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媒体的出现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关于新媒体的认知、使用和评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发展及综合教育理念的创新,现阶段的大学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学,加上日益发展更新的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创新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更高,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为了探究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笔者针对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媒体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想和观念以几何级增长方式便捷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在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新媒体媒介的先行接触者和体验者,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新媒体媒介的介入无疑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的无限开放性、及时交互性、检索快捷性、虚拟多样性等特点,明确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提出正确认识新媒体传播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技术工作能力,建立健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督管理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高覆盖率和普及率能够让不同程度的文化群体所接受,也可以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进行渗透,特别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处于建立阶段的青年大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会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得以加大。因此,务必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新媒体的价值积极发挥出来,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同时,就如何应对新媒体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随着近十年来的科技进步逐渐开始被大量的应用于各种场合当中,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智能手机这样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媒体形式。和传统媒体诸如报纸刊讯、广播等相比较而言,新媒体的个性化十足、互动能力强、及时性高等优点十分突出。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以新媒体作为一个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其在进入社会后有着明确的规划、健康的道德理念、长期的责任准则,反之较差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不能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正面的引导,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大学生在媒体上获取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好有坏,很容易使大学生误入歧途。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制定出完善的教育策略,帮助大学生建立、巩固、优化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帮助,并研究构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然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在极大地丰富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机遇以及挑战。文中将就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来讨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中信息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不同形式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然而在新媒体情形下,在实践的具体过程中更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生活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模式、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者方面产生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进程。为消除这些障碍,更好更快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本报告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基础之上提出了较为系统性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话语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思政课程以及教育方式都在经受很大的挑战,话语内容与交际方式的影响着思政教育成效。鉴于此,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时代性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通过构筑多元话语体系、构建多方互动的话语对话机制、加强对话思维的创新和提高师生话语对话素养等措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它不断改变着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从而对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立足新媒体的特点和新媒体时代对读者的信息素养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科学有效地考核机制,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舆情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大学生舆情因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表现出与普通舆情较大的差异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越来越大,共青团作为引导大学生思想动向的组织,必然担负起引导大学生舆情的重任。本课题从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出发,对大学生舆情的类型、特点及其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新媒体环境的特殊性对大学生舆情的影响,共青团组织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舆情引导模式,建立快速干预机制,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在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教育面临挑战与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从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取向、馆员的角色转型两方面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模式的理念,并从平面媒介、视听媒介、新媒介3种媒介途径分别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助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有效及高效地解读和利用知识的方法,提高其信息综合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江苏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访问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主页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研究了各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状况,从信息素质的内涵及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各种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大学生接触 和了解宗教的形式和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信教情况不容乐观,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正确的引导 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新时代新媒体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影响,并且对如何 在新媒体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杨雪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67-12768,12770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纽带,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对高校农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该研究在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环境给农村大学生“三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结合当下存在的问题,努力开展农村大学生“三观”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旨在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农村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廉洁文化创建活动是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创建活动中,廉洁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廉洁文化活动效果有待增强,廉洁校园氛围日益遭受消极因素挑战。高校应当通过创新教育形式、进行分类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和凝聚教育整体合力等方式构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注重拓展实践载体、打造廉洁文化品牌项目,创新大学生廉洁文化活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环境改变了大学生信息行为方式,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媒介信息素养要求。高校图书馆需通过创新服务完成功能转型,成为知识信息传播媒介和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基地。文章分析了MIL教育与信息服务有效融合的必要性,提出通过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素养教育的全媒体化,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及误区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应对机制进行探索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网络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对策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学生上网阅读已成为时尚,但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文章从网络阅读的产生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网络阅读中凸显的问题和倾向,从而对具有教育和信息服务功能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加强网络阅读指导,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和阅读效率的几项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