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纯化法对大黄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黄极细粉(75μm)为原料,95%乙醇为溶媒辅助超声波处理,回流提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有效成分,分别以醇提水沉法和石油醚萃取结合pH沉淀法进行有效成分纯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各游离蒽醌含量,FM27 J冰点渗透压计测定注射液的渗透压,明胶法测定鞣质含量,比较2种方法对大黄注射液质量的影响。结果:石油醚萃取法和醇提水沉法制备的大黄注射液游离蒽醌总含量分别8.7386和0.104 mg/mL,生药提取率分别为1.74%和0.02%;石油醚萃取法制备的注射液渗透压、鞣质含量等均优于醇提水沉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苦参碱的提取工艺,以浸膏收率、苦参总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用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水煎煮法提取苦参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并采用乙醇沉淀及三氯甲烷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苦参粗提物进行纯化,浓缩药液浓度为每毫升1.0g生药时进行醇沉,醇沉后调节药液的pH值至9-11用三氯甲烷萃取3次。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苦参碱的提取工艺,以浸膏收率、苦参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用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水煎煮法提取苦参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采用乙醇沉淀及三氯甲烷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苦参粗提物进行纯化,浓缩药液浓度为1.0g生药/mL时进行醇沉,醇沉后调节药液的pH值至9~11用三氯甲烷萃取3次。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苦参碱的工业化提取。  相似文献   

4.
以辣椒为原料,采用醇提水沉法提取了绿原酸,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辣椒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74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黄芩中黄芩苷水提酸沉的最佳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芩苷得率作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混悬液醇浓度、酸沉pH值3种因素对黄芩苷水提酸沉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水提酸沉工艺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3 h、混悬液醇浓度30%、酸沉pH值2.0,此条件下黄芩苷提取物的得率可达9.758 8%。优化的黄芩苷最佳水提酸沉工艺操作简单、方法可行,为黄芩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筛选并确定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口服液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水提、醇提、水提醇沉3种提取工艺,以栀子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结合实际生产流程繁简、成本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工艺。其中水提工艺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醇提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水提醇沉工艺以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基础,进行醇沉终浓度和醇沉时间单因素试验。加味茵陈蒿口服液最佳工艺为水提工艺,即补足2倍吸水量后加12倍水,浸泡30 min,每次煎煮1 h,煎煮2次。考虑成本、工时等因素,采用水提工艺时具有成本低、提取效率高、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醇沉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含量、湿多糖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指标,依据响应面设计原理,并运用Design Expert 8.0.5b软件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醇沉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次数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85%,醇沉时间13 h,醇沉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验证的总评值为0.875 1,与预测值(0.900 4)偏差较小。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醇沉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醇沉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的含量及干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结果: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最佳水提取工艺为药材分别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0.5 h;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药液相对密度1.15,加醇浓度70%,静置时间为12 h。结论:优选出的水提醇沉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总化学成分(浸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提高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芪、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机理研究,为复方剂型改革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单因素考察,对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以水提后的浸膏重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浸泡时间、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4个因素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浸膏中的甘草酸含量作为醇沉优化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醇沉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得到复方水提最佳工艺:浸泡1 h、12倍加水量、煎煮4次、煎煮时间1.5 h;浸膏醇沉最佳工艺:80%乙醇浓度、4倍乙醇量、醇沉16 h。结合实际生产和成本因素,确定中药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为:浸泡0.5 h、12倍加水量、煎煮3次、煎煮时间1 h,65%乙醇浓度、3倍乙醇量、醇沉16 h,水提浸膏收率为57.2%,醇沉浸膏甘草酸含量为0.42%,均接近正交方案中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醇提水沉法对其有效成分绿原酸进行提取,以响应面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绿原酸的提取有显著影响,提取温度与溶剂用量倍数的交互效应较大:提取杜仲叶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8.9%、提取时间1.8 h、提取温度69.5℃、溶剂用量倍数10.5.在最佳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3.62%.  相似文献   

11.
