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艾云航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2):5-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健在农村,应当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建设,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民创业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促进农民创业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九江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民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促进农民创业提出了营造氛围、资金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开展优质服务、增强农民素质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成效,以及适合淮北农村的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素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未来的20年内.要建战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民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索质成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7.
分析了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增收缓慢、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等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统筹城乡经济与规划、试点推进、实现农工一体化、建设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和科技及金融和生产资料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民素质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提高,农民素质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教育,应从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和强化农民职业教育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武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2):17-19
农村小康建设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测评方法>,对宁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期目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反映宁夏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6个系统层和18个目标层中看出,2008年宁夏农村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进程最快,但是农村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的实现程度仍为负值, 农村养老、住房质量和农村受教育程度很低,要改善现有农村条件,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数字乡村建设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方法,深入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规模、范围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2011-2021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不断提升,但存在明显“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差异特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且这种溢出效应存在衰减特征,其中,400 km和900 km分别为空间溢出效应密集区和溢出效应边界的半径距离。因此,在利用数字致富的过程中需要明晰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破除地区间数字信息溢出壁垒。 相似文献
13.
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主体作用严重缺失,政府主导职能也存在诸多问题。要从政府决策意识、法制保障、职能转变和对农民的利益保障和尊重等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作用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提供了
动力。乡村文化重构要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环境文化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乡
村现代农业重构、增强村民文化自觉意识、先进文化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凸显乡村特色具体路
径上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唐娟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51(4)
本研究利用四川、河南、山西、陕西、贵州、宁夏6省1 146户农户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偏好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对农村公共品的整体需求意愿较为强烈,且农户的需求意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升;农户对不同类型公共品的需求偏好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农户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意愿最为强烈,其次依次是农村道路、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娱乐、农村基础教育;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不同类型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农户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影响因素而言,不同的因素对农户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异,但是对其产生共同关键影响的因素有村庄经济发展程度、受教育程度、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而农村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民素质问题是其中的软肋.电大系统的办学特色、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及灵活的办学机制,比较适合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落后、农民文化需求高涨的现状.当前应充分利用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契机,发挥其在促进教育公平、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中的作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有模式,以及农村信息化模式分类标准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农村信息化综合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村经营性土地利用情况的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三维空间模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确定了我国31个省区的信息化模式分类标准,将我国31个省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归为6个大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村庄整合的实际,分析了加强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对增加农民感情交流、促进本土文化融合、满足农民精神需求等方面的意义,在剖析村庄整合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投入机制、人才建设机制和创新活动形式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着专业设置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高等农业院校需调整专业布局、加强质量监控、创新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