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汉平原小麦受涝减产函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协清  言鸽 《灌溉排水》1993,12(1):22-25
  相似文献   

2.
提供了一种基于涝水过程的水稻受涝损失估算方法,将受涝淹水数据中第1天淹水深度和淹水历时数据代入水稻受涝减产率函数,得到第1天的水稻受涝减产率;根据受涝淹水过程数据,代入水稻受涝减产率增量函数,计算得到水稻逐日受涝减产率增量;将计算结果代入水稻受涝减产率累积叠加公式,计算水稻逐日受涝累积减产率.该方法基于淹水深度、淹水历时与水稻受涝减产率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插值、增量叠加的一套计算流程,能够计算逐日水深变化条件下逐日水稻受涝累积减产率,进而得到一次变淹水深度过程下稻田受涝减产率的累积过程.减产率函数计算的产量损失与试验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5%,其相关系数大于0.84,模型模拟效率超过0.71,模型模拟精度已达到乙等精度以上.该方法可应用于水稻种植区涝灾损失计算和评估,为水稻种植区灾后补救以及灾前预测提供了科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期的严重干旱,频繁的冻灾、病虫害,以及管理粗放等造成的2008--2009年度闻喜县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预防小麦减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期的严重干旱,频繁的冻灾、病虫害,以及管理粗放等造成的2008年-2009年度闻喜县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预防小麦减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受涝模式下水稻抽穗开花期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分蘖期到抽穗开花期设置4种不同模式的受涝处理(分蘖期到抽穗开花期3个生育阶段连续受涝、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2个生育阶段连续受涝、抽穗开花期保持较小渗漏量受涝、抽穗开花期保持较大渗漏量受涝)来研究农田不同受涝模式对水稻抽穗开花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日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荧光值Fo、最大荧光值Fm、原初光...  相似文献   

6.
多阶段受涝渍综合影响的农田排水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棉花2年(2003~2004年)的涝渍兼治农田排水试验,研究了作物在全生育阶段均受涝渍影响的农田排水指标,还对多阶段涝渍共同作用下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年的实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涝渍共同作用下的农田排水指标与棉花的相对产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对各生育阶段对涝渍的敏感性进行了排序,可供涝渍综合影响下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肥处理对受涝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受涝稻田土壤质量的改良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常规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 2种灌溉方式和稻草还田+化肥(F1)、稻草还田+化肥+土壤调理剂(F2)、稻草还田+化肥+炭基肥(F3) 3种施肥处理配施对分蘖期、抽穗期、收割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对水稻全生育期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分别增加5.60%、13.16%、29.76%。与施肥处理F1相比,F2、F3处理的全生育期脲酶活性均值分别增加3.81%、8.65%;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值在分蘖-抽穗期分别增加6.74%、2.29%,收割后分别减少9.58%、20.85%;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值分别显著减小37.03%、37.37%(p<0.05)。间歇灌溉配施土壤调理剂或炭基肥可以更有效增加受涝稻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炭基肥对提高脲酶活性的效果优于土壤调理剂。间歇灌溉能够减小土壤调理剂和炭基肥施用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改善受涝稻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8.
油菜花荚期涝渍胁迫对产量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花荚期油菜在淹水条件下产量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油菜相对产量与涝渍综合水深SFEW30呈显著负相关(R2=0.979 8).减产幅度随着淹水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淹水直接导致油菜角果数减少、千粒重和产量降低等变化,对油菜株高和有效分枝数影响不大,在供试土壤为马肝土的条件下甘蓝型油菜耐淹天数为5天左右.为了不致造成较大减产,油菜花荚期的涝渍综合水深SFEW30应控制在65 cm·d左右.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受涝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当地小麦品种新原958为对象,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1、3、5和7 d的淹水处理,并以当地常规灌溉处理为对照(CK)在测坑中进行受涝试验,观察和分析了涝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对小麦叶绿素、灌浆速率和产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与CK相比,孕穗期淹水7 d(wb7)处理的叶绿素显著降低了16.64%,籽粒灌浆速率降低了95.02%,产量降低29.6%,千粒质量降低了6.15%;灌浆期淹水7 d(wg7)处理的产量较CK减产25.9%。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都会造成小麦减产,尤其是孕穗期淹水处理。因此,在小麦生产的日常管理中,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以免造成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0.
