,柴油机烟度和CO的排放量都明显降低,但HC和NOx的排放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自行开发的柴油机过渡工况控制系统及排气采集装置,模拟柴油机实际工作时的增负荷状态,对HC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HC排放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负荷工况中HC排放量急剧增加,其中碳数在8以下的低沸点成分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总的HC排放特别是增负荷开始后的HC排放起着主导作用。在低沸点的HC排放成分中,乙烯和丙烯所占的比例最大,乙烯在各个循环中约占40%。  相似文献   

20.
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和自行研制的生物柴油的独特生产工艺。通过柴油机测试表明,所研制的WD型生物柴油在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烟度排放性能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