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记录了大渡河上游泸定、康定和丹巴县危害核桃的害虫23种;观察了云斑天牛、核桃缀叶螟、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人工防治辅以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核桃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君 《农业与技术》2013,(4):175-176
为减少降水对福州市农业的影响,使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有效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州市9县市的1981~2010年逐年、季节和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福州市30a来年度降水量波动较大,且有增大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季和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少;降水量分布特征是沿海最大,内陆次之,岛屿最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2年的Landsat ETM 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从缀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研究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野外的实地考察,得出以下结论:①研究区的总体景观格局呈现“基底—廊道—缀块”的结构特征,其中高山草甸为景观的基底,河流为廊道,其他的景观类型以缀块的形式分布;②该区的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但由于缀块数量多,破碎化程度高。而且景观类型的形状不规则,复杂程度高;③不同景观类型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1~2000年福建省11个主要地市23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四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降水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汛期降水异常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东西向差异,汛期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位相分布特征,四季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周期上四季3年左右的振荡特征较为一致,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10年以上周期,夏季降水的10~12年周期。  相似文献   

6.
选取中国芝麻主产区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63个气象站点1978—2019年间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主产区及四省芝麻生育期内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主产区芝麻全生育期平均降水量在224.3~1 194.3 mm之间,呈西北部和南部低、中东部高的分布趋势,且变异系数较大,在0.20~0.98之间。主产区中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降水主要集中在现蕾-盛花期,江西主要集中在苗期。从气候倾向率看,主产区北部降水量以减少趋势为主,南部以增加趋势为主,但趋势大部分不显著;具体到各省情况,安徽终花-成熟期平均每10年显著增加14.2 mm,江西苗期和全生育期平均每10年分别显著增加22.1 mm和43.1 mm,其余省份和其它生育期变化趋势均不显著。1978—2019年主产区芝麻生育期内每个省都有50%以上的年份降水量在300~600 mm区间,而河南有81.0%的年份降水量在300~600 mm之间,四省中占比最高,且全生育期内降水量较其它三省偏少,与芝麻需水量契合度较高。本研究所得出的1978—2019年中国主产区四省芝麻生育期内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张成娟  王延朝  常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66-14767,14774
利用福建省气象局67个站点1961~2006年逐月降水数据,对46年来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福建省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大最明显的是夏季,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降水量却呈减少趋势;特别是2000年之后的降水量变化幅度非常大,说明近几年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会大大加强。46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带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最明显的地带是在福建省南部泉州地区,其次为东北宁德地区,西北山地及西南地区也略显增加,而在福建省中部三明盆地的永安、大田、九仙山地区降水量则表现出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选取西北地区119站1961~2004年夏季降水资料,利用西北夏季平均降水量时间演变,周期分析,所有站点的历年平均值,方差值和年代际平均值的区域客观分析场,分析了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选取西北地区119站1961~2004年春季降水资料,利用西北春季平均降水量时间演变,周期分析.所有站点的历年平均值、方差值和年代际平均值的区域客观分析场.分析了西北地区春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广西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通过参考广西宾阳县1957—2016年的降水情况来对广西汛期降水时空分布进行分析,通过资料显示,广西的降水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不同的季节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着重研究广西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希望能够为气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宇云  朱利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54-139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钱塘江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浓度,研究了其中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国内外其他河流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水平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钱塘江沉积物中15种PAHs的总浓度范围为91.3~1835.2ng/g,平均浓度为326.6ng/g;以3环和4环为主,分别占总浓度的31.9%和30.4%。沉积物中PAHs浓度逐年升高,城区江段大于农村江段,富阳江段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1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聚类分区和建立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河南省近5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河南省年降雨量总体趋于增加,各类降雨类型具备一定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降雨量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汛期稻田水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农业生产与防洪除涝相结合的角度,就保持必要的稻田种植面积和江河汛期稻田水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利用水稻不同时期的耐涝性,科学地调控稻田蓄水深度,以减轻提排压力和防洪压力,促进本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永华  刘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08-3511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截至20世纪末,岷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侵蚀强度增强,养分流失严重,土地质量下降,干旱河谷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强度与破坏性也有所增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岷江下游、成都平原及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0~2013年滇西12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研究了滇西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典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背景场特征。结果表明,滇西短时强降水的频次的空间变化总体趋势呈南北向分布,大值中心在龙陵站;滇西短时强降水频次有显著的年变化;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在5~9月;日变化呈多峰型,最强峰值出现在04:00~05:00;滇西短时强降水存在5种环流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桂林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7-2010年桂林所辖13个站点的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对近50年桂林地区初雷日、终雷日,以及雷暴的年、季、月、日、时变化特征,雷暴的空间分布等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9.4d,属高雷区;全市南部县年雷暴日比北部县多,北部地区初雷日最早都在1月7日,南部都是1月4日,初雷日最晚为4月11日,各地最晚终雷日基本都在12月30日;每月均有发生雷暴的可能,6月为高峰月,最少的是12月;一天中雷暴出现的时间变化也呈现单峰型特点,主峰区在14:00-17:00,深夜和凌晨是雷暴活动的低谷;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雷暴日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郭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05-7507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市1961~2010年9个站逐日雨量资料和2008~2012年107个单雨量站和39个四要素站逐日雨量资料,得出洛阳市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以来洛阳市暴雨出现的站次呈缓慢减少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年除2003、2004和2010年较常年平均略偏多外,其余年份显著偏少;洛阳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50年资料显示洛阳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但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近5年7、8月份洛阳暴雨出现日数在全年中的比重大幅度减少;栾川西部、栾川东南部,洛宁西部、洛宁东部和宜阳交界处、伊川和偃师的东部、新安东南部、洛阳市区南部及宜阳东部和伊川北部交界处是暴雨多发区域;洛阳市暴雨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近5年来暴雨日数最多的区域多处于山坡或峡谷地带。  相似文献   

18.
用索伯网(Surber)定量采样法,在河南省沙河上游水系1、2、3和4级支流的18个样点采集108个样方,总面积27m^2,共获水生昆虫9目78科95属种4842只,并分别利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科级水平生物指数法对沙河上游水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台站的年、月、日、时等各个时段的雷暴资料,分析了西藏各个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特征、雷暴日和西藏气候的关系,以及年雷暴日的气候突变和异常年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沿江一线的大部分地区和那曲地区是青藏高原雷暴最多的地区;西藏地区雷暴具有出现次数频繁、生命史短的特点,有60%以上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全区雷暴日内主要出现在13:00~20:00,占总数的98%;拉萨和那曲、林芝和聂拉木的月雷暴日分布曲线分别十分类似;历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除沿江一线和林芝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年雷暴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那曲地区减少趋势最为明显,为2.9 d/10a;那曲地区和昌都地区分别在1990~2013、1985~2013年呈现年雷暴日显著偏少趋势;全区年雷暴日异常偏多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而异常偏少年出现在80年代后,异常年平均为26年左右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