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是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电力需求的保证,只有加快建设电压等级更高、网架结构更强、资源配置规模更大的电网才能满足电力输送和供应,保障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该文介绍了两个直流输电工程的实例,实现了将大电网连接起来,在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12月11日,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由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建设和管理的这一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工程,工程采用±800kV三端混合直流技术,西起云南昆明,跨越贵州,落点分别为广西柳州、广东惠州。据悉,工程送电规模达8GW,直流线路全长1489km,计划于2020年形成送电能力,2021年全部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3.
刘绍国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5,(1):45-47
本文根据新疆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对该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内容、点位、方法、频次、设施典型设计和成果要求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更离不开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在逐渐加重,反噬了我国经济发展.相关单位建立了合理适用的水土与自然保护方案,但是维护方案在具体实施中却困难重重.相关单位应该从根源上排除这些问题,使我国生态和经济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对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甘肃省陇西县刘家掌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监测,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工程实施对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该区域内蓄水、保土作用明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复合绝缘子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以技术角度入手对运行问题展开探讨,并根据结论对复合绝缘子今后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前景展开分析,旨在提高复合绝缘子的应用水平,推动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经济和科技都在呈现突飞猛进发展之势,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得到便利的同时,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破坏,与此同时,遇到一些洪水暴雨现象,会使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加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要开展河流治理工程,有效的利用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避免水土流失,使水利工程建设的有... 相似文献
8.
9.
10.
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会对工程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带来负面影响。以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从工程、生物和临时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并对其投资进行了初步估算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水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分析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以及实施水土保持的主要技术工程措施和采取的基本方法,探讨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的评价内容和现状。 相似文献
13.
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细颗粒泥沙絮凝 -分散对土壤渗透性、土壤可蚀性以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以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由此带来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存在的干旱与水土流失并存的问题,选取了垄向区田、鼠道、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等6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与时段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储水量大小的技术模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常规耕作。各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总蒸散量大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淤地坝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在黄土高原地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研究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已成为泥沙研究和水土保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次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马家沟为例,分析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措施中的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7年年均减沙量最大的是淤地坝,其次是梯田,依次为林地和草地。坝地的减沙量贡献率在1990~2000年为41.51%,在2001~2007年平均达到了46.58%。 相似文献
16.
华北玉米秸秆覆盖对砂土、壤土水土保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径流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覆盖对砂土和壤土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土壤质地下水土保持的临界秸秆覆盖条件。处理分为2种土壤质地类型和5个水平的秸秆覆盖度:0、10%、20%、30%和40%。结果表明:壤土抗侵蚀能力优于砂土,但透水性弱于砂土;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秸秆覆盖效益存在差异,相同的秸秆覆盖时,砂土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防治效果优于壤土;2种土壤质地条件秸秆覆盖度30%时可显著提高土壤入渗总量(25.7%~33.9%),减少产沙总量(22.2%~46.4%),对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考虑到过大的秸秆覆盖度(大于80%)会造成播种机堵塞,在华北保护性耕作研究实践中,建议砂土和壤土质地下的农田地表保持1 600~3 000 kg/hm2(30%~60%)的玉米秸秆覆盖,以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和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水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生物炭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及作物增产效应,并寻求最优生物炭施用量。2015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表径流、土壤侵蚀、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节水增产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生物炭施用量越高,水土保持效果越好;而对于大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则生物炭施用量为75 t/hm~2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流失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危害着该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大量入黄泥沙进入下游,导致河床不断抬高,给下游防洪及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近年来,众多水土保持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提出许多水土保持模式,探讨了评价水土保持模式减水减沙效益计算的水文法,SCS模型法以及水保法,并对三种方法就同一实例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给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宿迁市水土流失现状,编制了宿迁市水土保持规划,确立了水土保持目标任务,明确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提出了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方向,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