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某兆瓦级风机轮毂为研究对象,对轮毂结构进行分析,根据结构功能对轮毂进行尺寸优化,得出最优设计方案,使轮毂承受载荷能力大幅提高,轮毂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等性能指标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轮毂是汽车重要的部件,因为它起到承载整个汽车重量的作用。为了达到高强度和轻量化的要求,在对汽车的轮毂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其形状及尺寸上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以减轻汽车轮毂的质量。采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建立汽车五辐板轮毂的参数化模型,根据7180型轿车的相关参数计算出轮毂受到的弯曲载荷,运用ANSYS软件进行弯曲疲劳分析,进而进行轮毂的尺寸优化。通过优化分析,轮毂的质量减小了,确保轮毂在强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使轮毂达到轻量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汽车铝合金轮毂铸造工艺的更好发展,本文对汽车铝合金轮毂铸造工艺进行简要分析,通过阐述汽车铝合金轮毂铸造的重要性,加强汽车铝合金轮毂铸造工艺的关键技术,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为促进汽车制造发展献力。  相似文献   

4.
以某型号中高档前轮驱动轿车的前轴右轮轮毂轴承作为研究对象,对轮毂轴承进行Hertz理论分析,利用Romax对它进行三维建模并编辑载荷谱运行后得出接触应力,并将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一次二阶矩法,对轴承进行动态可靠性与灵敏度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omax的汽车轮毂轴承可靠性方法可以有效分析汽车设计过程中的轮毂可靠性与灵敏度,可作为汽车轮毂选型匹配与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有限元分析在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在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中的应用,并对某汽车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为产品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汽车镁合金轮毂等温挤旋成型工艺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汽车镁合金轮毂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温挤旋成型新工艺要求,自行设计了挤旋成型装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轮毂在径向上产生的连续局部塑性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变形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挤旋成型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明显增加了轮毂的连续变形区尺寸,变形路径合理,显著提高了成型效率与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7.
以汽车镁合金轮毂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温挤旋成型新工艺要求,自行设计了挤旋成型装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轮毂在径向上产生的连续局部塑性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变形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挤旋成型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明显增加了轮毂的连续变形区尺寸,变形路径合理,显著提高了成型效率与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Workbench软件对某型汽车轮毂面对面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进行基于力学仿真分析的动态可靠性研究。首先,简化轴承模型后采用SolidWorks建立其三维模型;然后,采用Workbench对轴承开展模态及谐响应分析,获取轴承空载与满载状态下的位移和等效应力云图,并分别提取空载前10阶与满载前6阶的振型和固有频率等动态性能参数,采用Workbench中的六西格玛分析模块对轴承进行可靠性分析;最后,加载增量载荷谱获取轴承的可靠度和可靠性灵敏度。研究结果与汽车轮毂轴承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汽车轮毂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及其可靠性研究可以为故障轴承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与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采用轮毂电机作为驱动装置,其簧下质量增加、垂向载荷增加等因素使汽车轮毂的强度和刚度都受到影响。因此,提出了对设计的轮毂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及优化。通过参数化设计轮毂结构,运用UG软件的NX Nastran模块对轮毂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选定模型材料及属性,创建网格单元,选定最大迭代次数,结合轮毂受力情况对模型施加约束及载荷,并以满足电动汽车轮毂强度条件下轻量化为优化目标,选定变量,得出优化分析结果,完成轮毂结构优化。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轮毂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减小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簧下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东方红—70型推土机,在工作中因负荷大,频繁前行后退,驱动轮毂承受着巨大的冲击载荷和扭曲力,驱动轮与轮毂的定位销易松动,使得定位销孔因磨损而增大,失去定位作用,从动齿轮、轮毂、驱动轮三者的紧固螺栓受力过大而折断,轮毂螺栓孔  相似文献   

11.
以一种空间五自由度4-SPRR-SP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应用工况对其进行运动性能评价与尺寸优化。建立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评价指标——运动/力传递性能,基于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输入螺旋、输出螺旋和传递力螺旋,并将其从局部坐标系进行坐标统一,通过增广矩阵法,得到机构的单位输出运动螺旋。将该并联机构作为搅拌摩擦焊机器人的主进给机构,并以焊接汽车铝合金轮毂为例,以优质工作空间(GTW)、全域传递指标(GTI)作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求解并联机构的尺寸最优值,绘制LTI性能图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构不仅其优质工作空间GTW明显增大,出现0.9的区域,而且全域传递指标GTI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车身内部布置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身内部布置是一个经常需要反复协调、修改、完善与评价的过程,汽车舒适性评价是车身内部布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坐姿舒适性评价模型和内部空间评价模型,并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乘坐舒适性综合评判方法.利用内部空间尺寸作为评价指标对内部空间舒适度进行模糊评价,以此来建立内部空间舒适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汽车内部布置舒适性的评价,并以实例验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驱动桥壳的试验模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汽车的主要承载件和传力件,驱动桥壳支撑着汽车的荷重,并将载荷传给车轮。同时将作用在驱动车轮上的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力,经过桥壳传到悬挂及车架或者车身上。因此,驱动桥壳结构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车设计的成败。本文通过试验模态分析,得出了驱动桥壳的模态参数,为以后的动态响应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某型号汽车的悬架系统,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对该悬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在ADAMS系统中构建悬架模型,展开平顺性仿真分析和悬架参数仿真分析,获得车轮定位参数仿真数据,并通过ADAMS/Insight模块对车轮定位参数做优化设计,找出合适的优化方案。这为以后的悬架改进提供了优化基础,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最终达到研究悬架参数对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某款配置了ABS的汽车为例,对液压制动系统的主要元件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基于制动压力调节单元和制动操作单元,在AMESim软件环境中搭建其模型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包括主要部件性能参数的变化对制动轮缸压力、制动轮缸流量和制动反应时间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管路压力与制动踏板力和制动踏板行程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汽车制动性...  相似文献   

16.
进行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算法研究,需考虑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首先建立基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非线性二自由度整车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训练逼近映射汽车模型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最后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由车速、转向盘转角等得到转向传动比控制算法。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整车模型与样本数据较好吻合,满足研究需要。转向传动比模糊控制算法考虑了转向轻便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轮毂生产线因人工目检带来的识别问题,提出以机器视觉为识别基础、Fisher判别为分类方法对轮毂进行识别分类研究。在对机器视觉系统获取轮毂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操作获得轮毂半径、轮毂辐条数、辐条类型、轮毂宽度的特征数据。进而用Fisher判别法对轮毂样本数据库进行学习分类。由检测结果得知,Fisher判别法对轮毂分类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悬架-转向系统的实际结构和组成构件的运动关系,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分析了其模型的空间结构、约束副、输入驱动及自由度,并对前轮定位参数及侧滑量进行建模。在输入路面跳动激励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直线行驶、左转、右转、左转固定角输入及右转固定角输入多行驶工况仿真,并动态测量前轮定位参数及侧滑量值,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指导汽车悬架及车轮定位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16×7J铝合金轮毂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内城市轿车循环行驶工况,分析轮毂行驶载荷谱,此种编谱方法可以真实反映轮毂所受载荷大小和作用位置。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轮毂受力危险点的应力-时间曲线,提取每一循环修正后的应力幅值编制应力谱。依据疲劳分析理论结合轮毂的S-N曲线,把应力幅值作为疲劳分析的基本参数,将改进的Miner公式用于轮毂的疲劳寿命预测,最终以"循环公里数"度量轮毂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建立了二自由度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汽车半主动悬架减振器阻尼控制中模糊控制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算法。采用浮点数编码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既提高了运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又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全局最优性。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能明显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