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金洁 《农技服务》2010,27(5):663-666
根据国内外茶叶发展形式,分析了贵州湄潭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湄潭县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湄潭县位于黔北遵义东部,距遵义市区40公里、省会贵阳180公里,是久负盛名的中国茶乡和黔北粮仓,是中国现代茶工业发源地、全国茶叶基地第一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第三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承办地,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重点县。湄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海拔972米,森林覆盖率64.5%,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141mm,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近年来,湄潭县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紧紧抓住全省上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  相似文献   

3.
李荣娥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75-276,279
茶叶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逐步成为农村区域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湄潭县茶叶生态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该地区现有的经济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因子和社会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茶叶生态化发展,并针对它们提出茶叶生态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影响湄潭县春茶产量的气象灾害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湄潭县是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县,茶叶产业是该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春、夏、秋三季茶叶中,以春茶的品质最好,经济效益也最高。本文利用湄潭县历年气象资料对影响春茶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生频率及规律,为开展茶叶特色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趋利避害、科学种植茶叶提供科技支撑,促进湄潭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如何把我省由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 ,如何使我省的农村经济更快发展 ?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工作是大力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当前我省城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我省农村城镇建设的实际 ,我们认为 ,我省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应为县城镇。我们对我省 2 1世纪初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实现乡镇企业向县城的集中 ,实施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进行 ,实行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相结合 ,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必将为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 ,使我省农村经济有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要适应城镇的发展 ,作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助推贵州"500万亩高品质绿茶基地"的建设,结合贵州山区茶产业发展的实际,从茶资源的利用着手,就茶叶消费、生产成本效益、投资风险三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经济理论分析,初步提出"茶业经济"的概念,倡导茶叶发展应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理性发展、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主产茶区的调研、茶园土壤养分测定,结合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贵州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贵州茶叶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商科职业技术院校应发挥积极作用,为贵州农村输送实用性商务人才,为贵州"大扶贫"战略推进,落实精准扶贫,发展农村流通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效推动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总体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普适性问题。本文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湄潭县的一些经验做法,以期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安溪县作为全国第一重点产茶大县、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生产基地,茶产业已成为安溪县百万人口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源,在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中,必须牢固确立茶产业的支柱、优势产业战略地位。该文阐述了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研究分析安溪县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推进安溪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屏山县农村就业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少当地劳动力以油樟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油樟 产业发展却相对较为落后。对屏山县寺屏村油樟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优势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提 出新形势下基于脱贫攻坚下屏山县油樟产业发展对策,为屏山县油樟产业的循环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县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乡镇面貌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深入了解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以贵州盘县老县城城关镇和新县城红果经济开发特区作为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当地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新实践。并得出县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某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产业振兴根植于县域,依托于农业农村资源,能够繁荣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农村农 民的现代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要想大力振兴县域乡村产业,激活当地的产业经济,需要克服 乡村资源利用不活,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融合不强,产品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低,技术人才和经营团队匮 乏,农文商旅结合度不佳等难关。因此,本文将从县域乡村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面临的 问题、相应的策略入手,来分析县域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湄潭县危害茶叶的主要病虫害,为适时有效地防治茶叶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采取茶园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年至2010年度对湄潭县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田间消长规律以及主要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茶树的主要病害有5种,分别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苗根结线虫病,病...  相似文献   

17.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布局贵州区域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促进贵州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采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湄潭县茶叶种植区代表性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碎屑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砂泥土,土壤质地以砂壤、壤粘土为主,土壤风化程度较低、肥力较高、养分供应条件较好,所产茶叶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宜生产优质绿茶;碳酸盐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粘泥土,表层土壤为壤粘土质地,土壤风化程度高,随土层的深度增加,土壤质地愈加粘重,通气透水性能差,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较低,但所产茶叶茶多酚含量较高,种植茶叶宜采用浅耕与深耕相结合,并需增施有机肥、氮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东桑西移"产业结构的调整,贵州省荔波县抢抓"东桑西移"发展机遇,荔波县委、县政府决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桑蚕,为兴县富民闯出一条路子,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荔波属山区,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分析评估荔波各地气候条件,找准蚕桑在荔波适宜生长的地区对荔波县蚕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茶叶经济在安溪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安溪茶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安溪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是该如何审时度势、务实创新,将安溪茶产业发扬光大,走出一条富有县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