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5月20日至6月22日,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潘对中华绒螯蟹发育和变态的影响。采用纯酵母(酵母组)、酵母添加10%豆油(豆油组)和酵母添加10%鱼油(鱼油组)三组饲料培养的大型潘作为大眼幼体发育到仔蟹Ⅳ期的生长和蜕壳的饵料。实验期间水温为室温,温度为20~24℃。结果表明,鱼油组培养的大型潘能显著地加速仔蟹发育阶段变态时间(缩短蜕皮周期),促进生长。其次为豆油组。酵母组最差。其加速变态的效果在仔蟹I期发育变态到Ⅱ期就显著表现出来。此外,鱼油组,豆油组与酵母组相比,相应仔蟹期的规格较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仔蟹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滔的脂肪酸组成。鱼油组的仔蟹具有相对高的EPA,DHA和HUFA的百分组成,而豆油组培育的仔蟹由于大型潘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18:2,而致使仔蟹的C18:2具有最高含量。实验证实,饵料中高HUFA的含量,能显著促进仔蟹的生长和变态。PUFA,特别是C18:2对仔蟹变态和成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组的蜕壳间隔和肝胰腺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组、F2组和F4组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肝胰腺和肌肉中的亚油酸(LOA)(C18:2n-6)、亚麻酸(LNA)(C18:3n-3)、EPA(C20:5n-3)和DHA(C22:6n-3)等主要脂肪酸含量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正相关关系,F1组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F2组的LO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F3组的LN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50%的豆油或亚麻油替代鱼油能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但可能使幼蟹的成活率降低。以豆油或亚麻油替代鱼油会影响幼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和肝胰腺、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3.
不同脂肪源对褶皱臂尾轮虫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实验动物并设计不同脂肪源饵料,分别为: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ce(对照组),微绿球藻Nannochlorpisis oculata(A),5%大豆磷脂 5%鱼油 90%面包酵母(C)。结果表明:(1)接受不同脂肪源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显著不同,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20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饵料中HUFA含量对轮虫体内相应脂肪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投喂饵料C使轮虫的脂类HUFA水平得到了强化,提高了轮虫的营养价值。(2)轮虫脂类的HUFA水平不仅由饵料中脂类的相应脂肪酸组成决定,而且轮虫脂类HUFA的提高和强化效果与饵料中HUFA的化学形态密切相关。甘油三酯型饵料HUFA的强化轮虫效果高于磷脂型的HUFA。(3)将富含HUFA的鱼油直接添加在干性饵料如面包酵母中,而不是通过对鲁油乳化后直接强化轮虫,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强化效果,且操作简便、不易污染水质,适用于轮虫的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精制鱼油、大豆油、橄榄油为脂肪源配制3组实验饲料,以一种商业饲料为对照组,进行连续56 d饲喂半滑舌鳎亲鱼试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卵子脂肪酸组成和仔鱼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亲鱼的相对产卵量最高,橄榄油组次之,鱼油组比橄榄油组低,豆油组最低.对照组的卵子畸形率最低为9.77%,鱼油组为14.53%,橄榄油组为19.4%,豆油组最高为35.17%(P<0.05).同时对照组与鱼油组仔鱼畸形率分别为3.34%和3.12%,橄榄油组为8.85%,豆油组为17.35% (P<0.05).对照组的孵化率也最高,为95.49%,鱼油组次之,为84.88%,橄榄油组为79.57%,豆油组最低,为74.27%(P<0.05).表明半滑舌鳎亲鱼的产卵期、卵子发育以及仔鱼的成长期都需要饲料中维持一定量n-3HUFA,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油酸和亚油酸(LA)在半滑舌鳎卵子的发育过程被选择性保留下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推断出用单一的植物油或者动物油作为脂肪源都不能很好地为其提供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自身脂肪酸合成能力,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ELOVL6 c DNA序列全长(Gen Bank accession:KT779219)。该序列全长2247 bp,包括235、873和1139 bp的5'非编码区(5'-UTR)、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编码区(3'-UTR),编码290个氨基酸(AA),具有ELOVL家族的全部特征:6个跨膜区、高度保守的组氨酸簇HXXHH、多个保守区以及内质网滞留信号KXKXX。分析发育树表明,ELOVL2与ELOVL5聚为一支,ELOVL6聚为另一支,其中中华绒螯蟹ELOVL6与其他节肢动物ELOVL6聚为一支,与凡纳滨对虾聚为一小支。采用异源表达方法研究ELOVL6编码的蛋白质对脂肪酸的作用,GC-MS结果显示,转基因的酵母培养物C16:0和C16:1n-7含量下降,而C18:0和C18:1n-9的含量升高,同时有新产物C18:1n-7产生。通过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研究ELOVL6基因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及不同脂肪源喂养下的表达情况,显示该基因在肠道、胃、心脏、肝胰腺、胸神经节、肌肉、眼柄、鳃和脑神经节9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不同脂肪源饲喂的结果中,肝胰腺、肌肉、卵巢和精巢4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各组织在全鱼油组饲喂下表达量最低,其中用全豆油组饲喂后,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全鱼油组和鱼油豆油混合组。以上结果综合表明,中华绒螯蟹中ELOVL6能够催化C16的饱和及C16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延长,同时受到饲料中不同脂肪源的一定影响,这为探究中华绒螯蟹PUFA合成途径及脂肪酸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2)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著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DHA与EPA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初始体重为 ( 1 .37± 0 .46)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0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 /豆油 ( 2∶1 ,W/W)为脂肪源 ,以不同DHA与EPA的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DHA与EPA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DHA与EPA为美国阿拉斯加生产的浓缩深海鱼油 ,每克深海鱼油含EPA为 1 80mg ,DHA为 1 2 0mg。实验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 0 .30 %的DHA与EPA时 ,实验组幼蟹的增重率和对饲料的利用率明显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及仔蟹进行连续采样和组织切片,系统地研究了该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前体出现于心跳期胚胎,由卵黄囊特化而来,为1对囊状结构,此阶段首次出现肝胰腺细胞(柱状上皮细胞)。胚胎孵化后,随着幼体的发育,肝胰腺由最初的1对囊状结构逐渐分叶生长。从Ⅰ期溞状幼体至Ⅴ期溞状幼体,肝胰腺分叶数量分别为4-6-8-12-12,肝胰腺细胞高度由(12.63±4.91)μm增至(44.16±13.57)μm。肝胰腺中的细胞组成也随着幼体的发育逐渐完善,Ⅱ期溞状幼体的肝胰腺中首次出现E细胞和B细胞,Ⅲ期溞状幼体肝胰腺中首次出现F细胞,而R细胞直到Ⅱ期仔蟹才首次出现。从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肝胰腺细胞高度由(44.93±18.27)μm增至(56.38±5.69)μm。  相似文献   

