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季蚕豆种植技术及示范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反季栽培措施,改蚕豆冬种为秋种,变以粮作为主的蚕豆为优质蔬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幅度提高蚕豆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加工业的发展;简述蚕豆反季种植技术及示范成效。  相似文献   

2.
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旧县支柱产业烤烟与蔬菜间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季节性争地矛盾,提高单产、增加复种指数,稳定创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也叫白蘑菇或洋蘑菇,是世界范围销量最大,产量最多的食用菌。不但营养价值高,且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能。其主要生产原料取自稻草、麦草、玉米芯(秆)及牲畜粪等,产量高,效益好,开发商机无限。但由于许多菇农未能掌握技术或摆脱不了常规栽培方法束缚,不仅费工费时,且造成低产欠收以及病虫发生,得不偿失现象履见不鲜。如此好项目,即使从事数年生产的老菇农始终不敢大胆生产。即使贸然大胆投入者,最后越干越小,以至不干的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若能寻找一条栽培方法简单,达到较好目标的栽培技术则是广大食用菌爱好者盼望已久之事。  相似文献   

4.
温室新技术栽培产的双孢蘑菇的菇形、菇质均明显优于常规菇房产品,1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可产鲜菇2000千克,纯收入6000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地床栽培技术。以干麦草2000.0kg、干牛马粪1500.0kg、饼肥44.8kg、尿素4.5kg、硝酸铵29.4kg、过磷酸钙35.0kg、石灰40.0kg、石膏40.0kg为培养料栽培,100m^2栽培面积可产鲜菇2000.0kg,纯收入达6000元。  相似文献   

6.
7.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正>双孢菇是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我国目前栽培双孢蘑菇仍以稻草、麦秸等为主料,限制了双孢蘑菇在玉米产区的发展,而玉米秸秆大部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2005年以来,陇南市农业技术学校利用玉米秸杆栽培双孢蘑菇,经4a的试验,形成了一套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的实用技术,其生物转化率在33%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村新技术》2003,(8):12-13
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省工省料,生物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温室栽培的双孢蘑菇的菇形、菇质均明显优于常规菇房产品,1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可产鲜菇2000公斤.现将日光温室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麦秸加牛粪栽培双孢蘑菇不仅投入少、效益可观,而且变废为宝,减轻农村普遍存在的牛粪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其栽培技术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荷兰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工厂化栽培双孢菇历史悠久,生产分工明确,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最好,单位面积产量高,是我国的3~4倍。学习、借鉴荷兰双孢菇栽培技术,对提高我国双孢菇产量、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2007~2015年云南省旧县镇农业机械保有量、农业机械作业面积及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旧县镇农业机械从少到多,品种结构由单一到多样,存量不断增长,但旧县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双孢蘑菇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从品种选择、覆土研究、培养料配方、设施内环境调控、栽培模式5个方面综述了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模式化栽培技术的关键与创新栽培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基质压缩块栽培双孢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建森  武旭  李青  任丽萍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64-1066
作物秸秆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双孢菇可以充分利用其营养物质。但由于秸秆质地疏松、容积率小,导致菇棚利用率低。提出了秸秆基质压缩块双孢菇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此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双孢菇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提高菇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王静雯  何序君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196-199,203
以安徽省安庆老峰镇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为例,通过将文化要素与农业综合示范区整合的创新思考,从空间、产业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从而实现了示范区的农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闽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营林水平和杉木生产习惯,分别不同地位指数级和培育目标,设计了六种杉木组装造林模式,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营林技术措施和生长量。从1987年开始,五年共造林2000亩。各种造林模式早期(3~4年)的生长尚无显著差异;树高生长的标准差在0.5~1.0m范围,变异系数大小相差8%,而胸径生长的标准差为1~2cm,变异系数在20~30%的范围。文章提出为维护地力,应着手研究少耕或免耕的“生态经济型”的载杉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发展单季早熟晚粳的再探讨,中心内容强调三个坚持:1.坚持优化品种结构,适当发展早熟晚粳;2.坚持引种试验推广,深入挖掘优良种性;3.坚持栽培调控熟期,兼顾全年晚中求早。  相似文献   

18.
以曲靖市为研究对象,借助RS与GIS手段,分析2000-2020年曲靖市石漠化的演变特征,通过栅格统计和计算,得到2000-2020年曲靖市不同级别的石漠化土地规模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20年,曲靖地区不同级别的石漠化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重度的和极度石漠化的变化趋于平稳,石漠化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潜在的、轻度的石漠化依然存在。曲靖市的石漠化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部重、中部和西北部轻的总体特征,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另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极不稳定,容易被迁移到更高级的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区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过程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因此在恢复和治理环境上,要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而不能单方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624-15629
通过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刀耕火种农业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发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正是刀耕火种使山地民族社区人和森林都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同时实现了二者的和谐发展,但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变化,刀耕火种存在的条件不断消失,刀耕火种也必然消失,这说明任何一种物质生产方式都有其时空尺度的局限性,都必须以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为基础,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性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