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3.
通过对导致2022年春季漳平市毛竹林冰雪灾害加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及时清理受灾竹株、科学留笋养竹、合理采伐竹林、适时做好土肥管理和营建竹阔混交林等技术,使受灾竹林恢复至灾前生产力水平,为漳平市冰雪灾害后毛竹林复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南方局部地区时遭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山区、深山区森林遭受的损失尤为惨重。灾难过后,笔者应用有关部门对受灾地区进行的系统调查数据,分析了受灾严重的原因,提出了灾后生态修复对策,以期森林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6.
湖南省森林冰雪灾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典型冰雪灾害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营林措施下,冰雪灾害对人工商品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密度,加强抚育间伐,营造混交林等营林措施,从而提高林木抗冰雪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冰雪灾害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8年2-3月,采用典型取样法,设置20 m×20 m的方形样地,对湖北省受灾较重的鄂东南和鄂西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冰雪灾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鄂西南林木的受害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比鄂东南高2.0%、12.0%和12.1‰2)鄂东南常绿树种受害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比落叶树种高177.0%、260.0%、117.2%,而鄂西南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分别低23.4%、33.0%、33.0‰3)针叶树种的受害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比阔叶树种高14.7%、46.7%、48.2‰4)引进树种的受害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比乡土树种高54.4%、95.5%、92.6‰5)林分结构对林木冰雪灾害有重要影响.林分密度过大或过低均会使林木受灾程度加重,纯林比混交林受灾严重.7)地形因子直接影响着林木灾害发生程度,并表现出高海拔比低海拔严重,北坡比南坡严重,上坡比下坡严重,陡坡比缓坡严重.8)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如及时的抚育问伐和合理施肥等有利于减轻林木冰雪灾害.建议:进一步开展主要造林树种冰雪灾害发生机制和风险评估研究;重视优良乡土树种,慎重引进外来树种,但不能轻易放弃日本落叶松和柳杉这2个引进树种;贯彻适地适树原则,做到科学造林育林;注重培育近自然混交林;对天然林进行必要的抚育性间伐. 相似文献
8.
9.
桉树人工林冰雪灾害恢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冰雪灾害后的冻害调查和多次恢复调查,探讨了桉树冻害评价指标与恢复能力的相关性及其对桉树耐寒性评价的适用性,从灾后恢复水平评价了多种桉树和无性系的耐寒性,总结了不同种类和无性系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年龄和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恢复能力和恢复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置标准地调查毛竹林在冰雪灾害后的出笋及生长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和毛竹叶子样品并分析其N、P、K含量等.结果表明,冰雪灾害后毛竹的出笋数量提高,新竹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新竹平均高减少1.6 m,胸径减少2.2 cm;新竹叶片全N、全P含量差异不显著,全K含量1.400%比对照的1.734%减少了0.334个百分点,粗灰... 相似文献
11.
特大冰冻雪灾后长沙市竹类的冻害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遭受了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低温冰雪灾害.对冰雪灾害后长沙市75种(含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竹类的冻害程度进行调查,并于同年4月调查气温回升后冻害竹类的恢复生长情况.依据竹类的冻害等级和竹类的3种地下茎类型,对不同地下茎类型中竹子的冻害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冻害程度为Ⅰ,Ⅱ,Ⅲ和Ⅳ级的竹子分别有2,10,24和34种(含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未受冻害的竹种有茶秆竹、刚竹、红哺鸡竹、湘妃竹和爬地竹;2)所有Ⅰ级冻害的种类及70%的Ⅱ级冻害种类为合轴型,80%的未受冻害种类为单轴型;3)在合轴型的竹类中,属Ⅰ,Ⅱ和Ⅲ级冻害的种数分别为该类型总种数的10.5%,36.8%和47.4%,而复轴型与单轴型的竹类中均无Ⅰ级冻害的种类,前者以Ⅳ级冻害为主,后者以Ⅲ和Ⅳ级冻害为主,单轴型的竹类中无冻害的种类高达该类型总种数的11.8%,全市所有竹子中合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重,单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森林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2008年乳阳林业局辖区内受冰雪灾害破坏严重的针叶纯林进行全面更新造林和补植套种,并取得初步成效,为今后面对自然灾害人工修复受损森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冰雪灾害对南方森林可燃物及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冰雪灾害后,实地调查湖南省娄底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等受冰雪灾害影响的马尾松、杉木、枫香、樟树和毛竹林及新发生的森林火烧迹地,设置野外样地,采集样品.