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不同采收时期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中烟碱、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日期的延迟,烟叶中烟碱含量表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没有呈现出明显规律性;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烟碱和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又增加的变化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又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采收日期之间烟碱含量差异显著,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3个烟叶部位之间烟碱、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采收时期与烟碱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烟叶中烟碱、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福安"明前毛峰"之美学内涵的探索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前言福安从1985年创制名优茶以来,至今已生产有"翡翠"、"蒙泉"、"雪芽"、"明毫"、"明前绿"、"明前毛峰"等二十多个名优产品。从这一批名优茶都采用特早芽茶树优良品种,又采制于"清明"季节前...  相似文献   

3.
茄子雄性不育系的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2个不同品种茄子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蕾中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可溶性糖高于其保持系;不育系淀粉含量变化不大;保持系淀粉含量在减数分裂时期达到最高,小孢子时期又迅速下降,其后缓慢上升。此外,不育系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4.
田间状况下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成熟过程中烟碱、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烟碱、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随着移栽后天数的增加,新鲜烟叶中烟碱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蛋白质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3个烟叶部位之间烟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极显著;不同移栽后天数之间烟碱、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均极显著。移栽后天数与烟碱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中烟碱与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雄性不育株宁杞5号和可育株宁杞1号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花蕾发育过程中,宁杞1号花蕾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宁杞5号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游离氨基酸呈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在花蕾发育各时期,宁杞5号花蕾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宁杞1号,几种物质含量在宁杞1号和宁杞5号花蕾发育各时期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五种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阡苔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安顺瀑布毛峰、湄潭翠芽五种贵州名优绿茶,相同方法处理过后茶汤中游离氨基酸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不同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均较丰富,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因不同品种而不同。五种茶叶中仅有湄潭翠芽的茶氨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为54.12%。通过对这几种贵州地区名优绿茶的氨基酸进行分析,获得大量的氨基酸基础数据,为贵州绿茶的品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树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树龄黄金桂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对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必需的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树龄间达到显著差异。水解氨基酸中有5个非必需氨基酸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余5个差异不显著,而游离氨基酸中有8个氨基酸在茶树树龄为1年时最低,随后呈上升趋势,而6、9、15年茶树叶片中的8个氨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龄茶树叶片的水解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当茶树树龄达到9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水解氨基酸总量及水解氨基酸总量最高。当茶树树龄达到6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游离氨基酸总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杀青温度处理对条形“宜宾早茶”品质的影响,为条形“宜宾早茶”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芽2叶福选9号为原料,比较3种不同的杀青温度(190、220、250℃)对茶样感官品质以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香气组成等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3种处理茶样的感官评分为89.38~91.96分;3种处理茶样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21.10%~21.97%、3.46%~3.98%,190℃处理茶样茶多酚最高,220℃处理茶样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3.98%),且其酚氨比值最低(5.37);3种处理茶样儿茶素总量在18.00%~21.34%,190℃处理茶样的儿茶素总量最高,其次为250℃处理茶样,最低为220℃处理茶样,儿茶素单体、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一致;3种处理茶样含量较高的游离氨基酸为茶氨酸,其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3种处理茶样得到香气物质41种,其中氧化芳樟醇等醇类12种,苯乙醛等醛类9种,罗勒烯等烯烃类7种,酮类4种。[结论]220℃杀青,其水浸出物为47.95%,茶多酚为21.37%,游离氨基酸为3.98%,...  相似文献   

9.
黄欢  徐帅  游轻寒  王玉娇  易美桂  梁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14+4446-4414,4446
不同采摘季节对铁观音品质影响较大,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是决定茶叶滋味、香气、汤色等品质的重要成分.以不同季节的清香型铁观音鲜叶及毛茶为原料,研究其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采摘季节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铁观音由鲜叶加工成毛茶,茶多酚减少率及游离氨基酸增加率由高到低次序均是: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减少率由高到低次序是:春茶、秋茶、夏茶.不同采摘季节铁观音鲜叶及毛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次序均是:夏茶、秋茶、春茶.  相似文献   

10.
以兰花"曙光"为材料,研究初花期水分胁迫对植株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5d)浇水一次的处理对植株产生的效果相比,每隔15d浇水一次植株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每隔10d浇水一次和每隔15d浇水一次植株的淀粉都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同时每隔20d浇水一次时,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含量均下降,表明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积累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黄山毛峰的独特品质。[方法]评价了来自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制作方式的4种黄山毛峰茶的品质。[结果]3种手工制作的小叶种黄山毛峰茶中含水量、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酚氨比和口感因子随茶树生育期的推进呈现规律性变化,并且与感官审评的结果一致;但大叶种机制黄山毛峰的氨基酸、茶多酚含量最高,口感因子最低,感官审评得分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黄山毛峰的品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摊青是绿茶加工中首要的工序。采用“绿宝石”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加工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摊青时间,分析摊青技术对茶青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和作用,明确“绿宝石”加工工艺中适宜的摊青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以筛网摊放,摊青厚度10~15cm,辅助鼓风机通风,摊青时间10—14h,摊青叶含水率73%-74%左右为“绿宝石”摊青技术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名优茶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云  李春华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121-1126
本文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摊放程度、不同加工艺、不同名优茶形状对名优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鲜叶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鲜叶适度摊放,能有效地提高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其氨基酸含量最高,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不同形状对名茶氨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由相同原料加工成的扁形或毛峰形名茶其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次是卷曲形和针形名茶;在名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干茶氨基酸含量比鲜叶增加0.06%,这对名茶良好香味的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以绿茶为原料,分别采用人工接入黑曲霉发酵和自然发酵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其在2种不同的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总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在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先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但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人工发酵终止时精氨酸的含量迅速增加且氨基酸总含量迅速升高。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发酵前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桂林三青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广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生产实际,结合蒸青绿茶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特点,分析桂林三青茶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鲜叶原料以及产品质量特征要求等,提出三青茶从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提毫、复火等工序,运用过热蒸汽复合杀青新技术工艺及相关成套设备,能有效提高绿茶质量和改善夏茶品质,使成品茶品质达到“三绿”。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概论"课教师要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课程建设方面,深刻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需要结合新形势的要求,遵循相应的原则,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合理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吴邦强 《现代农业科技》2023,(4):177-181+195
本研究对不同产地的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武夷岩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和酚氨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武夷岩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与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品质得分成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个茶叶样品分为3类,天心村所产大红袍、水仙、肉桂和星村镇所产大红袍感官品质得分高、生化成分较为丰富、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用HPLC法分析了苦丁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茶叶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苦丁茶鲜叶检出16种游离氨基酸,苦丁绿细茶和苦丁红细茶分别检出1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组氨酸为主,它在鲜叶中占氨基酸总量的55.92%,在苦丁绿细茶和苦丁红细茶中分别占85.4%和71.0%;其次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而茶叶最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茶氨酸;其次为谷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苦丁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约为茶叶的1/5~1/50,两种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氮代谢类型。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中氨基酸与贮期、级别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储藏时期、不同级别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已基本消减,仅检出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其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从7个级别标准样中检出15种氨基酸,未检出苏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是精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与其它茶类不同,其含量仅占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左右.与其它茶类中氨基酸含量相比,普洱茶具有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配比全面、均衡的特点,在保健方面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