9.
采用卤幼(Artemia sp.)、强化卤幼、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背刺胸刺水蚤 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4组生物饵料投喂4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4幼体,以大眼幼体的成活率、Z4→大眼幼体变态时间、头胸甲长度和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4种生物饵料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及其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刺胸刺水蚤(C组)、背刺胸刺水蚤 日本新糠虾(D组)投喂组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70%左右),幼体发育时间缩短1~2 d,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显著大于卤幼组(A组)和强化卤幼组(B组)(P<0.01),各组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2)强化卤幼可以提高其总脂、磷脂及DHA含量,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具有较高的AA、DHA和HUFA含量;(3)各组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DHA和HUFA含量随着饵料中含量的上升而上升(n=9,P<0.01),饵料中的DHA含量和大眼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呈显著正相关(n=9,P<0.05).由此可见,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Z4到大眼幼体阶段的优质活饵料,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和头胸甲长度.  相似文献   

10.
制备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 major)仔鱼,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2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饲料2中n-3HUFA的含量高于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饲料3中n—3HUFA的含量同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相等,但是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要优于分别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而且,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高于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这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天然鱼油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乙酯化鱼油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1.
High bycatch of female and sublegal sized male king crabs in the fishery is of concern to fishermen and management agencies; the efficiency of gear currently used in the fisher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s study examined behavioural responses of red king crabs to pot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with time-lapse video. Crabs approached the pot from downstream, 82% of searches were confined to within 135 ° of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and 78.3% of crabs searched less than 90 ° before leaving or entering. The probability of entry success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approaches. Crabs which failed to enter made an average of 2.6 approaches compared with 3.9 approaches for crabs which entered pots. The entry success rate was 8.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search, and entry were found between ovigerous females, juvenile females, legal-sized males, and sublegal-sized males. Legal males (≥ 178 mm carapace width)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escape attempt rate and escape rate than sublegal males and females. Crabs depend on chemical cues during foraging, approaching, and searching. The current king crab pot is inefficient because crabs have difficulties in accessing the entrances and non-legal crabs have difficulties in escaping.  相似文献   

12.
人繁长江蟹与天然长江蟹养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兵 《淡水渔业》2000,30(6):20-22
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特种水产品养殖越来越多,河蟹养殖在我市发展尤为突出、现养殖发展到利用湖泊围拦养殖,池塘养殖以及稻田养殖,生产效益十分显著。然而苗种问题依然是我市河蟹养殖业的突出问题,八十年代后长江天然蟹资源匮乏,九十年代后辽河天然蟹资源也急剧下降,河蟹养殖业如何走出“天然蟹”的困境?近两年我们在湖泊围网中进行人繁长江蟹和天然长江蟹的生产,并对其生长性能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养殖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养殖区域位于安徽省淮河南岸的女山湖和七里湖内,属于副热带半…  相似文献   

