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下游夏大豆田间杂草种群结构与化除技术江苏省宝应湖农场张锡芳宝应湖农场地处淮河下游,常年种植夏大豆,面积约为1200公顷左右。通常6月上中旬播种,此时气温较高,雨水充沛,极其有利于杂草的发生与生长。杂草发生期集中,一般在播后4—5天杂草就开始出苗,...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和地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13年5~10月在内蒙古阿荣旗进行大田玉米膜下滴灌试验,测定玉米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研究覆膜(滴灌)和裸地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地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覆膜条件下0~60 cm层土壤含水率高于常规裸地,玉米蜡熟期两种处理田间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玉米生育期内0~20 cm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均高于播前土壤含水率,生育后期21~60 cm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播前土壤含水率。降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雨后土壤表层温度急剧下降,25 cm以下深层土壤温度下降相对缓慢;地膜覆盖对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增温效果明显,平均增温2℃左右,对玉米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灌浆期及玉米生育后期覆膜增温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对夏玉米生长期的田间光照、田间杂草、产量及构成、LAI、根系等特性进行了研究,明确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对夏玉米的生态效应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提高,玉米产量、收获穗数、穗粒数、最大LAI提高,冠层内的光截获增加,光透射减少;同时,杂草的种类、数量和鲜重均有减少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杂草减少效应更明显。低均匀度处理的穗位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较小,空株率较大,提高密度可使株高整齐度得到改善;低密度高均匀度处理的茎较粗;根数对密度和均匀度反应不明显。因此,适当提高种植均匀度和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群体质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抑制杂草生长,改善玉米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连作、迎茬和轮作大豆对田间杂草群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大豆长期(10—13年)连作、豆麦豆迎茬、豆米豆迎茬、麦米豆轮作、麦豆豆和麦豆豆豆短期连作条件下大豆田杂草密度、杂草种群和杂草地上鲜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杂草密度以豆麦豆迎茬最大,且明显高于其它茬口,豆米豆迎茬田间杂草密度最小,杂草密度在不同年际间存在着差异;北方大豆田杂草主要有藜、鸭趾草、苋、稗、龙葵、野苏、卷茎蓼、鬼针等;藜、鸭趾草、苋、稗为所有茬口所共有;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使连作区一些杂草种类增加,这种差别主要是在双子叶杂草之间,单子叶杂草种类没有变化;豆麦豆迎茬田间杂草鲜重最大,但干旱年份各茬口杂草鲜重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5.
6.
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室内培养60d后,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20~40cm 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根系对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湿度变化,相对湿度20%时玉米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而相对湿度30%大豆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加入甜菜根系后蔗糖酶的活性均有一定升高,加入玉米的根系无明显规律,加入大豆的根系使得蔗糖酶活性普遍降低.  相似文献   

7.
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引起的大豆猝死症与大豆胞囊线虫病联合导致大豆严重减产。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玉米、大豆轮作对降低猝死症的有效性,若轮作有利于大豆根部健康,则可以改进病害防治措施。试验田设在印第安纳商业用地,2003—2006年期间为玉米—大豆轮作两次循环,但是没有提供玉米—大豆轮作与大豆连作的产量效益对比。轮作区叶片和根部猝死症的严重程度均不低于大豆连作区。在某一试验点,与轮作相比,大豆连作抑制了猝死症的发生,但是大豆胞囊线虫大量繁殖。在另一试验点,大豆连作抑制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繁殖,但是所有处理中猝死症均受到了抑制。数据表明,土壤抑制能单独影响猝死症的重要病原体。因为大豆胞囊线虫能够增强猝死症的症状,因此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也会减轻猝死症的发生程度。目前,由大豆+玉米构成的轮作系统易导致土传病害复合发生,因此,简单的玉米大豆轮作被认为不具有可持续性。虽然在此试验中大豆连作能抑制病害,但是由于试验以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其他作物在内的轮作可能有利于提高大豆玉米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大豆田的杂草以禾本科、苋科杂草为主,优势种主要有马唐、马齿苋、狗尾草、蟋蟀草、反技苋等。在防治过程中要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大豆田杂草种群普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田的杂草以禾本科、苋科杂草为主,优势种主要有马唐、马齿苋、狗尾草、蟋蟀草、反技苋等。在防治过程中要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以来,抗草甘磷大豆品种被阿根廷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农民迅速采纳。这种高使用率应该归因于单一除草剂(草甘膦)施用的简单性,这种除草剂具有高效性,它可以控制多种杂草,并且相对应用于传统作物的农药,草甘膦技术成本低。