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死亡率和高传染率的疾病,现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其传播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各个传播因素(猪、野猪、蜱虫等)之间相互影响;其传播能力和存活能力极强,也导致了其控制难度更大。当前由于国际间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加之气候变化等多个风险因素的存在,非洲猪瘟对我国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现实的潜在威胁。为进一步量化非洲猪瘟风险输入的传播模型,通过科技文献查阅对目前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风险分析模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死亡率近100%[1]。该病一旦发生将对养猪行业造成重大危害,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且划分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ASF疫情的不断蔓延,最终非洲猪瘟还是突破了防线,进入了中国,2018年8月中国报告了沈阳市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相似文献   

3.
4.
宋志霞 《中国猪业》2022,17(3):81-83
自2019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该疫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国内生猪存栏急剧减少,猪肉产量降低,国内猪肉价格升高,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非洲猪瘟疫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只大量死亡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因此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十分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相关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最重要的猪病之一。本文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介绍了防控以及清除该病的相关措施。文章讨论了以往的非洲猪瘟疫情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同时指出非洲猪瘟的防控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主要在非洲大陆流行,它通过偶然机会侵入到欧洲和美洲,之后进一步侵袭到了东欧和高加索地区,且到目前也未完全控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可通过软蜱传播,感染野猪和家猪,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生存能力由它所在的野生宿主种群和畜牧生产系统来界定。ASF是可导致家猪和野猪死亡率极高的病毒性疾病,且因缺少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预防和扑杀,暂无其他更好的应对方法,所以需要很好地了解ASF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其传播,以便实施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于2007年传入俄罗斯,并在其境内蔓延。非洲猪瘟感染家猪和某些品种的野猪,钝缘软蜱属软蜱是储藏宿主和媒介。非洲猪瘟的传播模式可分为四种,在不同流行地区,传播模式不同。深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的猪肉消费大国,也是最大的生猪养殖国。自2018年8月我国报道了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些关注。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该疫病不感染人,但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并具有多种传播方式,严重影响全球的猪肉贸易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2018年11月宜宾市高县发生了四川省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随后疫情在其他几个区县相继发生,且有继续扩散的风险,给四川省的生猪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四川省非洲猪瘟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病原特点、传播和诊断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符合本省疫情特点的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期为四川省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西藏林芝地区、昌都地区藏猪非洲猪瘟的感染状况,在林芝和昌都地区随机采集588份藏猪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猪非洲猪瘟抗体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2018年8月,ASF首次传入我国,随后迅速大范围蔓延,造成我国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给我国养猪业和食品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虽然目前生猪产能有较大恢复,但是ASF防控压力有增无减。2020年以来,各地陆续出现了ASFV变异株(基因Ⅱ型)和基因Ⅰ型弱毒株,与初期流行的毒株(基因Ⅱ型)相比,变异株潜伏期延长、感染猪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降低,难以早期发现,给猪场ASF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快速可靠的诊断技术和病原流行病学研究对ASF防控至关重要。本文对ASFV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期为ASF流行趋势、诊断及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9年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督导组对此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扩散风险分析。调查分析显示:泔水喂猪引发此起疫情的可能性最大,当地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较高,但疫情扩散到疫点之外和野猪的风险较小。督导组由此提出,明确各相关部门防疫责任,继续加大疫情监测和排查力度,加大对餐厨剩余物和猪肉销售点废弃碎肉的监管,禁止泔水喂猪,进一步提升猪场的猪病防控能力。此起疫情对非洲猪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对边远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和边境动物卫生安全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2018年8月发现我国首起非洲猪瘟(ASF)疫情至2020年7月,辽宁省共报告养殖环节ASF疫情18起,涉及24个养殖场户。为掌握辽宁省养殖环节的ASF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对这些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开展了描述性分析,呈现其时间、空间、群间分布特征,统计发病率、病死率等流行病学指标,分析病毒进入疫情场户的可能途径。辽宁省养殖环节ASF疫情可追溯至2018年6月上旬或中旬,在2018年9—10月呈现时空聚集性特征。母猪、育肥猪等日龄较长、体重较大生猪最早发病。养殖环节ASF发病场户内累积发病率为0.75%~88.24%,中位数为20.63%;病死率为21.26%~100%,中位数为100%。生猪调运是ASF跨区域传播的重要风险因素,车辆、人员的机械携带是病毒传入辽宁省养殖环节各疫点的主要途径。本研究对辽宁省进一步有效防控ASF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时间较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2018年之前,我国从未出现过非洲猪瘟,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该病是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一类动物疫情。猪场及养猪户应该意识到防范非洲猪瘟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因此,本文主要对非洲猪瘟及其防控措施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基于非洲猪瘟会对养猪行业发展和市场猪肉卫生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各地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总结当地发生非洲猪瘟的特点,找到疾病流行规律,确定疾病防控管理工作的重心及方向,编制健全的管理结构体系,落实具体的工作计划。应提高饲养人员对非洲猪瘟的了解程度,要求养殖场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8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某猪场首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为了解全球非洲猪瘟流行形势,正确认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防止非洲猪瘟在我国进一步扩散和传播,本文简明阐述了非洲猪瘟特有的病原学特征、主要感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监测技术要点,分析了需特别关注的4种传染源,供相关人员参考,以便及早根除国内的非洲猪瘟疫情,保障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病毒性出血性疾病,对家猪和欧亚野猪的致死率极高。在过去的十年中,非洲猪瘟已经传入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猪群中,现今已经发展成空前的流行势态。本文围绕非洲猪瘟的临床疾病、病理形态学病变和流行病学,介绍了其现状,归纳了与ASF相关的有争议的观点以及知识空白。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以高热、皮肤发绀、全身内脏器官广泛出血、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该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自2018年8月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打击,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猪病。非洲猪瘟目前无特效药物和疫苗,因此需要将研究重点放在ASFV传播的风险因素上。本研究通过分析2018年~2020年发表于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在相关文献中,有7篇文献报道死亡率为3.7%~84.0%(中位数为11.9%),6篇文献报道了病死率为20.6%~100%(中位数为63.3%)。根据文献分析发现活猪运输、泔水饲喂及运输车辆是导致ASFV流行的三大传播风险途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文献认为受感染的鸟类或蚊虫叮咬及与野猪直接接触会导致ASFV的传播。同时文献中提及由于缺乏专业兽医技术支持及缺乏生物安全相关设施资源也会导致ASFV的迅速传播。综上所述,为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应减少生产周期中车辆及活猪运输对ASFV的传播,并确保运输的活猪及车辆规范消毒、及时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19.
段志刚 《兽医导刊》2020,(6):108-10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接触性的猪传染性病毒病。可导致家猪接近100%的死亡率,且无有效疫苗和药物。ASF是由ASF病毒(ASF Virus,ASFV)引起的,ASFV是一种较大的双链DNA病毒,主要在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复制。ASFV的天然宿主包括野猪和软蜱等,ASFV在其天然宿主的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才能控制ASF。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猪只感染病毒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对生猪养殖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阶段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防控非洲猪瘟,对于养殖场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本文就非洲猪瘟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及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加强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了解,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为切断非洲猪瘟的传播扩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