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畜的汗症分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大热出汗,剧痛出汗,气脱出汗等,与机体营卫气血的运行有关。中兽医古书中云:“盗汗,睡而汗出,醒而汗止”,即家畜夜间休息时出汗,白天时则少汗或无汗,在冬季,有时清晨可见畜体被毛上因夜间出汗而结的一层白霜。同时征风舌红,少津,粪便干,脉细数。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盗汗为奶牛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产后,病因十分复杂,大多因产后饲养管理不当,日粮不均衡,久病失治、误治,外感寒邪,内伤脏腑,饮食失调等引发的一种动物机体气血津液亏耗性疾病。现代中兽医称为自汗症或  相似文献   

3.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病,多数发生于分娩后数天内,个别的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本病多数是由于不合理的饲喂造成内分泌紊乱而致,其主要特征是意识紊乱、知觉丧失、四肢发凉及体温下降。本病多为散发,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平均产奶量也会下降10%,若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例2005年5月,山东威海一奶牛养殖场发生该病,据饲养…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奶牛酮病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兽医界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从事奶牛场养殖技术指导与管理,收治了几例奶牛酮病,现将治疗与预防的措施简单报告如下,以供同行们在实际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奶牛乳房疾病,探讨了奶牛乳房疾病的中兽医诊疗,为奶牛乳房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病理性因素引起的真胃解削位置变化,使消化机能发生障碍的一种内科综合疾病。该病以高产奶牛多发,尤其是妊娠牛和经产牛多发,而青年牛发病较罕见。真胃变位的并发症多见瘤胃弛缓、积食和慢性瘤胃臌气,而并发贲门堵塞者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时有神经症状。主要发生于产后泌乳第一个月的高产奶牛和营养状况良好的奶牛,也发生于其他能量摄入不足的各个泌乳阶段。在各奶牛场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为20%~25%不等,发病奶牛不仅产奶量显著下降,发情延迟,配种不孕且易引起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给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奶牛多汗症是指非因炎热、劳役、运动而经常自行大量出汗的疾病。按中兽医理论认为多汗多由心虚或肾虚所致。心气虚 ,则卫气不固 ,腠理不密 ,而成自汗 ;肾阴虚 ,阳无所附则盗汗。夜间阳潜阴藏 ,肾阴虚 ,则阴不纳阳 ,阴虚阳浮 ,津液随时外泄而出现盗汗。根据临床症状、治疗原则 ,奶牛多汗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1 阳虚自汗症 临床症状 :精神、食欲、体温均正常 ,每日汗出如雨 ,中午更严重。口色淡红 ,凫脉迟细 ,背部热汗。治疗 :以补气固表为主。采用玉屏风散 :黄芪 90g ,白术 6 0g ,防风30g ,加牡蛎 4 0g、浮小麦 12 0g、大枣 6 0g ,水煎灌服 …  相似文献   

9.
子宫脱是产后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很多农村常被老百姓俗称为“吹葫芦”。该病是临床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且该病治疗后很容易复发而通常久治不愈,很多高产奶牛因此而淘汰,给广大奶牛养殖户带来很大危害。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针对奶牛产后子宫脱的诊疗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为兽医同行处理类似疾病提供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原因 1.精料喂的过多,而又缺乏草料,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瘤胃内环境的破坏可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屏障作用减弱,使有毒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此外,在瘤胃发生炎症的情况下,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织胺,这些都可诱发蹄叶炎。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的产后盗汗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也不乏其病。笔者在2005~2011年间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奶牛产后盗汗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因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奶牛产后耗气伤阴,阴虚内热迫汗外出,故阴虚是本病的主因。多因奶牛营阴素亏,加之产犊时失血伤津,更进一步损伤阴液,以致阴虚内热。奶牛夜间休息时,阳乘阴分,迫津外泄,所以会出现盗汗。早晨醒后阳气卫外,充腠理,实皮毛而汗自止。2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2例均为城子街镇兽医站门诊患畜,年龄5~11岁,病程6~30d。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辽东学院奶牛场治疗胎衣不下奶牛3头,其中2号牛发病2次,6号牛发生1次;9号牛自第4胎开始连续三胎均出现胎衣不下,产后发情时间延迟,发情后配种也比较困难。2号牛、6号牛未见发情及配种之异常。患牛表现为胎衣脱出于外阴或悬挂于乳房后部及飞节之间,开始为粉红色,后呈暗紫色,上面沾有牛粪或泥土等;有的胎衣滞留于子宫中或仅进入子宫颈、阴道部需要进行阴道检查才能查出。由于胎衣不断刺激生殖道后段,有的病牛拱腰举尾,不断用力,还有恶臭气味,特别是发生子宫内膜炎时更明显。有时排出破碎的胎衣块,阴道检查摸到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20日,吉林市丰满区白山乡1头奶牛突然发病,主诉该奶牛产后1d(天)多,突然倒地不起,诊断为产后瘫痪,经5d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皱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DA)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皱胃形成机械性转移,是一种消化道梗阻及消化机能障碍的综合病症。由于皱胃变位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还未确定,所以该病的防治或预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但皱胃弛缓、低钙血症等可能是诱发该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9年8月12日,河北定州东亭村杨某饲养一头2.5岁荷斯坦奶牛,体重约580千克,产犊牛一个月,胎次为l胎,日平均产奶量33千克,发病已经5天。据畜主介绍,发病当天上午体温41.0℃,食欲废绝,反刍正常,喜喝水,经过当地兽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因气血双虚,大量泌乳,畜体抗病机能减弱。常以胎衣不下,恶露,淤血不净,或外感热邪病毒等,引起畜体高热。如治疗不当或病程拖长,火热虽去,余伏热邪经久不消,耗伤卫气营血,必将影响病畜的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加重畜体的气血亏虚。久伏热邪耗伤阴血,病畜出现以午后低热,夜间更甚且汗出不止并伴有类似前胃驰缓的消化障碍及泌乳下降的症状,中医称为阴虚发热。  相似文献   

17.
瘤胃酸中毒在奶牛的馒头中发病较普遍,尤其是高比例玉米饲喂的奶牛。我们曾对多例奶牛的瘤胃酸中毒病例进行了诊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是由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而引起的营养代谢病,多发生于产犊6周内高产奶牛。此病在养殖实践中时有发生,奶牛一旦患病,食欲降低,产奶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漫长,这将给奶牛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005年11月份,在虞城县多个奶牛养殖小区集中爆发了奶牛酮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11月上旬,豫东地区经历一次大的寒流,天气骤冷,许多养殖户没有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奶牛受凉,随后发病。经调查,6个奶牛小区中,56个养殖户的67头奶牛发病,其中35头奶牛是在产后1周内发病,16头奶牛是在产后第2周发病,10头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两例典型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治疗,根据其发病原因,发病的特点以及临床症状,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对于产后瘫痪治疗的方法应该依据奶牛的病情确定。并且,本人认为对于产后瘫痪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瘫痪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于3~6胎(5~9岁)营养好的高产奶牛产奶最高时,顺产后头3d多发生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