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梅花是中国传统园林喜用的主题植物之一。传统梅园所追求的赏梅意境是一种以传统文人的赏梅意趣为导向的、浪漫的梅园境界。传统文人所追求的"物我交融"的梅花审美取向在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中仍然起到指导梅花种植和造景的作用。通过解析传统梅园美感生成机制,并以现代环境美学观点研究传统梅园的美感生成机制,指出梅园的环境美感是由感觉价值、形式价值和综合价值构成,并据此启发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  相似文献   

2.
梅花,蔷薇科李属,是我国原产著名花木,引种栽培历史达3 000年以上,在我国的栽培分布相当广泛。我国植梅、赏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梅花形色高雅、刚毅、圣洁,千百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梅花文化现象。梅花作为审美对象经历了由实用到审美的过程。笔者契合梅花栽培品种的演变及历代咏梅、画梅大家的代表作品从梅花的色、香、姿、韵、神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梅的审美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对于梅花引种驯化的记载大抵始于元朝,因此历代各有累进。当代陈俊愉先生自1957年矢志引梅北上至今,北京已成规模花事,创造了梅花引种历史的里程碑,改变了此前北京人多是听说或通过绘画、摄影作品而获得感知的尴尬。北京引种梅花的规模成功为促进梅花成为双国花之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北京梅花文化的欣赏提供了现实条件。梅花文化欣赏是中华民族一种比较特殊的花卉文化现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明载体,从古至今梅花文化欣赏的方式不胜枚举。自2003年以来,笔者有幸在北京梅花引种过程中不断体会梅花文化欣赏之魅力,今尝试归纳赏梅六诀,即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意在为梅花文化增添心香一瓣。  相似文献   

4.
南京植梅历史悠久,钟山脚下梅花坞曾盛于明、清。民国时期,中山陵园兴建纪念性植物园,梅花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区梅花产业逐渐实现景观、文化、科研的多元化发展。今日的梅花山以其规模宏大,环境优越,在国内赏梅胜地中堪称魁首,有"天下第一梅山"之美誉。同时,这里也逐渐形成以梅花为媒介的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心。本文力求理清其发展历史,既为了更好的保护梅花山这一文化遗存,也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梅花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植物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日本赏梅、赏樱名所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日本赏梅、赏樱文化史的发展变化过程,比较分析了日本的赏梅、赏樱文化的异同,最后概括了梅花与樱花在日本园林中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正>"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梅花作为四君子之首,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在全国八大赏梅胜地中,无论是按植梅的历史、规模、数量还是品种排比,南京东郊的梅花山皆堪称魁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梅山"。每当早春时节,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使数十万海内外踏青赏梅的游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7.
论乾隆皇帝与梅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创清朝最鼎盛时代的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喜爱梅花的君主。他不仅在不能露地栽梅的宫中植梅养盆梅观赏,而且到江南赏梅,曾六次到著名的赏梅胜地邓尉赏梅;他不仅自己画梅,而且喜欢收集鉴赏著名的梅画,甚至反复考证石碑上的梅画;他不仅用梅花装饰建筑、用品,而且用梅花比喻品格、精神;他不仅写诗文赞咏梅花之品格,也赞咏那些著名的咏梅之人;他非常赞赏那些以梅花自喻的高洁人士,特别是对开创唐朝最鼎盛局面的贤相宋璟“遥企名贤”,又是书梅花赋,又是写诗,又是作画,“手写古梅一本,摹勒廊壁,以志清标,庶使千载,下睹此树,犹景其人焉”。  相似文献   

8.
花人同化 畅神乐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家的畅神自然审美观主张赏花人在清新自然的赏花审美环境中,动用五官和肺腑,全身心投入地与花融为一体,人的身心均获得了自然美的滋补、疗养与慰藉,实现了天人合一、花人合一的最高自然审美境界——这正是道家赏花审美所追求的在天地大化中寻求"畅神"的自由境界!道家在中国古代赏花审美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以赏花审美为畅神之情、养生之艺、乐生之趣的民族花文化传统精华,理应继承借鉴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又是一年赏梅季,占地3000亩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梅花湾,两万余株梅花次第绽放。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大丰以全域旅游带动"绿色发展"。百花齐放巧做"花"样文章梅花湾景区曾经只是一个让市民休闲的西郊梅园,大丰千方百计"聚创新",让梅花湾逝去的历史传说在当下"复活"。梅花湾里除了3株已绽放几百年的梅王梅后外,还有一个隋朝大将军和梅花仙  相似文献   