白三叶叶蛋白提取及纯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材料探讨了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纯化方法。对白三叶叶蛋白提取中加热时间、温度、pH值、料液比、酸的种类等单因素以及纯化试剂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参数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90 ℃,pH值 4.0,料液比1∶2,沉淀的酸为硝酸。对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和料液比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因素为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80 ℃,pH值4.0,料液比1∶2。对叶蛋白纯化结果表明,纯化剂对叶蛋白纯度的影响依次为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但各种纯化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花椒籽油的水代法提取工艺流程及其相关技术条件。以最大出油率、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最大含量及最低酸值为3个量化指标,探讨花椒籽皮油处理、油分离与纯化方法以及研究降低油脂乳化的技术。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分析试验,得出较为合理的工艺试验值。结果表明,皮油处理时最佳NaOH浓度为0.20mol/L;水代法提油的最佳料液比为1:1,水浴温度为62.5℃,搅拌速度为60r/min,提取时间为60min;消除乳化的最佳试剂选用80%乙醇和O.36%盐酸,最终出油率为25.70%。该工艺其他条件与现有其他工艺的相关条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将超声波技术和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综合应用于提取茴香茎中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得出影响茴香茎中黄酮提取因素的主要次序为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5、超声时间20 min。抗氧化能力检测表明,该提取物抗氧化性显著,且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性越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设计,用一般提取法对桑枝皮中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分别结合微波法提取、超声波提取法和酶解提取法,比较提取效果。将粗提液进行纯化,并比较乙醇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效果。结果:一般提取法中最适的提取条件组合为提取时间100min、溶液—材料比20倍、pH5,同时结合生物酶提取法可将提取率提高18.57%;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可获得纯度84.57%的多糖。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提高鸡传染性法氏囊卵黄抗体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的效果,比较不同提纯方法对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效价的影响。制备高免蛋并测定其效价,在实验室通过直接离心法、酸化水提取法、氯仿提取法、聚乙二醇法4种方法分别对高免卵黄抗体提取及抗体效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自制卵黄抗体效价为1:64;直接离心法的抗体效价为1:128,酸化水提取法的抗体效价为1:16,氯仿提取法抗体效价为1:256,聚乙二醇法的抗体效价是1:32。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氯仿提取法后检测的抗体效价最高,是临床提取抗体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高热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水提取的最佳条件,比较3种醇沉浓度(50%、60%、75%)对高热清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以10倍量水,浸泡0.5h,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时,水提液中黄芩苷含量最高;3种醇沉浓度的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50%醇沉浓度时成本最低。根据最佳工艺路线制备高热清口服液,3批成品的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薄层鉴别与pH值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的含量做为评价指标,是筛选其不同制备工艺的有效方法。按照最佳工艺路线制备的高热清口服液成品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对鸡血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优化选择,以单因素考察为试验基础,选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四个因素对鸡血藤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范围内鸡血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提取液浓度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提取料液比1:20,此条件下鸡血藤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4.90%。同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中提取时间对提取率影响最大。综上,此提取工艺方法绿色、简单,可为鸡血藤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挖掘莲子心功效,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干浸膏得率、总生物碱含量、总黄酮含量作为判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作为考察因素,综合评价各因素对莲子心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莲子心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0 min。该优选工艺客观可行、合理稳定,为深入研究莲子心的药理作用及其工业化大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了水稀释-饱和硫酸铵沉淀法(法一)和水稀释-冰乙醇分级沉淀法(法二)分离提纯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产率、纯度及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IgY纯度均较高,法一纯化的IgY的产率及蛋白活性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20.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ethanol solutions, isopropanol and ethylene glycol for extracting formaldehyde from fixed muscle tissue were compared. Similar samples of formalin preserved muscle were immersed in the test extraction fluids. After various storage periods the fluids were analyzed for formaldehyde content by sodium sulfite wet chemistry titration. The resulting data were compare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Ethanol, isopropanol, ethylene glycol and water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extracting formaldehyde from formalin fixed tissue.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extraction by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ethanol (20–40%) was linear. While 25 to 40% solutions of ethanol, 20% isopropanol and 25% ethylene glycol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at extracting formaldehyde, the actual percent formalin difference between water and the best extraction fluid (40% ethanol) was only 0.2% (2.43 versus 2.63%). This slight difference would hardly justify the added expense of using alcoholic or glycolic solutions solely for their extraction qualities. The problem of formaldehyde vapirs arising from embalmed tissue is associated with unbound and loosely bound formaldehyde. which can be removed by washing with various solutions. Precise methods for washing gross anatomical specimens are not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