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2019年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开展的干旱对松材线虫病造成的松树死亡的影响专项调查,以及2017年和2018年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数据,通过分析发现,2017、2018、2019年松树死亡率差异显著,检出松材线虫比例与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差异不显著,年度间松树死亡率、检出松材线虫比例、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的均值间差异也不显著。这表明干旱加速了染病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病鉴定方法与评价(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松树病害,本文对松材线虫以及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松木、制品的鉴定与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69-170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毁灭性死亡病害,对我国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松材线虫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寄主松树受松材线虫感染后体内生理生化响应是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松树—松材线虫互作中寄主体内生理生化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的寄生虫中,松材线虫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寄生在松树中,从而导致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松树感染上松材线虫病,就会逐步干枯到死亡。与其他害虫相比,松材线虫病所造成的危害最大,而且危害更为显著。因此,文章主要介绍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措施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松材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松树的寄生虫,可引发松材线虫病,导致松树慢慢干枯,直至死亡。松材线虫是林业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会对松树造形成毁灭性的伤害。近年来,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传播扩散加剧。本视频介绍松线虫病的繁殖影响及传播方式,梳理松材线虫病发病机理,提出了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发生在松树上的疾病,对我国的松树资源造成了很严重的威胁。基于此,结合松树的具体生长情况,针对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展开分析,进而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伴生细菌与松树萎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年生黑松苗作接种材料,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和从线虫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分离物以及线虫与细菌两者的混合物,调查比较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消毒后的细菌分离物,松树不萎蔫,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松树发病枯死,而接种松材线虫和细菌分离物两者的混合物,松树发病更为严重。由此说明松材线虫的伴生细菌对松树萎蔫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导致松树发病枯死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是林业中危害最大的毁灭性流行病之一,主要由寄生在松树中的松材线虫引发,导致松树逐渐干枯直至死亡,而且松材线虫可以通过媒介和细菌对周边松树形成感染,从而对范围区域内的松树造成毁灭性的伤害,造成重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病症和传播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溪口风景区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的游客,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森林资源(主要由松树构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我们旅游发展的基石。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性病害,病原是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携带传播而侵染松树。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40d后就会死亡,松林从发病到整片毁灭只需2~5年时间。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被称为松树的"癌症"。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濒死树急救技术与救活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探讨被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濒死松树逆转的可能性,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当夏秋季松树表现出感病症状时,选择濒死松树,镜检松材线虫。确诊后,采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输液急救。试验表明,联合使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可使感病的马尾松急救成活率达83.3%;感病的黑松成活率达到75.0%。从急救成活可知,松树枯萎是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双重作用结果。用药物清除树体内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幼虫是濒死松树急救成活的基本机理。感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近年来成为了国内严重毁坏型病害。如何治理该病害成为了当今植物保护界研究热点,降低该病害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尤为迫切,现通过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前人对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成果:分析松材线虫伴生细菌的多样性,发掘松材线虫伴生细菌与松材线虫的关系,结合国内外研究松材线虫伴生细菌的致病性机理研究,总结得出松材线虫伴生菌种较多,没有明显的专一性,结合微生物细菌研究的发展,分离和鉴定出越来越多的细菌种类;指出了松材线虫与携带细菌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毒素在松材线虫伴生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及携带细菌对黑松复合的侵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不同松树上分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并从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体上分离细菌,将线虫无菌化处理后与从线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杆菌、产气肠杆菌混合接种无菌黑松苗和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线虫或细菌不能使黑松致病,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拟松材线虫只有与有毒性的荧光假单胞杆菌混合接种时才能使黑松无菌苗和愈伤组织发病,细菌通过线虫携带在树体内传播扩散,使松树致病。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线虫和细菌在松材线虫病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松树泌脂速度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松树不同树种、树龄、树势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差异,分别进行了树干泌脂速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树种中,松树泌脂速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在马尾松不同的树龄中,幼龄林>老龄林;在马尾松不同树势中,树势强>树势中等>树势弱.依据已知的树种、树龄、树势与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关系,泌脂速度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正好呈负相关性.因此,树干泌脂速度或树脂含量可能是评价松树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重要性状之一.在今后的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应注意选择树脂含量高的树种和品种;或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树脂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病根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松材线虫密度以及线虫演替规律的调查研究,对伐根在松材线虫病流行中的作用进行初步评价。认为伐根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很小,考虑到挖除病根增加的劳动强度和经费支出,今后在疫区内部可以不强调挖根,而在疫区的边缘应挖除病根以防止这种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自然蔓延。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获取准确、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利用纤维素酶活性、苯乙酸与苯甲酸含量和显色剂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为病树与健树酶活性差异显著.病树的光吸收值与健树的光吸收值差异不显著,但测定结果不稳定.显色剂测定病树内与健树内的显色差异明显,病树的显色结果呈深红色至浅红色,线虫愈多色泽愈深;健康材呈无色,感染拟松材线虫的松材呈清白色或无色.显色剂检测是简单、快速和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传播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群  巨云为  赵博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8-5800,5867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主要靠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传播,并通过天牛造成的伤口侵入松树,因此,掌握松材线虫的传播机制,有助于了解线虫病的发生机理和发生规律。综述了松材线虫与其媒介昆虫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松材线虫病早期症状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线虫侵入后病树的生理学、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过程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8.
大蜀山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60-162
根据大蜀山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疫点拔除项目实例,介绍了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以及森林植被恢复、检疫御灾体系建设等。通过局部皆伐、预防、监测并举防治松材线虫,同时改造林分、培育管护现有林,促进森林健康,提升森林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因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入侵对松林内植物群落演替、节肢动物群落、鸟类群落及微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展望了松材线虫病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方向。在探究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及措施上,一方面要深入探讨松材线虫的入侵机制,揭示它们对特定松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同时还应从增强系统自身抵抗性和系统应对生物灾害的自我补偿和生态修复能力入手,以期从生态尺度上探求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策略。参36  相似文献   

20.
肖立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3,(3):119-120,123
为了探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死木昆虫区系调查及虫种鉴定,进行了白僵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松纵坑切小蠹、马尾松梢小蠹、松瘤小蠹、额毛小蠹、松墨天牛为优势种。所用白僵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和萌发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中山陵地区的几种主要小蠹均能被白僵菌所感染,即均具有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由此推测,松墨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的途径很可能是:某种小蠹虫先感染白僵菌,然后该小蠹虫经过二次侵染,将白僵菌孢子转移给松墨天牛幼虫,从而导致松墨天牛幼虫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