涝渍胁迫对冬小麦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位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麦田水位调控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农田水层深度、地下水埋深下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淹水水位较浅且历时适中对冬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小,相同水位、相同淹水历时条件下,水位回落速度越快净光合速率越大;不同控水条件下,冬小麦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M”形.上午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急剧增大,下午随有效辐射减弱和温度的降低大幅度下降,中午变化较缓,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1:00和13:00左右,12:00左右有明显的下降,即出现“午休”现象;此外,小麦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净光合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空气湿度和风速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渍害是南方麦区较普遍的自然灾害。国内对小麦渍害的研究较多,但在小麦受渍害后对其生态和生理的影响与渍害临界指标的定量研究却较少。从小麦在清水条件下的根系的适应性、忍耐力,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面着手,研究和探讨了小麦受渍害致死的临界指标,从而为科学排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拔节孕穗期受涝后农田水位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产量、籽粒品质、水氮利用及氮磷负荷的调控效应,于2020—2021年在南京市江宁区开展测坑种植试验。以冬小麦品种“扬麦25”为试验材料,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受涝后设置高、中、低3个农田水位(即受涝1d后农田水位3d内降至-40、-60、-80cm)和低、中、高3个施氮量(160、190、220kg/hm2),以不受涝且常规施氮190kg/hm2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涝渍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籽粒粗蛋白含量、籽粒赖氨酸含量均随农田水位的降低和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氮肥偏生产力随农田水位的降低和施氮量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负荷随着农田水位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与对照处理相比,试验设计农田水位下,增施氮肥(220kg/hm2)可以缓解涝渍对冬小麦植株的不良影响,促进冬小麦干物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4.76%~23.81%、2.75%~9.19%;中、高农田水位下氮肥减施(160kg/hm2)导致冬小麦分别减产2.20%和14.0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下降4.55%和9.74%;低农田水位可以降低因氮肥减施导致的减产效应,使得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8%、23.49%。农田水位越高,其控水期间综合涝渍程度越大,对应产量越低。此外,短期内涝对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具有积极效应,与对照处理相比,各处理对应粗蛋白含量提高11.50%~20.21%。综上,以高产、高效、减污、提质为目标,建议冬小麦拔节孕穗期5cm水层受涝1d后,农田水位3d内降至-80cm,施氮量为220kg/hm2。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南方以及类似易涝易渍农业区冬小麦种植及涝渍灾害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句容市小麦梭条花叶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近几年在句容市小麦上发生明显,并呈逐年加重态势,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一定威胁.由于该病出现黄苗症状,易使种植农户误以为发生药害,再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易错过防控适期.而该病发病后一般减产5%左右,重的减产20%以上.现根据该病在我市发生现状及特点、加重发生原因,提出相应防治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麦腥黑穗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灾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而且病菌孢子含有毒质及腥臭的三甲胺等,使面粉不能食用,给农民造成了经济损失。过去在绛县部分乡镇曾有连片发生,到2004年全县发生面积达100hm^2,通过几年的加强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在绛县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地块仍有发生,因此还要加强小麦腥黑穗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油菜多过程受渍抑制天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和测坑试验,对油菜相对产量与抑制天数指标的关系,油菜各生育阶段的受渍敏感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油菜相对产量与抑制天数指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各生育阶段的受渍敏感因子也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干热风对小麦后期生长危害较重。其主要是通过干燥、高温、热风三种要素共同作用,致使小麦籽粒瘦瘪而减产。一般轻则减产10%~20%,重则减产30%以上。从生产实践看,目前防御干热风的有效途径有三个:即生态法、物理法、化学法。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的力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茎秆强度的研究对于农机研发、抗倒伏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截取秸秆的一部分进行室内力学研究,这种方法破坏性强且难以表征作物在田间的实际生物力学特性。为此,以自然生长状态的小麦为研究对象,运用弹性梁弯曲理论,分析小麦茎秆在横向受迫条件下产生的回弹力T,并给出回弹力的具体表达式,发现回弹力T与反映小麦茎秆强度特性的弹性模量E、截面惯性矩I有关。同时,设计了单株小麦回弹力实验测量系统,在小麦收获期使用该测量系统进行实验验证,比较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测量曲线与理论曲线基本吻合,通过分析同一小麦茎秆不同作用点处回弹力的差异,可反映出不同茎节处的机械强度。研究表明:将回弹力作为小麦茎秆机械强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是可行的,可为农作物茎秆力学特性检测仪器设计以及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技术过程、技术特点分析、关键栽培措施三方面,对榆次区小麦垄作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小麦节水高效立体栽培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小麦高产创建的核心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闻喜县在小麦高产创建过程中以集成技术为核心,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原则,因地制宜组合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机收已逐渐成了小麦收割和收获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收割机械不断普及的环境下,机收作业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机收损失问题有待解决。对此,本文分析了小麦机收损失的原因,并重点研究了小麦机收损失的原因,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