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机械》2022,(3):31-33
<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为了科学、规范、有序推广这项技术,切实发挥技术的稳粮增豆作用,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制定《2022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一、种植模式根据《邯郸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要求,邯郸市组织专家研讨并结合生产实际,推荐适宜全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2行玉米+4行大豆”、“4行玉米+6行大豆”两种种植模式为主。优先选择有喷灌或者浅埋滴灌灌溉条件地块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机》2022,(5):2-3
(本刊讯)2021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2022年度将继续推进两稳两扩的粮食战略,即在稳口粮稳玉米的基础上扩种大豆等油料作物.对于"大豆玉米争地"问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2022年1月20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全国大豆玉米面积已达700多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焦作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以及机具情况,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使用及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种大豆和油料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做实做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示范,全面完成2022年农业机械化工作任务, 2022年3月21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了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针对我国旱地多熟间套种植习惯,采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套种方式,集成品种搭配、扩行缩株、营养调控、减量施肥、绿色防控、封闭除草、机播机收等单项技术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按照《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各地要配合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天津市选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山西省将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山西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和大豆、玉米主产区农技专家,根据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的自然气候和生产特点,特制定山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2022,(4):37-38
<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除草剂品种选择、施用时间、施药方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科学规范带状复合种植除草技术应用,提高防除效果,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剂使用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振兴国产大豆、提升油料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能有效缓解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压力大等困难。在分析2022年西南、黄淮海、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现状进行概述,提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缺少除草剂喷施专用机具、收获专用机具,现有可用生产装备数量严重不足,机械作业质量不高、适用性差,机手操作不规范等;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出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阶段性发展建议,采取先部分后全部、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推进,先解决黄淮海及西北地区全程机械化问题,再针对丘陵山区进行研发,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全程机械化,最后综合利用自主导航辅助驾驶技术、自主避让技术及遥感遥测技术等电子信息及传感器技术,提升机具的机械化技术水平,为推动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全面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年际间交替轮作,可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问题.为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应用,提供有效机具装备支撑保障,针对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技术模式制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  相似文献   

11.
张烨 《农业机械》2023,(6):90-92+96
农机与农艺相互匹配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关键,通过总结昆明市2022年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机械化生产适应性为主攻点,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适用机具研发改造与推广应用、提高丘陵山区机械适应性、加强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农机农艺示范基地建设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2022,(4):43-44
<正>近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为了农业领域的一个高频词汇,在各种场合被频频提及。如2022年中央1号文件对其作出重要表述;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四川、河北等地的调研时,多次强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各地也相继发布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具的补贴政策。让我们了解一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北平原地带,农业种植结构为麦稻连作、麦玉(豆)连作一年两熟制。全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13hm2,覆盖14个乡镇,种植模式以6行大豆+4行玉米为主,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械植保、联合收获、秸秆处理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发挥边行优势,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泗水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结合农机技术,可以实现大豆和玉米产能提升。通过数据分析,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主要的问题是配套机具较少,生产装备数量不足。这导致整体作业质量不高,适用性较差。因此,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核心,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推进,实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全面机械化。通过配以遥感技术、自主导航技术、电子信息传感技术等,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水平,为我国其他省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对平凉市大豆玉米及其机械化生产特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种植效益低、气候和市场影响大、机械化技术不成熟等制约平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优选适宜的种植方式、加强农机农艺与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优势、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力,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与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的间作、套种基础上创新发展出来的种植一季可以收获两种作物的高效种植模式,其原理是将低位作物的大豆和高位作物的玉米在空间上进行复合布局,充分发挥各作物自身优势,实现大豆、玉米的“一季双收”。该模式能提高土地产能和利用率,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达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的目的,是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大豆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广东玉米、大豆的种植现状,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点,总结了广东省玉米、大豆生产面临的机械化问题,提出了广东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改进策略,以实现种植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农机科技推广》2022,(10):14-16
<正>当前,即将进入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大面积收获期。为加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针对部分地区机收经验不足、损失预期偏高等问题,聚焦“3+2”(3行大豆+2行玉米,下同)、“4+2”(4行大豆+2行玉米,下同)种植模式,制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减损收获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其他技术模式可参照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2022,(4):39-42
<正>为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组织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和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为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下简称复合种植)配套机具供给,提供有效装备支撑保障,针对大中型机具保有量较多的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主要技术模式和主流机型,  相似文献   

19.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保障我国玉米和大豆产量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本文从品种选育、种植模式研究和配套机械设备的研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技术问题进行展望,为后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今天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保障工作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种大豆和油料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安排布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全省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种收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