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播在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草地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层中播种适应性强、有价值的优良牧草,是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补播对草地植被的影响及其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的山地草原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比例提高,山地草原补播红豆草、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后,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山地草原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比例明显提高,草地群落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松土补播红豆草对昌吉市退化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土补播红豆草对昌吉市退化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松土补播红豆草可以有效提高天山北坡中山带退化草地的生产力水平,松土补播第2年比封围区提高82.3%~92.5%。松土补播红豆草可以显著增加天山北坡中山带退化草地植被的覆盖度和高度,松土补播红豆草2年后,植被覆盖度较封围区增加50.0%~62.5%,植被高度较封围区增加38.9~48.0%。红豆草在天山北坡中山带退化草地的适应能力很强,松土补播2年后,红豆草已成为草地植被的主要成分之一,红豆草的定植密度达到34~76株/m2,定植率21.3%~47.5%。  相似文献   

4.
天然草地补播是在不破坏原来植被的前提下,在草群中补播一种或者几种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牧草草种,对原有天然草地进行修补和完善。针对西藏天然草场草原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的现状,探索性地提出了天然草地补播与改良技术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前山带退化荒漠草地上,用扁穗冰草、中间冰草、驼绒藜、木地肤、四翅滨藜等5种牧草进行临冬和早春两个时期播种;土壤处理方面进行全面松土、行内松土、不动土3种处理方式补播.最后确定适宜当地补播的牧草种类,补播时期,土壤处理和补播深度等.试验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和驼绒藜在临冬时期进行行内松土补播,而且补播深度控制在1~4cm时,扁穗冰草的出苗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2.24%,95.24%;驼绒藜为10.58%和90.00%.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适宜的混播组合,利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别与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尧扁穗冰草也A. cristatum (L.)Gaertn页尧沙生冰草(A. desertorum Schult.)和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等4 种禾本科牧草以2颐1 的比例混播,比较荒漠草原区不同混播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状况和混 播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组合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扁穗冰草和紫花苜蓿+沙 生冰草两种组合居中,紫花苜蓿+蒙古冰草组合最差;在荒漠草原中,混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的生物量,且豆科 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有利于两种牧草的正常生长,是一组很好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7.
天然羊草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封育、松土、施肥和补播是改良天然羊草草地的有效农业技术措施。封育可使植被的盖度增加1倍以上,牧草产量增加3.2倍。松土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总孔隙度增加。施肥可使产草量提高27.5%~84.7%,并能提高牧草的品质,深层施肥方法优于地表施肥方法。补播可使草地植被的盖度提高60%,牧草产量提高3.3倍。  相似文献   

8.
干旱地区优良牧草引种种植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索旱作条件下牧草建植技术措施,筛选适合内蒙古西部干旱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入选的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在灌溉条件下入选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圆柱披碱草、披碱草、苛刻冰草、扁蓿豆。  相似文献   