室内测定分析含水率、可燃物载量等因子,计算火蔓延速度等火行为参数.结果表明:冰雪灾害造成森林内大面积灌木和草类冻枯冻死,森林中有效可燃物负荷量在短期内成倍地增长,可燃物厚度增加,连续性变强.在调查的7个样地中,最低载量为12.23 t·hm-2,最高达到了50.26 t·hm-2.森林火烧迹地火行为非常复杂,火强度在1 500~9 000 kW·m-1之间,平均火强度超过3 500 kW·m-1,具有高强度火灾的特征;蔓延速度为111.67~972.71 m2·min-1;火烈度都超过50%,具备大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毛竹林冰雪灾害与环境、生物学特性和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浙江临安双石村和奉化石门镇两个不同受灾性质的样点,运用NMS、CCA和Monte Carlo分析了冰雪气候过程中主要影响毛竹林灾情的环境条件、自身生物学特征参数和经营管理手段.结果表明:双石(SJ组)与石门(SII组)两地样地的NMS聚类结果的最终压力值为7.7345>5,最终不稳定性值为0.00009<0.0001,表明2地样地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并于143个重复时找到最佳维数为3维,依据FB、DS和GR可分成2组,SI组总体环境解释量为68.4%,SII组总体解释量为95.6%,SI组样地受到雪压的影响较大,其外部因素和条件比受到冰害的SII组样地而言更为复杂;Monte Carlo测试表明SI和SII的实际数据和模拟数据的特征值有区别(p<0.01),而且受灾参数与冰雪灾害有相关性.受灾参数的CCA结果得到了较好的解释,钩梢对翻蔸、折断、破裂数量都有较大影响;立竹密度显著影响立竹形态结构的发育,影响立竹对冰雪灾害的敏感性;竹子的削尖度大大低于乔木(平均值为0.0078<0.01),且尖削度是一个较好地体现毛竹林冰雪灾害程度的参考参数.冰雪灾害受损程度和胸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密度和削尖度之间存在临界点.因此,竹林管理中要注意合理采伐和控制削尖度.数据没有显示由于坡向的不同所引起的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从三维图释可以看出,不同系列的变量反应了弯曲、开裂、翻蔸和开裂等不同受灾现象,因此在竹林管理中应区别对待.CCA与NMS的分析表明各种类型的干扰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其实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天井山林场2008年遭受特大冰雪灾害损毁的杉木林为对象,通过采用伐除受损杉木,人工引入木荷、黎蒴、火力楠、樟树等乡土阔叶树种,及保留杉木萌芽更新等方式,开展人工促进受损杉木林植被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修复5年后,形成了良好的杉木阔叶树混交林,萌芽杉木平均胸径达到4.41~5.48 cm,木荷、黎蒴、火力楠、深山含笑、黎蒴、樟树平均胸径分别为2.72、6.03、2.59、1.75、4.10、3.30 cm。在水平分布格局上,9个样地属随机分布,6个样地呈均匀分布,无样地呈聚集分布;树种混交度呈弱度、中度混交;树种间竞争优劣顺序依次为黎蒴、木荷、樟树、火力楠、深山含笑。不同配置的阔叶树种所形成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没有明显差异。修复受损杉木最佳的树种为黎蒴,其次是木荷、樟树、火力楠,最后是深山含笑。 相似文献
16.
17.
18.
湖南冰雪灾害致森林毁损的气象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2008年初冰灾期间湖南部分地区气象资料,并与各地森林冰灾损失情况进行比较.湖南森林损害主要表现为腰折或翻蔸、断梢、折枝等机械损伤,有的树种伴随有生理损害.各地马尾松、湿地松、杉木、针阔混交林受害程度为中、重度的蓄积量比例达40%~100%不等,主要随地区冰灾严重程度而异.郴州、永州、衡阳等南部地区是特重灾区,益阳、常德、岳阳等地系一般灾害区,其余地区为重灾区.造成冰灾的主要气象原因是接近0℃的日平均气温(-1~0℃)和高于85%的日平均相对湿度的配合及上述2种组合条件的长时间维持.这样的冰棱形成条件,造成空中和地面树枝、树干、电线等附着物结冰和冰晶过度发育,并使得此次冰灾不同于本区域有记载的其他历次冰灾.这一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和中低空纳米级悬浮物密度增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乌梁素海地区2003—2011年的TM/ETM+遥感数据,利用比值指数和波段组合的方法提取了乌梁素海水域、水草、芦苇和农田等信息,并分析了9年间乌梁素海地区各类型面积的增减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采用数据点绝对偏差的平均值方法,概算出各类型面积的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的值估算出各类型面积变化的趋势和大小,预测乌梁素海未来各类型面积的转化情况。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研究及统计运算,预测乌梁素海地区明水面积变化率为26.56%,水草面积变化率为-20.66%,芦苇面积变化率为-1.94%,即:明水区域的面积将增加33.57 km2,而水草和芦苇的面积将分别减少21.02 km2和4.92 k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