在2001—2002、2002—2003、2003—2004年间大豆的生长季节,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田间试验,目的是研究不同草甘磷防护措施对大豆杂草群落多样性、杂草控制、个体残存、繁殖力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另外,也对马唐、香附子和鸡冠曼锦葵三种重要的杂草进行了研究。田间调查和田间试验在小麦和大麦收割之后立即免耕播种大豆田进行(两季作物体系)。试验建立在商业大豆作物的基础上并且包括施用草甘磷一次、施用草甘磷两次和草甘磷加残留的咪草烟除草剂的不同处理。香附子、马唐、繁缕、藜和莎草,在大豆前茬作物田间是普遍的杂草,这显示了在两年内区域的稳定性超过80%。有四分之三的田间试验显示,在施用两倍的草甘磷和除草剂的单一施用相比,大豆产量并没有增加。另外,还有一个相反的影响,当在作物生长期间只施用一次草甘磷要比施用两次草甘磷或者施用草甘磷加咪草烟的杂草种类丰富。由于马唐出苗期长,躲过了草甘磷的早期处理。同时,香附子和鸡冠曼锦葵由于特殊的抗性而幸存。结果显示,控制草甘磷的应用,可以在提高大豆产量的同时减少其对杂草多样性的影响,但这要取决于杂草的种类和丰富度。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的种群组成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田杂草种群及其分布的研究是杂草防除的基础。只有查清各地农田的杂草种类,并根据各自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作物地中出现频率、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区分出农田常发性杂草和非常发性杂草,确定出各地的主要杂草种类和群落类型,才能制定出正确适宜的防除措施,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套种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套种玉米田均以一年生杂草为主 ,其中二高山 (海拔 12 0 0~ 80 0m)以一年生阔叶草为主 ,低山 (海拔 80 0m以下 )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喷水后盖膜 ,杂草发生多集中在破膜引苗后 15~ 2 5d ,发生率二高山达 4 9 96 % ,低山达 6 6 6 7% ;而不盖膜的同期二高山只发生 12 % ,低山只发生 10 6 % ,直到下透雨马铃薯出苗和玉米移栽 4 0d后才出现明显高峰 ,说明杂草萌发与土壤水分关系紧密。试验筛选出高效、经济的除草剂 (5 0 %乙草胺乳剂 )及其用量等应用技术 ,并进行了示范验证。结果表明 ,黑色地膜覆盖控草效果达 95 %以上 ,增产增值达 17%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夏大豆生长期气温高.雨水充足.有利于杂草的发生和生长.近几年.鲁南及鲁西南地区大豆田杂草发生逐年加重,杂草种类多、危害重,一般减产20%~50%,成为制约当地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夏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发生特点以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多次进行药剂试验.总结出一套夏大豆田间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马辉 《杂粮作物》2002,22(3):167-169
通过比较Bt转基因玉米和常规玉米(丹玉13号)的玉米螟卵量、被害株数及田间一些动物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Bt转基因玉米对玉米螟具有较高的抗性,而且这种作用是持久的、稳定的。另外还发现,Bt转基因玉米对非鳞翅目昆虫及其他动物的影响甚微,可以认为Bt转基因玉米对田间生态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室内模拟连阴雨天气,对18个大豆材料进行高湿诱导霉变处理,通过籽粒霉变程度分级,比较不同材料间的霉变敏感性差异,同时考察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材料对籽粒田间霉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黑色和棕色种皮大豆较黄色种皮大豆的霉变抗性更强。霉变使各大豆材料产量显著下降,产量损失在23.14%~96.55%之间,产量损失率与霉变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产量损失率(Y)与霉变指数(X)的回归拟合方程为Y=1.34X+24.51,R=0.98。霉变还影响大豆品质,籽粒蛋白质、脂肪的相对含量随霉变程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而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的绝对含量均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霉变使籽粒百粒重降低,并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会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抗性的大豆种质资源为抗霉变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个玉米品种和5个大豆品种间行和同穴混种的方式,研究大豆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影响大豆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的组合对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登海11玉米与南豆12大豆组合的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组合对单株产...  相似文献   

19.
系统调查了大豆蚜在3个大豆品种(辽豆15、辽豆18和辽豆22)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在温室自然变温条件下利用小纱网笼罩法组建了大豆蚜在这3个大豆品种上的实验种群生殖力表,以了解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大豆蚜在辽豆22上发生量明显低于辽豆18和辽豆22.种群净增殖率(Ro)、平均世代历期(T)和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省沂蒙山区夏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化学除草剂除草(CK)、不除草(W0)、苗期人工锄草1次(W1)、苗期+开花期人工锄草两次(W2)4种处理方式,研究除草次数对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和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田中9种杂草的多样性指数以W0处理最高,W1处理次之;花后40 d,W1、W2处理玉米地上部生物量与CK差异不显著(P>0.05),W0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产量也表现出相同规律。研究表明,当地苗期适时进行1次除草,不仅能维持杂草多样性,而且可避免作物产量损失;与人工锄草两次相比,1次除草能省工省时,减少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