10.
综合梅花的整体神韵和精神象征而言,梅花的美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雅不俗的品格;二是坚贞不屈的气节;三是先春而发的生机。简而言之,就是三种"气":"清气"、"骨气"和"生气"。有关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南宋时完全成熟,奠定了此后梅花审美的基本理念。"清气"和"骨气"是封建士大夫品德理想中的核心要素,两者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精神,构成了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人格追求乃至整个民族性格的普遍范式。梅花二"气"兼备,完整地体现了这种精神法式。梅花的"生气"之美,主要适应普通大众的爱好,与"清气"、"骨气"一道,显示出梅花雅俗共赏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11.
梅花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造景素材。作为有生命的造景元素,旺盛的生长势是其综合价值体现的根本,遵循梅花的习性特点,选择或创造适宜的场地条件是梅花应用的首要因素。本文从影响梅花生长的几个关键生态因子出发,分析总结了梅花在北方地区应用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梅花在更广泛地域的景观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与花比德 以美储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系列论文将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中华儒释道互补的赏花审美思想对于中国古代赏花审美传统所形成的深远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儒家的自然审美观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提出了"比德说",如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主导作用的儒家文化一样,儒家的与花比德、以美储善的自然审美传统已经普遍渗透于中国人赏花的自然审美意识之中,积淀很深;这一优良的中华花文化传统,可以为安顿当代中国人浮躁空虚的心灵提供丰富而深刻的智慧资源,理应继承借鉴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插花艺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东方插花艺术源于中国。中国原始插花意念始于佛前供花,发展于唐、宋,盛于明代。发展过程中,风格上受佛教、道家、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构图上受传统习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插花艺术的风格:自然、简洁、重视线条美;花材以木本花卉为主,作品常赋予精神上的意义,重视特制容器及花与容器相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咏梅诗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咏梅诗的分类研究为主要内容,从汉代乐府诗到近现代诗人诗作,概括得出咏梅诗发展的3个阶段。同时,分析归纳从汉代乐府诗到清末民初诗人咏梅诗作约1000首,对描写梅花品种、自身器官、观赏特性、生长地、梅花与人的情感、与梅花有关的社会活动、梅花精神品格之美、咏梅诗典故等主要方面的诗句进行了归类,运用图的形式进行分析,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梅花自身变化与咏梅诗发展的规律和联系。  相似文献   

15.
梅友二三事     
陈俊愉和赵守边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梅花专家。为了摸清我国梅花的家底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为了让梅花开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跋山涉水,为了让梅花走向世界服务世界他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为我国和世界梅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二人是生活中的挚友,更是工作中的诤友。  相似文献   

16.
自高句丽大武神王24年(公元41年)于《三国史记》记载"盛开梅花"以来,在许多诗、书画、建筑和工艺品上均能发现有关梅花的记录,但却很少发现有关亭梅和野梅的记录。韩国梅花研究院经过8年的全国性调查,发现了5株很有保存价值的梅花,并向政府提议将这5株梅花列为国家级文物。本文内容选自上述书籍,主要介绍国家级文物的古梅和名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杭州植物园从2009年开始的灵峰探梅景区整合提升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从完善园林景观、充实科学内涵、体现文化品味3个方面对整合提升进行了探索,目标是把灵峰探梅建设为国内一流的梅花专类园。  相似文献   

18.
梅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之一,古典专类梅花名园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文化渊源。本文简要综述了前人对我国古典专类梅花名园胜地的起源、历史与梅花文化等研究进展。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发展对我们传承梅花文化精神以及营建现代梅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