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龚子同  王浩清  张甘霖 《土壤》2010,42(6):868-875
本文追朔了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从1930年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到195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立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第一代土壤学家艰苦创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从我国现代土壤科学起源的背景,成立经过,主要业绩,干部培养和学风5个方面来阐述。80年前成立的土壤研究室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应该珍惜。  相似文献   

2.
欧阳安 《土壤》1960,3(4):7-7
苏联科学院B. A. 柯夫达通讯院士,曾在1954年至1957年间,来我国考察土壤,他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编写成"中国之土壤与自然条件概论"一书,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E.  H.  米苏斯金 《土壤学报》1953,1(3):191-194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微生物在土壤过程中的意义经常在В.В.杜库查耶夫,П.А.考斯托契夫及B.P.威廉姆斯的土壤学经典著作中着重指出。B.P.威廉姆斯特别深堪地发展了关于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的概念、土壤形成过程的趋向是与居住在一定的植物社会中的某种微生物类群的活动相联系的。草田轮栽的理论即为 B.P.威廉姆斯广泛地考虑到微生物学因素的作用而制订成的。Т.Д.李森科院士对 B.P.威廉姆斯的观点加以很高的评价。他指出,为腐朽  相似文献   

4.
赵其国 《土壤》2008,40(5):681-684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际土壤学界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5.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施N肥能使小麦旗叶叶水势升高,叶片水分保持较好,叶绿素总含量提高13% ̄80%(以叶绿素b为主),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强度增加,蒸腾效率提高,施N肥配合补P肥效果更好,这些变化构成了在该类地区族N肥补P肥增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论述了20世纪50~60年代中苏土壤科学交流的过程及其影响。首先,介绍了中苏土壤科学交流的启始;然后,评述了俄罗斯-苏联与中国交流中比较重要的几位土壤学家,论述了交流的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豫南白浆化黄褐土分类参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吕巧灵  路婕  吴克宁 《土壤通报》2006,37(4):625-629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分别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发生分类原则对河南省南部地区具有漂白层的4个代表性土壤剖面进行分类归属,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属于淋溶土纲,湿润淋溶土亚纲、漂白湿润淋溶土土类及相应的亚类、土族、土系;在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属于湿暖淋溶土亚纲,黄褐土土类,白浆化黄褐土亚类及相应的土属、土种。  相似文献   

8.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层次的排列、组合状况,其对土壤水分、溶质运移过程和作物生长等均具有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农学和环境意义。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作了综述,重点探讨了土体构型对土壤水分和氮素储存、运动过程的影响机理及其农学效应,并对今后有关土体构型的研究和改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台湾地区的访问和学术交流 ,作者概述了台湾土壤 ,介绍了台湾土壤研究的特点 ,并作了两岸土壤学术语的参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壤电化学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昌璞 《土壤》2013,45(5):780-784
本文介绍了土壤电化学研究历时50多年的系统成果,涉及带电粒子的化学行为、电极使用、学科渗透、工作成就、国内外影响和评价,形成集基本理论、实际应用和研究方法于一体的土壤电化学体系。在近期继承发展上,论述了电化学体系的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和酸化红壤修复原理与技术。前者扼要说明红壤中铝、锰离子的非等当量交换和非电性吸附;地跨湿润至干旱地区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水平带谱、垂直分异;有机还原性物质和无机氧化性物质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论证氧化还原过程作为土壤物质循环的转化动力(化学和生物学的)所作的贡献。后者扼要说明以铝化学为核心,土壤酸化理论、改良措施和从环保出发的工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相反电荷胶体表面双电层的相互作用与电荷密度、离子强度、盐吸附的关系,扩散层重叠机制以及双电层作用对土壤表面性质和土壤酸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风化煤改变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溶液组分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洁  校亮  毕冬雪  韦婧  袁国栋 《土壤学报》2018,55(6):1367-1376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风化煤(0%、1%、3%、5%)添加到不同含盐量(1.0 mg·g~(-1)、7.5 mg·g~(-1)、35.3 mg·g~(-1))的滨海盐渍化土壤后,可降低土壤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及Cl~-/SO_4~(2-)比,有助于减轻盐渍危害。7.5 mg·g~(-1)含盐量土壤在5%添加下SAR由7.81降为6.61,Cl~-/SO_4~(2-)由10.20降为8.25。风化煤中丰富的羧基等表面官能团及Ca~(2+),可通过三个作用过程改变盐渍化土壤溶液的离子组成,涉及:(1)风化煤固相Ca~(2+)与溶液Na~+离子的交换,从而降低土壤溶液中Na~+的浓度和危害;(2)溶液中Ca~(2+)与土壤交换性Na~+的置换,有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Na~+的淋洗;(3)溶液中的Na~+与风化煤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形成络合物,使Na~+的活度和植物有效性降低,间接起到减害作用。此外,钠吸附比和氯硫比可用于在实验室初步判断风化煤等物料用于盐渍土改良的潜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学的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以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土壤学有关的D0701环境土壤学、D0709基础土壤学、D0710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等三个申请代码为重点,对面上、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等类别的项目的申请、受理、评议、资助立项、研究队伍、分类属性、关键词数据云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指导今后的土壤科学基金申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富铁铝化土壤土系建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宁相  张杨珠  盛浩  周清 《土壤》2021,53(5):907-915
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特别是土系建设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也能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详细的科学指导。富铁铝化土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为了解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以及土系建设情况,本文综述了自2008年以来土系研究的相关成果,系统分析了富铁铝化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检索、高级分类单元归属以及基层分类单元建设现状,并展望了土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土系划分和描述标准,加强新土系建设,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土系建设中的应用,加大和扩展土系建设成果的运用,旨在为我国南方富铁铝化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卢再亮  刘兆东  李九玉  姜军  徐仁扣 《土壤》2015,47(2):408-413
从南京市、马鞍山市和丹阳市的3个污水处理厂采集污泥,在500℃下热解制备炭化污泥,测定了污泥和炭化污泥的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污泥和炭化污泥对酸性红壤改良效果,并探讨了炭化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污泥和炭化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碱,添加炭化污泥可提高红壤的p H和交换性钙、镁和钾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交换性H+含量。但污泥中大量铵态氮的硝化作用释放质子,抵消了污泥对红壤酸度的改良作用。添加污泥和炭化污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污泥炭化后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但大部分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下降,说明热解过程可以降低部分有毒重金属的活性。与对照相比,添加炭化污泥会增加土壤中部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特别是有效态锌含量显著增加,因此炭化污泥农业利用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建议将炭化污泥用于酸化的森林红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张凤荣  吕贻忠 《土壤通报》2005,36(2):155-159
通过对北京百花山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的肥力特征。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较高,速效钾的水平中等,而速效磷的水平很低,微量元素中铜的含量较高,锰的含量较低,而有效锌的含量极低。自然土壤开垦为耕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全氮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由于施肥作用,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水平上升,个别耕地速效磷的水平极高,有过量使用磷肥的现象。对该地区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应坚持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适当使用磷肥,注意使用微肥尤其是锌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不同的土壤类型、母质的差异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