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大豆育成品种的血缘组成谈骨干亲本的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育成品种的血缘组成谈骨干亲本的筛选与利用吉林市农科院大豆所彭宝,崔秀红,王大秋,王雪飞至今世界各国已育成几千个大豆品种。对于这些品种的血缘组成及衍生情况,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已育成的大豆品种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因此对于如何拓宽大豆...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东北三省选育的17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软脂酸和油酸分布趋势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硬脂酸和亚油酸表现为辽宁>吉林>黑龙江,而亚麻酸的趋势为吉林>辽宁>黑龙江.共筛选出亚油酸含量高于57.62%的大豆品种10个,亚麻酸含量低于6.62%的品种10个...  相似文献   

3.
东北春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春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分析齐宁郭泰刘忠堂张荣昌胡喜平王志新(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0)随着大豆育种及大豆生产的不断发展,大豆的品质育种已越来越被育种家所重视,大豆油分品质育种的目标,是以提高对人类健康有利的亚油酸含量,降低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及其组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为了给大豆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在 1 988-1 994年间分别在全省六个地区的 60个县市征集了栽培的 92个品种 ,进行了蛋白质与球蛋白含量的分析 ,这对进一步合理布局和定向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及其专用型品种的开发利用 ,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意义。二、材料与方法(一 )材料1 988~ 1 994年征集省六个地区的 60个县市 92个栽培品种 ,共计 32 7份样品。(二 )分析方法1、蛋白质测定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2、球蛋白测定 :采用盐析法。测定方法 :称取 1克豆粉 ( 30~ 60目 )用 0 4M氯化钠溶液冲洗 (溶解 )获得 1 0 0毫升蛋白稀…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5个大豆品种球蛋白含量的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梯度SDS—PAGE方法分析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11个地点的5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含量。结果分析表明:7S和11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一品种7S球蛋白和11S球蛋白含量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7S和11S球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显著或板显著,地点和品种间互作则不显著;利用11S/7S值可以评价大豆蛋白质营养品质的优劣。5个大豆品种中九农7714和东农42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英山  吕景良 《大豆科学》1998,17(4):311-317
资源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资源分类也应围绕这一中心。据此,本研究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的栽培区,栽培型,单株粒重,百粒重,生育期,抗病性(花叶病毒,霜霉病,灰斑病,孢囊线虫1号,3号),抗虫性(食心虫),株高,油分,蛋白质,叶形,花以及茸毛色,把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1778份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划分为1个区,1个型,5类,25群,99亚群,1663个类型。提出了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的基本模式及今后的发  相似文献   

7.
晋南麦区小麦品种的血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南部麦区近15年推广品种血缘组成的分析,可将其归为碧蚂麦系、西农6028系,胜利-1817系、蚰包系、丰产号系、早洋麦系、阿勃系、欧柔系、早熟1号系、ST系、1B/1R系等11个亲本系统。明确了本区每个品种的亲本系统,分析了本区品种及其亲本系统的特征,指出推广产品种遗传基础的狭窄性。由此对小麦育种亲本选配和生产上用种的科学搭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莹 《大豆科学》1990,9(4):323-331
本文研究了山西省5个大豆生态区,239个大豆地方栽培种的蛋白质、脂肪及各种脂肪酸的化学成分和地理分布,结果与其它农艺性状一样,形成明显的生态分布特点,其化学成分相互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同时在大豆的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种皮颜色间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不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掌握各脂肪酸成分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对黄淮海地区8个省份的2141份大豆品种的粗脂肪与脂肪酸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长期的人工定向选择,大豆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但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下降.不同省份之间的大豆品种资源在脂肪酸的不同组成成分上存在较明显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亚油酸、亚麻酸与百粒重和粗脂肪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在提高百粒重和粗脂肪含量的同时提高必需脂肪酸含量,采用常规育种技术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11.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亲缘关系概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淮海地区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70.6%的品种分别归属于齐黄1号、莒选23、新黄豆、徐豆1号、58—161、晋豆1号、晋豆4号、科系8号、滑县大绿豆、商丘7608等20个骨干系谱与小系谱。其中,有61.9%的品种分布在前5个骨干系谱中。105个品种的细胞质来自于做为母本的莒选23、齐黄1号、山东四角弃、58—161、徐豆1号和科系8号,占育成品种的47.5%。96个品种的细胞核来自于做为直接杂交父本的5902、5905、徐豆1号、晋豆4号、野起1号、58—161、滑县大绿豆、集体5号、铁4117、泗豆2号、Williams、Clark63、Beeson等17个品种,占育成品种的43.0%。分析结果也表明,莒选23、齐黄1号、徐豆1号、58—161、晋豆4号、Williams、Clark63、Beeson等品种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5902、5905、莒选23、野起1号、集体5号、科系8号、齐黄1号、郑州135、泗豆2号、铁4117、58—161、徐豆1号等品种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黄淮海地区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不利于高产稳产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不同大豆品种间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的大豆品种材料进行了种间遗传关系分析.9个引物共扩增出141个片段,其中同源片段6个,特异性片段21个,多态性片段114个,显示出东北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同具有良好的多态性.通过NTSYS软件对RAPD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到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所有类型的品种在大约0.45-0.80的距离水平被聚在一起,并于近0.57处分成5簇.其中野大豆01-336居群与栽培种黑农40单独成簇,与其它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其它野生居群及栽培品种交叉排列,分成8簇.同一簇内野大豆居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近,与栽培大豆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不同簇间的野生大豆居群亲缘关系较远,隔离性强于簇内野生大豆与栽培种.黑农40与其它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农家品种小金黄11905与白眉103亲缘关系很近,与栽培品种合丰34、抗线3、绥农8亲缘关系相对近;农家品种黄宝珠与元宝金和宝丰7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江苏种质58—161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赵团结 《大豆科学》1998,17(2):120-128