9.
补播对天然割草场植被恢复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补播豆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割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例分别提高17.14;、13.99;,且随着补播年限的增加,豆科牧草比例呈上升趋势;草地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地的草层高度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6.11;、32.36;,但草地总产量增减幅度不明显(P>0.05),且7月较8月草产量高、增产幅度大,可能与当年水热条件分配相关;补播对割草地原有植被各经济类群产量与高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补播豆科牧草对天山北坡中山带退化天然割草地植被的恢复和草品质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种优良牧草在不同播种方法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三种优良牧草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在不同播种方法情况下的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混播牧草比单播牧草在杂草防除,叶面积指数提高及生物学产量的增加有显著的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当地的饲料生产及草地改良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处中亚热带,夏季高温,伏秋干旱,冬季寒冷;土壤酸、粘、贫瘠,保水能力差;天然植被破坏程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在该地区发展牧草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工作难度大.1.在草种选择上,冷季牧草存在越夏问题,热季牧草又存在越冬问题,但又存在两类牧草都能引种成功的有利条件.因此必须选择适宜该地区特定种植环境的生态型草种.可以分别引种抗旱耐热的温带型草和抗寒能力强的热带型草,也应重视优良乡土草种的选择.2.播种保苗问题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应抓好深翻除杂、培肥土壤,重视播时播法,适当加大播量,齐苗及时追肥促进生长等三个环节.3.草地管理和利用问题,草地施肥应注意,建植初期各类肥料的效应是磷>氮>钾,随草地利用年限延长则为氮>钾>磷.4.发展种草养畜,应与发展农、林、渔业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姜家甸草场类型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姜家甸草场位于松嫩草原的中南部,为平原草甸草原类。可划分为羊草草场、羊草+杂类草草场、虎尾草+角碱蓬草场、小花碱茅人工草场、糙隐子草+杂类草草场和芦苇+杂类草草场6个草场类型。完善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建立合理的草场利用制度,退耕还草,采用松土施肥补播技术建立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是恢复姜家甸草场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坝上天然草场由于多年的不合理应用,特别是超载放牧、滥挖滥垦,加之管理不善,造成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草场植被稀疏裸露、草层低矮、优良牧草衰退。为尽快恢复植被,提高产草量,提出几种补播技术,供参考。 1 对植被稀疏、草层低矮的一级轻度退化草场,要从春季开始,禁滩围栏封育。近年来,由于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气候干燥对草地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由于畜牧业的发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牧草引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多试验研究初步认为,在浮山试区,豆科牧草保定苜蓿、苏联1号苜蓿、雷西斯苜蓿、晋南苜蓿、秘鲁苜蓿、红豆草,禾本科牧草杜康雀麦、草原雀麦、林肯无芒雀麦和菊科牧草菊苣等10种牧草是建立人工草地的高产优质牧草。豆科牧草沙打旺抗逆性强,是补播改良天然草坡的先锋草种。实行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适当早播、深播、精耕细作是旱农区建立人工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大搞植被建设以来,苏尼特左旗曾进行过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种植、高产饲料作物(青玉米为主)种植、松土补播、天然草场施肥及灌溉、草场围栏封育等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虽然搞了不少人工草地,但都没有效益而失败,原因主要是我旗降水量太少,全年只有150—200mm,蒸发量却高达2678mm,不适合搞旱作人工草地和松土补播等建设,灌溉人工草地比种植青玉米的产量低得多。  相似文献   

16.
不同混播草地建植第三年产量与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植第三年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与评价草地产量与质量的表现。【方法】以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鸭茅(Dactylis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3、4、5、6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对牧草产量、豆科产量比例、茎叶比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混播比例下,混5-1中豆禾比3∶7的产草量最高;不同混播比例之间牧草营养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混播种类下,混5-1与混6混播组合在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产量方面均表现较好,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混3-2豆科产量比例最高。混3-2与混6茎叶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不含红豆草的处理茎叶比小于含红豆草的处理。【结论】混播种类复杂组合产草量高于混播种类简单组合,而且草地产量与品质均受到混播种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百脉根(Lotus cirniculatus)是优良的豆科牧草之一,国外应用广泛而有效.美国在东北部和北部潮湿地带已种植近100万公顷,作为干草和青贮牧草,加拿大用百脉根建立混播放牧草地;原苏联将百脉根作为河谷草场补播的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18.
探索旱作条件下牧草种植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合旱作区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种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入选品种为扁穗冰草与红豆草。  相似文献   

19.
补播和施肥对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学红  杨富裕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5-18156
[目的]探讨补播及施肥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冷地早熟禾4种牧草进行补播,并采用牛羊粪施肥对草地进行改良试验,测定其牧草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化。[结果]在补播区,2003年牧草长势良好,改良效果十分明显,其中平均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增幅较大的是垂穗披碱草区和无芒雀麦区,经过1个冬天的生长,2004年牧草的平均盖度和鲜草产量明显降低;在施肥区,2003年植被盖度比对照区提高26%,2004年植被盖度较2003年又提高14%,并且鲜草产量上升较快,增幅达到20 g/m2。[结论]采用围栏、补播、施肥、灌溉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改良天然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牧草混播作为种植中的一项技术措施,对建立永久放牧地或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自2003年在新疆的28个县(市)全面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截止2007年底,累计安排退牧还草围栏工程建设面积9720万(667m2);在已退牧还草的草场上实施补播改良面积1698万(667m2);近两年来,加大了人工饲草料地的建设力度,牧草混播技术提高产草量、改善牧草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