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阳为北方特早熟棉区。棉铃虫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是棉花的最主要害虫。近年来连续重发生。1992年为特大发生,使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地块绝收。1993~1998年均为偏重发生和大发生。防治棉铃虫已成为棉花生产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环节。1发生世代和特点1....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是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常发性害虫,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棉花上,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小麦上,二、三、四代在棉花上暴发成灾,对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预测近几年内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仍呈上升趋势,势必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1 棉铃虫大发生的概况及特点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山东、河北两省及河南部分棉区暴发成灾,仅山东、河北两省减产皮棉1亿公斤左右。1992年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江苏北部、安徽淮北、湖北及辽宁部分地区大暴发,在各种作物上棉铃虫第1—4代累计发生3.34亿亩次,在棉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区主要有害生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新疆棉区的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及历史演替进行分析,探讨有害生物成灾机理。表明新疆棉区的主要的有害生物为棉蚜,棉铃虫,棉叶螨及棉花枯和黄萎病,有害生物已成为新疆棉花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作者对新疆棉区的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治理棉铃虫工作已成为我国发展棉花生产的热门问题。一个小小的棉铃虫,上引起了国家领导人重视,下牵动了广大棉农的心。1992年,我国北方棉区由于棉铃虫大暴发,造成了一些地区棉花严重减产,使植棉面积出现了较大的滑坡。1993年,农业部针对棉铃虫继续暴发的趋势,连续组织4次防治现场会议,动员棉区各级干部和广大棉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用三年时间控制住棉铃虫大发  相似文献   

5.
淮北棉区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概要李桂亭,王学林,杨华,洪猛,王春芝(安徽省农业大学植保系合肥230036)棉铃虫自90年代初在黄河流域棉区暴发危害,在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棉区的危害也明显加重,成为棉花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严重威胁着棉花的生产。淮北棉区...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是关中棉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开展测报工作已达多年,长期以来,由于测报水平落后,加之行政区域限制,对棉铃虫测报缺乏宏观指导,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为了掌握不同地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在不同区域建立预测模型,开展分区预报。1986年到1988年,我们通过整理分析大荔泾阳等县历年棉铃虫发生世代、发生期、发生程度为害损失等观测资料,研究本省棉铃虫预测预报区的划分,制定了关中棉区棉虫测报资料统计标准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26%灭铃皇防治棉铃虫效果好湖北省植保总站顾卫东南京第一农药厂刘立新,牛铜军江苏省红太阳集团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高农牌"26%灭铃皇,自1994年在我省推广以来,在各棉区广泛试验示范防治棉铃虫,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已被广大棉农所接受,成为我省防治...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一大害虫,1990年以来连续暴发成灾,尤其是1992年为历史上罕见的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各方面条件分析,1993年棉铃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的形势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如下防治棉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供参考。1 准确、及时预测预报,指导防治棉铃虫在我国一年大约发生3—7代。辽河流域棉区和新疆大部棉区一年3代,黄河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在新疆地区一年发生3代,是我国新疆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国棉产区猖獗成灾,发生多、为害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棉铃虫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棉花总产量的15%~20%,有时甚至超过50%,年经济损失近亿元近年新疆棉区棉铃虫发生严重在蛾  相似文献   

10.
1992~1993年淮北棉区棉铃虫发生防治报告李明媛(安徽宿县地区植保站,234000)宿县地区常年种植棉花100~135万亩,约占农业总收入的30%。1992~1993年棉铃虫发生严重,现将发生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生概况1992~1993年淮北...  相似文献   

11.
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协同攻关研究,解析了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机制,明确了棉铃虫对多种农药抗药性动态并应用于棉田抗药性治理,揭示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对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生长规律和防治策略,基于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阈值和防治指标创建了准确预报二代棉铃虫发生数量的一代麦田扫网法,开展棉花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并指导选育多抗棉花系列新品种。通过整合诱杀、选择性杀虫剂、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次序使用和局部精准施药等绿色防治技术,组建区域性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引领了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主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防治效果及效益评价方法之浅见孝感市植物保护站周书文,李炳清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进入90年代以来其发生趋势逐年加重,我市1993年偏重发生后,1994年又大发生,局部棉区达特大发生程度。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职能部门的准确测报,广大棉农认...  相似文献   

13.
第五代棉铃虫在河北省大发生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北方棉区日趋严重并猖撅成灾。我省历年发生4代,1992年在邯郸一带出现了第五代,但未完成世代发育,也未造成危害。1994年棉铃虫在河北省仍属大发生,虫情前轻后重,逐代加重,特别是第五代,出现了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4.
采取农业措施治理棉铃虫危害许立瑞(山东棉花研究中心,250100)近几年来,棉铃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1992年、1993年我国北方棉区连续大发生,不仅严重危害棉花,而且对小麦、玉米、花生、豆类和蔬菜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形成这种严峻局面,主要原因是棉...  相似文献   

15.
戴小枫 《植物保护》1994,20(1):33-34
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棉铃虫应急综合防治研究与大面积示范推广”专项协作组戴小枫执笔1990年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广大棉区连年猖獗发生,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由于种种原因,防治效果不理想,导致棉花减产。然而,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常年植棉近54万亩。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普遍发生严重,虽然大力防治仍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据统计,山东、河北两省因棉铃虫为害减产皮棉近1亿公斤。一、四代棉铃虫发生概况四代棉铃虫在华北棉区历年发生较轻,有些地区往往达不到防治指标而弃治。1990年由于三代棉铃虫发生偏重,残虫量大,造成了四代棉铃虫在三省棉区中等偏重发生,鲁西北、  相似文献   

17.
小麦棉花套种有利于控制棉铃虫发生根据山东省植保总站在纹上县的调查,麦套棉区二代、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均有减轻,1992、1993年全省二代棉铃虫特大暴发,平均百株累计卵量7000~8000粒,多的达2万多粒,纹上县两年平均2593粒,只占全省平均卵量的...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暴发成因我国棉花害虫、害螨有254种,常发性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概括为“两棉两红”,即北方棉区的棉蚜、棉铃虫和南方棉区的红铃虫、红蜘蛛。由于近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态系也有较大的变化,作为生态系成员的棉花害虫也随之而变化。在南、北棉区有些害虫危害加重,有些害虫危害减轻,此起彼伏。让人们惊异的是棉铃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992年在北方棉区竟暴发成灾,南方棉区也未能幸免,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北方棉区麦田第1代棉铃虫,过去少有受害记录,可是今年麦田每平方米幼虫平均密度达10头以上,严重的高达20头以上,为历年平均虫口  相似文献   

19.
麦田一代棉铃虫历年来在我省发生量不大,不曾引起过人们注意。有关麦田一代棉铃虫的研究甚少,对它的发生规律也很不了解。致使预测和防治缺乏理论基础和经验。一九九二年我省麦田一代棉铃虫大发生,不仅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且导致二代和三代大发生,造成全省棉花大减产,部分棉田甚至绝收。及时防治麦田一代棉铃虫,压低二代虫源基数,确保棉花生产已变得非常紧要。为尽快摸清麦田一代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指导预测预报和防治。1993年对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加剧,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主产棉区严重发生后,1992年在我国北方又特大发生,对棉花、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的猖獗危害程度均为近几十年所罕见。因而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用有效的农药品种进行及时防治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对确保棉花不致因虫灾而减产,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尤为显得重要。1992年在河南新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