由原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育成品种58-161作为直接亲本衍生出12个品种,由它们进一步又衍生出49个品种,其中有29个接受了58-161的细胞质。这61个品种可归为5类系谱。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地点、年份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用5个品质性状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在东北地区11个试验点种植,进行大豆品质生态研究,所得结果如下: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均存在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对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来说品种效应最大,所以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以品种改良为最理想途径.从各项互作效应检测的变异系数大小来看,均表现油分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变异系数.即油分含量对环境影响最敏感,其次为蛋白质含量,最后是蛋白质油分总含量.由于各项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东北三省范围内大豆品质表现更为复杂.在进行大豆优质生产时应对品种、地点、地区的气候条件年际间变化特点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每英粒数增多、每节荚数增多、英比提高、分枝数减少、茎秆增粗、抗倒伏能力增强、粒型增大、单株粒重提高,脂肪含量增加、株高、节数、节间长度,生育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进,产量的遗传改进幅度为1.2-2.5%。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脂肪含量、荚比、每荚粒数、主茎荚数、每节荚数、三、四粒荚数、百粒重、茎粗、节数、生育期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聚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京种植,与江苏品种比较,贵州品种的生育期偏短,株高、节数偏低,籽粒小,产量低,但荚多、蛋白质含高较高。在南京种植贵州品种,其生育期缩短,百粒重降低;生育期与淮北品种及淮南早熟品种较接近;其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不同于长江下游的地方品种。在南京和贵阳生态条件下农艺性状间的相关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志强  田佩占 《大豆科学》1990,9(3):198-205
根据“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鉴定与评价”中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遗传变异,比较了不同结荚习性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区别。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资源的生育期结构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生育期结构有很大的差别。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的生育期结构类似,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生育期比(R/V)相对较大。有限型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生殖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明显小于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生育期和结荚习性相同的地方和育成品种相比较,育成品种的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较大,这种演变趋势在无限和亚有限品种上特别明显。辽、吉 黑三省的无限型育成品种营养生长期分别比地方品种缩短1.4,4.1和5.8天,生殖生长期延长1.1,1.5和1.4天,R/V值提高4.8,11.2和15.4%。吉、黑三省的亚有限有成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平均较地方品种缩短了3.9和9.9天,生殖生长期延长了2.6和1.8天,生育期比提高了12.5和34.5%。有限型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方向不明显。大豆育成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是长期产量选择的间接效应。自觉地对生育期结构进行定向选择,有可能提高大豆产量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8.
大豆脂肪酸组份含量的正反交效应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5个亲本按GriffingI配置20个正反交组合,研究了脂肪酸组份含量的正反交效应和配合力,结果为:1,F1代正反交组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群体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无正反交效应。2,棕榈酸,硬脂肪,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等5种脂肪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M.S.g)与特殊配合力方差(M.S.s)均显著,以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优势(M.S.g/M.S.s值为4.75-18.54),表明均以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23年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黄宝珠和金大332至2000年,中国共育成大豆品种840余个.本文将中国大豆育种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1950,共28年)育成大豆品种20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0.6%;第二阶段(1951-1980,共30年)育成品种245个,蛋白质平均含量40.76%,脂肪含量20.15%;第三阶段(1981-2000,共20年)育成品种576个(统计到品质性状数据的有563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2.04%,脂肪含量19.77%.本文对第三阶段育成品种的品质分4个时期("六五"-"九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以"八五"期间育成的品种为最高,11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2.8%,其中国审品种10个,平均含量44.36%.脂肪含量以"六五"期间选育的品种为最高,96个品种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10%,其中17个国审品种的平均含量为20.73%."六五"-"九五"期间,在3大产区中,蛋白质含量以南方大豆品种为最高,44个品种平均含量达43.81%,比北方春大豆高2.81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以北方春大豆品种为高,220个品种平均含量为20.0%.113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04%,高于北方春大豆,略低于南方大豆;脂肪含量低于北方春大豆,略高于南方大豆.经过20年的努力,3大产区产量逐步提高,其中,北方春大豆提高了12.1%,黄淮海夏大豆提高了7.9%,南方大豆提高了6.3%.大豆优质品质育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选育出一批无豆腥味、无胰蛋白酶抑制剂、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20.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2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是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