13.
蟹苗质量与河蟹Ⅰ期仔蟹成活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春节前后的早繁蟹苗到6月份的后期蟹苗,在大限幼体培育成Ⅱ期仔蟹的过程中,中华绒螫蟹(河蟹)Ⅰ期仔蟹大量上滩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正常的养蟹生产带来了影响,为此,笔者根据1994年至1999年的多年从事河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及仔蟹死亡原因课题研究的结果,对蟹苗质量鉴别、蟹苗质量与1期仔星成活率的关系及其蟹苗选购技巧及健康育苗技术作一介绍。从健康有苗及蟹苗质量鉴别方法上入手,以促进健康育苗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规范发展,为河蟹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指导。一、不同质量大眼动作的表观情况相差很大优质蟹…  相似文献   

14.
河蟹健康养殖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 养殖池塘在交通方便、电力设施齐全 ,有良好水源且相对安静的地方。塘外有石棉瓦围栏高达 1米与外界隔离 ,池埂高出水面 6 0厘米以上 ,且较为宽实 ,每池塘四周用铝皮围栏 ,深入土中2 0~ 30厘米 ,高出埂面 5 0厘米 ,每 1米用木桩固定 ,同时做好进、排水口的防逃。池塘清整消毒 在放养前 ,用泥浆泵清除过多淤泥 ,留下 2 0厘米淤泥 ,曝晒过冬 ,蟹种放养前1个月 ,每亩用 15 0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以杀死病原微生物及野杂鱼等。清塘以后的进水用 80目网袋过滤 ,以防野杂鱼类及其卵进入池塘。水草种植 为营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三门湾畔,全县海岸线长227公里,滩涂面积21万亩,浅海59万亩,沿岸港湾众多,水系发达,海洋资源丰富,养殖条件优越。三门县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围塘青蟹养殖发展很快,至2006年底全县围塘青蟹养殖面积达8.5万亩,产量10800吨,产值达4.68亿元,青蟹产量占浙江省的1/3,全国的1/9,产值占该县大农业比重的1/3,占农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习称海蟹、梭子蟹,是最著名的一种海蟹,个体较大。其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近年来其加工成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现将有关梭子蟹加工工艺介绍如下:一,梭子蟹收购规  相似文献   

17.
陈凡  叶晓勇 《淡水渔业》2002,32(4):32-33
本试验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标准 ,选择生产基地 ,利用生态的方法 ,满足其生长的生物学要求 ,探索以低成本 ,养殖大规格、优质商品蟹的高效养殖技术。现将其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生产基地的选择按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 95 - 1996标准、养殖水质符合GB116 0 7- 89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 6 18- 1995标准 ,选择适合河蟹生长的大水面。1 2 湖泊生态条件簸箕湖位于安徽省宣州市境内 ,为皖第二大湖南漪湖的围拦而成 ,水源主要为山溪 ,有一溢洪道与南漪湖相通。面积为 135hm2 ,湖底浅锅底形。湖区水草、螺蛳多 ,天然饵…  相似文献   

18.
长江蟹苗、幼蟹丰收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长江中化绒螯蟹幼蟹获得超历史丰收,仅崇明有1000吨左右,约是去年总量的3倍,1999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在沉寂长达9年以后,在完全出于人们意料之外的情况下再次旺发,仅崇明就捕获蟹苗4000公斤左右,有关人士认为整个长江口产量高达12000公斤。蟹苗、幼蟹丰收给上海的宝山、南汇,尤其是崇明等县(区)的养殖户及其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相当地方的养蟹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蟹种,那么,今后如何使长江口蟹苗长捕不衰,如何保持为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优质蟹种,这是值…  相似文献   

19.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之三三疣梭子蟹健康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江苏省南通市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养技术的普及,梭子蟹养殖成为该市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该市梭子蟹养殖面积3045公顷,产量4045吨。2004、2005年冬,该市自然越冬池塘,出现较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病池塘的死亡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20.
朱银安 《淡水渔业》2000,30(10):28-28
河蟹养殖要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蟹种、水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而优质的蟹种又是成功的基础。如何培育优质、健壮的蟹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近年来对一龄蟹种进行培育研究试验 ,取得了一些健康培育的技术经验 ,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培育塘口的准备 :培育一龄蟹种的塘口 ,要求进排水方便、面积在 1— 2亩左右 ,长方形 ,河蟹大眼幼体进塘前要对塘口进行严格的修整 ,并用药物进行彻底的清塘 ,杀灭各种敌害 ,做好围栏防逃设施 ,防止敌害的进入 ;同时在培育池内培植一部分水草 ,如苦草、水花生等 ,水草面积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